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网络段子、段子化社交、“段友” ——“内涵段子”的网络亚文化景观

作者:李哲峰 来源:《视听》日期:2020-05-22人气:2624

2018年4月10日,“内涵段子”平台因内容问题遭遇政策性关停,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作为现象级的应用软件,本文着眼于考察“内涵段子”平台兴起前后的传播环境,探讨“段子”作为一种特殊语体在网络交往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描绘“内涵段子”所构筑的网络亚文化景观。

一、作为大众传情工具的段子

所谓“段子”,即指带有幽默诙谐色彩的语体,“通俗简短、口耳相传、幽默搞笑”[1],这种语体形式自古代民间沿用至今;我们常说的“讲段子”,即传播带有趣味性色彩的语言片段。

(一)手机段子的流行

在传播技术不断革新的现代社会,段子的流传不再局限于人际间口耳相传,借助手机等通讯工具,段子得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内流传。手机操作的非在场性,也让许多难以在人际交往中传播的段子得到呈现,手机段子承载着丰富的、多元的社会心态,有研究者据此认为手机段子是中国社会民意表达的特殊方式,在某些社会事件中,相关言论被编为段子在手机用户间流传,段子成为了民众进行观点陈述的一种方式。

(二)网络段子的涌现

BBS论坛时代,与手机段子内容类似的语料已经流行于网络;进入到社交网络时代后,以微博为代表的平台成为了段子集中涌现的网络场景——以手机段子为雏形,言简意赅的网络段子得到了网民的青睐。相比于手机段子,网络段子的创作被研究者视作“大众娱乐消费的游戏式写作”,在生产上具有交互性,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修改原有段子文本[2],段子涉及的内容也会更具网络热词、社会热点事件而调整,始终保持着阅读上的猎奇性和刺激感。宏观来看,网络段子被认为是网络舆情的缩影,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博弈在网络段子中得到彰显[3];网络段子与草根文化关系密切,除了纯粹的情感宣泄外,民众还生产讽刺性段子来获得反抗的快感[4],网络段子成为了一种反抗性话语的表现形式。

(三)“内涵”文化对网络段子的塑造

从名称来看,“内涵段子”即指该平台提供“内涵的段子”,在中国互联网的语境中,“内涵”与其汉语本义有所区别,网络中的“内涵”既可以指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事物,也可以指某类难以言说观点的隐秘化表达。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表达机制,“内涵”连接着被赋予猎奇、越轨色彩的丰富意义空间,以百度“李毅吧”为例,“内涵”文化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内涵段子”应用诞生于2012年,这一年中,中国手机上网人数首次超过台式电脑使用人数,手机网民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在同期网络段子现象日益繁盛的情境下,民众对于段子传播规模化、用户使用便捷化的需求催生了“内涵段子”作为移动端、专门化段子类应用的诞生。有研究对“内涵段子”上的网络段子进行了专门考察,发现其中的段子不再局限于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拥有了图片、视频等表达形式[5]。在段子表意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内涵段子”让“内涵”文化与网络段子得以融合,不仅吸纳了幽默笑料、社会观感、情绪诉说等不同维度的段子素材,也充当了人们宣泄隐秘情绪的场所。

二、段子化社交:“内涵段子”社区的交往模式

丰富的段子形态和亚文化素材构筑了“内涵段子”的内容空间,并在其中孕育出了独特的网络社交生态。在交往过程中,过去的段子类文本需要依附于平台或社交网络渠道,段子只是网络交际的一种语言补充;但在“内涵段子”社区中,段子上升为用户最核心的交际文本,社区中的交际行为都需要围绕段子来展开,段子就是“内涵段子”用户的交际话语,独特的“段子化社交”重构了网络用户的线上参与行为。

(一)“对暗号”

在“内涵段子”用户的日常交际当中,频繁出现且成模式化的段子被称为“暗号”、“黑话”,例如“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在这些热门交际语的直接使用中,“内涵段子”用户一方说出前半句,而另一方作答后半句以示“对上暗号”,以此开启或结束一场对话。

“内涵段子”社区中“一问一答”且不断重复的网络文化景观,可以被纳入到网络模仿的概念中加以考察。网络模仿源自于网络语言中的“模仿体”,它以娱乐化的方式表达“元文本”的特性,并对其进行接力式的文本和意义再创造[6]。在“内涵段子”热门交际语的使用和演绎过程中,不断被加工的文本创造了某种情境或氛围,志趣相投的参与者融入到这种情境和氛围之中,分享自己的模仿作品,形成一种娱乐化、群体化的情感互动,这种情感共鸣也强化了用户个体间的集体意识。

(二)“神评论”

日常参与中的“段子化社交”,还表现在用户对“神评论”的追求上:“内涵段子”用户对社区发布内容的戏剧化点评,获得众多用户点赞认可后,就会被社区运营方认证为“神评论”。这些“神评论”和热门交际语一样用词凝练,是对原始文本的想象性重构,“神评论”往往超越了原始文本的意义,赋予其更多隐喻、解构和恶搞的意味;平台鼓励用户参与对段子的二次改写,使得“神评论”往往比段子本身还具有可读性。

三、“段友”身份的诞生

“段友”是网络社区“内涵段子”用户的自称,相较于国内其他网络社群,“段友”具备较强的身份认同感、特定群体规范以及在现实中展演其身份的需求。接头暗号、汽车贴纸、社会公益……早在“内涵段子”被勒令关停前,“段友”群体在现实中的一系列行为便引起了人们关注。

(一)文化虚无主义抬头

本文认为,“段友”现象可以被纳入到网络亚文化的研究视域中进行观察。网络亚文化的盛行,和虚无主义思潮的发展有关,虚无主义集合了怀疑主义、自由主义、解构主义,它试图遮蔽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鼓吹绝对的欲望和个人主义,躲避崇高、否定权威。在网络社区中,虚无主义集中表现为文化上的虚无,网络参与者通过猎奇、夸张的手法追求个体愉悦,盛行戏谑、解构、恶搞等亚文化传播形式。“段友”在进行日常参与时,常常为了追求个体情感的愉悦,或者释放自己的不满情绪,热衷于对带有神圣意味的事物进行调侃和解构,乃至挑战传统道德和伦理。

(二)商业逻辑下的文化生产

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看,商业实际上也助推了“段友”现象的传播。“内涵段子”运营方挪用了“段友”在实践中生产的素材,将“啤酒小龙虾,段友是一家”、“清风吹杨柳,敢问是段友”等交流话语直接用于商业化推广当中,变相鼓励了“段友”实践的合理性;这也让“内涵段子”在众多网络社区中拥有了独特的标识度,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由于“内涵段子”社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更多的商业主体也试图去追随“段友”现象,电商平台开始售卖“内涵段子TV”、“段友出征”等内容的汽车贴纸,而这些贴纸的消费对象,不仅是拥有“段友”身份认同的参与者,还有许多人是受商家推广出于好奇、有趣而选择购买;商业逻辑和“段友”群体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相互交融,塑造出奇特的亚文化景观。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