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

作者:万方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9-27人气:1356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和育才的相统一。在我校,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概况,掌握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节日娱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加深对英美社会生活习惯的了解,扩大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思政改革,在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上,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把握,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情感价值、辩证思维、精神内涵等,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同时思考思政教育开展的途径。

一、课程思政内容探索

对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结合该课程在文化教学中的特点,从国际、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等角度,拓展课程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围绕着本门课程,思政内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深化民族身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课程不少内容是关于英语国家的地理、国土、民族、语言、习俗等概况,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特征、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加深学生对于本国、本民族的认识。比如在介绍西方传统节日时,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不同节日的起源、风俗、庆祝方式等,了解中西文化的价值差异,在认识西方世界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源远流长,坚定文化自信。

(二)树立科学观意识,提升思辨能力

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教育学生以客观的、科学的、敏锐的视角分析和看待事物,能够深入问题的本质,明辨是非。比如在讲述媒体这一章节时,除了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之外,对于课本上提到的知名媒体BBC、CNN、New York Times等,在了解基本信息的同时,结合社会时事,如西方媒体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对于涉疆问题等的不实报道和错误言论,要求学生重视部分媒体对于中国话题报道的片面性和无理性,认清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双重标准”,“选择性失明”的问题。

(三)肩负使命担当,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美、英等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党制度以及政府职能等属于课程的重点内容,在讲述的同时,对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探讨不同政党制度的区别和特点,通过史实和例证分析,以及结合课程中的篇章内容,比如政府在经济发展当中的角色作用,联系中国在全面脱贫、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让学生在社会和历史变迁中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坚定人生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和良好智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为使思政教育能够自然、顺畅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在进行中外对比时,应最大程度地探究和挖掘比较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可比性,同时考虑到教学内容选择、课程设计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该课程主要采用类比式、专题讨论式以及混合式的教学方式。

(一)类比式教学

在谈论到某些具体事物、事件等时,联系具有类似特征或性质的中国事物或事件,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常识的了解。比如在讲到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时,提问学生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同时让学生找出二者的相似性。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和讨论比较发现,两条河流都是各自境内的第二长河,流向都是自西向东,最后都注入大海;作为母亲河,都孕育了各自璀璨的文明,千百年来两河沿岸都建起了众多城市;两条河流在灌溉、供水等至今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查找相似性,学生能够对英国最重要河流泰晤士河的概况和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能够重温中国地理知识,加深对祖国河山的了解。又如在讲到英国重要宪法性文件《大宪章》时,对于里面关于统一度量衡的条款,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历史,回答同一举措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对比发现,中国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诏书颁布统一度量衡,这一举措比英国早了1400多年。通过中西方历史、文化等的对比,在加深学生中国印象的同时,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中的穿插教学,多半是零散的、非系统化的知识点穿插,主要是以类比的方式,在讲述某一知识点的同时,引入中国话题,借助相似性的特征,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及中国地理、人文等的认知。

(二)专题讨论式教学

我校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选取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国家概况》,教材分章节介绍了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人口、政府政体、经济、教育与媒体、文学等情况。结合教材编写特点和章节内容,设定相关话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话题展开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教师审阅并展示优秀报告,在课堂上进行点评。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挖掘,选定了“冷战与新冷战”、“西方媒体的‘客观性’”、“中、美、英政体与政党制度之对比”等多个专题。在具体实施上,比如第二章英国历史有讲到大英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对于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搜索资料,并展开小组讨论对比中国的崛起之路,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自己会总结出英国是通过全球战争掠夺殖民地,发展海外贸易等方式确立了帝国地位,而新中国走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历经几代人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的崛起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对比后,反观英国的衰落,让学生思考在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发展才能迎来持久的繁荣。通过点评报告,强化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强国的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对“冷战与新冷战”的专题讨论中,学生除了了解冷战知识以外,对“新冷战”所触及的新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中美贸易争端实质等内容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混合式教学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知识点众多。该课程课时有限,仅凭课堂讲解和讨论,远远无法涵盖课本众多内容。因此,教师除了把握重点之外,对于某些零散的知识点或常识,则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查询网络资料、自觉观看慕课等方式自学,并在课堂上随时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向学生推荐《辉煌中国》、《创新中国》、《超级工程》等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进程和突出成就,加强对祖国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讲、查、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引用优秀慕课资源,丰富和补充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关系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只有贯彻好思政教育,才能培养具有浓厚家国情怀、良好个人品德和正确是非观的学生。作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文化差异敏感性的重要课程,我校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还在探索与实践当中。该课程后期会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学生报告、听课反馈等方式,获取课程评价,同时根据评价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内容,以更好发挥该门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