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大一新生适应问题应对措施

作者:谷乐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12-25人气:7905

当外界环境变化时,个体会通过调节自身应对方式以适应环境和生活的变化需求,有研究表明,个体适应能力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高校新生作为特殊群体,正值个体发展阶段的断乳期,若出现适应问题,将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1],而出现适应问题的新生群体更容易产生空虚、焦虑、抑郁、孤独等适应不良的负性情绪,导致人际关系冲突、学习问题和情绪情感等问题,不利于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一新生适应问题主要影响因素

(一)环境变化

大一新生刚入学时,由于理想中对于大学生活的期待与现实情况有偏差,一系列落差可能会引发心理困扰,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2]。生活环境变化是大一新生首先面临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从未离开家庭来到新的陌生环境独立生活,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母和家庭的保护之下,生活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从未遭受过大的生活挫折,许多学生在大学入学初期无法快速融入校园环境,无法接受由家庭的中心角色向校园的普通学生角色的转变,更有些学生自理能力欠缺,独自生活能力较差,可能会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导致大一新生因此容易出现新生适应不良等问题。

(二)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也是新生入学后容易产生的适应问题。一些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方式无法适应,由于高中主要是以被动接受基础文化知识为主,学习时间和方法较为固定,而大学学习则更多是主动去规划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分配,更注重全面的素质培养,更加考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容易让其产生对学习方式方法不能适应而产生挫折,学习动机不足,产生迷茫空虚的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学习紧张、焦虑和学习压力等问题。

(三)个人情绪问题

大一新生的个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其适应能力。部分新生由于之前缺乏生活历练,缺乏独立思考,同时在新环境中面临人际交往的挑战,可能会有人际关系紧张等矛盾问题,容易让新生出现情绪波动,这些种种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人际关系失调问题和恐慌、焦虑等情绪。

二、大一新生适应问题应对措施

(一)个人角度

首先是正确评价自己。辩证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接纳自身,接受所处的环境,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客观面对,对于产生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辩证看待,正确看待自身,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发扬自己的优点、逐步改正缺点上,更能让大学新生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第二是改变学习方式方法,培养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大一新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应有初步的了解和思考,并根据自身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转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正确面对学习压力,积极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第三是进行角色转变,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大学环境,熟悉校园,积极主动开展人际交往,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学会从他人角度理解问题,避免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矛盾。社会支持理论曾指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渴望被其他人理解、尊重和支持,因此社会支持中适当的人际交往能够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3],大学新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越多,他的适应能力就会越强,更好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协调和稳定。同时新生还要培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培养自身兴趣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学校角度

学校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校可以针对大学新生容易产生的适应性问题,开展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例如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工具,例如微信、微博等方式定期推送提升适应能力知识文章,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

其次是重视心理委员的培养。在新生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并对其定期进行心理知识培训,通过朋辈互助的方式提高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提升新生的适应能力。

第三是有针对性对新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有研究指出,对于新生开展适应性团体辅导,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能够促进新生内部的群体氛围,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让新生在新的班级和宿舍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帮助其更好的认识自我和情绪调节,改善人际交往问题,从而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4]。

第四是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和讲座,对于学生比较关注的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方法等问题开展主题讲座,为新生提供提高适应能力的可操作方法,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大一新生由于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结语

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校园,离开原有熟悉环境,其社会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新生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因此会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适应问题。提高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能力,需要采取多方面举措来对大学新生进行信息引导、宣传和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个体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更好融入大学校园生活。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