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山西民族民间舞研究

作者:沈轶来源:《尚舞》日期:2023-04-22人气:348

舞蹈是一门以形体表演为主的艺术,在互联网+时代中所焕发的生命力更为蓬勃。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也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等其他作用。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的新时代,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深入研习互联网技术在弘扬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使舞蹈艺术能借助互联网实现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也对舞蹈艺术领域存在一定积极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传承发展山西民族民间舞必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国内网络无论在信号分布还是信息量方面都出现了极大变化,不同领域联动为互联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互联网更具互动性与开放性,同时蕴含其中的信息也日渐多元化。在此情况下,我国网民数量也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而在整体网民中,年轻人群体所占据的比例较大,此类受众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使得其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而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与言论将对网民产生不良影响,学生作为对热点时事反应极为迅速且敏感的群体,其受不良信息影响的可能性更大[1]。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受众群体接收的信息相对复杂,其中不仅有正面信息,也存在一定的不良信息,尤其在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等种种不良思想的入侵下,受众群体在此类信息中更易迷失人生方向。针对此情况,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能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接触民族民间舞与了解民族民间舞都能提升学生民族凝聚力,使其充分吸收舞蹈中的养分,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民族民间舞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具备一定的育人作用,因而历代舞蹈艺术不仅是娱乐手段,更是传播良好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弘扬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能使不良信息对受众群体的影响降到最低,提升受众群体面对负面信息的抵御能力[2]。

二、“互联网+”时代山西民族民间舞传承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中,已有越来越多的舞蹈从业人员意识到网络传播的重要性,并在自身工作中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传播舞蹈艺术,但从其开展现状来看,山西民族民间舞在互联网中的传播工作仍存在一定挑战。

(一)受众群体对山西民族民间舞缺乏重视程度

年轻受众群体在近年来面临的生活压力日趋增大,竞争也更为激烈,为排遣自身生活压力,大部分受众群体都乐于选择在业余时间参加娱乐活动,追求新生事物,对民族民间舞等传统文化艺术则相对忽视。与此相对,民族民间舞难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也难以为年轻受众群体留下深刻印象,种种原因使得部分年轻受众群体对山西民族民间舞缺乏应有的重视,此类受众群体对山西民族民间舞的热情也存在不足,山西民族民间舞在此情况下难以取得传承与发展[3]。

(二)山西民族民间舞仍沿用陈旧的传播方式

就现阶段民族民间舞传承发展情况看,大部分舞蹈艺术仍沿用陈旧的传播方式,仅在线下面对面演出与授课,相关从业人员在演出或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难以与受众群体有效互动。长此以往,山西民族民间舞始终无法实现自我突破。在此类传播与发展模式下,年轻受众群体无法产生兴趣,民族民间舞也处于固步自封的局面,互联网的先进性与时效性都不能充分发挥。

三、“互联网+”时代山西民族民间舞传承发展的策略

为使山西民族民间舞在互联网+时代得以传承与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对其进行合理创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元素提炼,在创编了各类舞蹈方法后将山西民族民间舞投入教学实践,使其在新时代舞蹈中重新焕发活力,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大受众群体[4]。

(一)对山西民族民间舞进行元素提炼

提取舞蹈元素时,应当对民族舞蹈原始的形态充分新生,为达到此目的,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深入山西地区,考察山西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与方式,同时感受山西地区人民群众的民族心理,对此类元素进行综合考量后,才能更为精准地把握山西民族民间舞的主要舞蹈元素。对舞蹈的不同风格进行探析后易知,山西民族民间舞的构成元素具备一致性,可大体归纳为“踮脚”“颠跳”“抬绕”“悠摆”四种。

踮脚往往出现在舞者前进时,在前行过程中,舞者落地时主力腿屈膝下沉,动力腿单脚踮起,视觉上形成一踮一颠的舞姿,以此传递舞蹈中的沉稳刚毅等情感。

颠跳则普遍由脚腕发力,舞者膝关节微颤,带动身体进行单吸腿与单抬腿跳跃,在此一颠一跳的过程中,舞者可调整自身平稳,使跳跃更具稳定性。

抬绕将主力腿与脊柱作为轴,动力腿绕轴进行环动。在男子舞蹈中,抬绕动作往往同时扭转身体方向,为舞蹈动作增加灵活性与流畅性。但在女子舞蹈中则不进行方向转动,舞姿更为轻盈柔美[5]。 

悠摆一般由手部动作完成,舞者手部普遍以“U”型进行甩巾动作,同时配合身体肩部与肋部、胯部进行“U”型摆动,此动作普遍展现人民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 

(二)对山西民族民间舞进行组合创编

1.女子山西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组合

(1)创作构思 

女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的动作主要来自于劳作,其风格较为质朴且自然,也是舞蹈律动与舞蹈体态的集中体现。因此可将女子山西民族民间舞归纳为风格性组合。在其舞蹈动作中,重点融入“悠摆”与“抬绕”两个基本元素。在两个基本元素的引导下,可进一步编入山西民族民间舞中的经典动作“薅草步”与“悠摆步”,使舞者在同一动律中采取不同舞姿,遵守“一顺边”风格完成舞步[6]。

在基础舞步与律动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改变原始动作中匀速运动的节奏类型,为舞蹈动作加入更多节奏变化。可选择节奏舒缓悠扬的山歌曲调,以此展现女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的柔美与轻盈,同时为舞蹈注入歌唱性。在此舞蹈中,可使用直线与曲线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队形调度,使队形变化从视觉上具备流畅感与舒缓感。 

(2)动作发展 

提炼女子山西民族民间舞动作时,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剖析典型化动作语汇,并以此为依据使其合理化发展。融入民间“薅草步”,并整合其节奏,对腿部原本匀速的环动进行节奏的切分,使环动从慢到快,最终收势时采取“制动”方法,为动作注入质感。在强化上身环绕动律的同时,也可融入头部动作,使其左右摆动,以此增强整体动作的一致性。在此基础动作上,可进一步采取复合编舞法,保持女子山西民族民间舞原本律动,同时改变舞姿与方向,为原始动作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具观赏性[7]。

2.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组合

(1)创作构思 

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往往被认为起源于传统祭祀仪式,也是祭祀习俗与道德准则、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各方面元素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对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进行组合编创时,应当对其文化基调进行综合考量,使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中蕴含的仪式感与庄严感得以突显。在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组合结构方面,可采取“首尾呼应式”进行段落设计,同时与音乐旋律进行有机结合,使音乐在同一舞句中首尾声响应,以此增添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组合结构的完整性。在选择舞蹈元素方面,可融入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中的“颠颤”与“抬绕”“悠摆”等基本动作,并对其加以发展。同时将场景与形象、调度等编排方式融入对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的组合编创中。可将舞蹈场景虚拟为祭祀场景,如祭坛与送葬路中等场景,以此再现先民在祭坛前悼念亡灵的情境,舞者在此过程中挥动手巾为逝者驱赶蚊虫,同时扫除灾祸。在进行调度设置时,可融入民间特有程式化图形,使舞者营造绕棺而舞的场景,并将圈与纵列等队形融入其中,使舞蹈在基础进一步实现发展与变化[8]。 

(2)动作发展 

在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的动作语汇发展中,应当把握动作的下沉性与沉稳性,在与音乐相结合时需要保持重拍向下的基本动律。并以此为基础强化上身运动幅度。例如在进行“抬绕步”原始动作时,上身保持直立状态,同时腿部做环绕动作,身体扭转。在动作发展环节,舞者可加入上身倾身动作,以此保证上身与下肢整体呈现内旋趋势,同时扩大动作空间,使舞者能同时完成“抬绕步”动作,在腾挪旋转中提升舞蹈动作难度,使动作更具审美属性。

3.山西民族民间舞训练性组合

(1)创作构思 

在对山西民族民间舞进行认识后,舞者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等各个方面出发,对山西民族民间舞训练性组合进行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可奉行“拿来主义”,整合男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的粗犷大方与女子山西民族民间舞的轻盈柔美,同时融入铜鼓山西民族民间舞的古朴沉稳,在此基础上运用山西民族民间舞中的“颠跳”与“悠摆”等基础动律,提升山西民族民间舞的训练性。在此环节中,可充分利用一度、二度、三度空间完成迅速转变,以此提升舞者控制肢体与肌肉能力。在处理节奏处理方面,可采取交响编舞法,在山西民族民间舞中设计两组或多组动作节奏,以此实现舞蹈与画面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动静结合,快慢协调,同时建立舞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联,使舞蹈动作的轻重缓急与音乐旋律的抑扬顿挫紧密相连。在舞蹈调度方面,可不必局限于曲线或直线队形,大胆应用复合线的对称性与冲突变化,增强舞蹈的视觉冲击,使舞蹈动律与舞蹈节奏、调度等有机融合,以此提升舞者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9]。 

(2)动作发展 

在训练性山西民族民间舞动作发展方面,应着眼于拓展舞者肢体空间,例如在“颠跳步”的二度空间基础上融入一度与三度空间。同时可加入手巾与头部动作,以此实现舞者步伐与上身动作、手巾与头部动作能够协调配合。例如在进行“悠摆步”时,舞者头部与胯部同频进行左右摇摆,在音乐节奏重拍时,头部由一方向转向二点斜上方,使重拍节奏得以强化,同时下肢完成单腿迅速收起的动作,使舞蹈能够有效练民自身对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提升山西民族民间舞训练价值。 

(三)山西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反思

随着山西民族民间舞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对其进行创编,使其得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已逐步提上日程。山西民族民间舞走入校园后,各个艺术教育相关工作者也在自身教学设计中秉承由浅入深的原则,将山西民族民间舞渗透于课堂。首先,可将民间原初型动作套路作为切入点,在传承过程中讲解山西民族民间舞单一动作元素的演变,使舞者对动作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具备整体认知,并由此进一步认知组合动作。其次,可在传承过程中渗透文化,使舞者了解人民在农耕与祭祀、节庆各环节中逐步产生的动作风格变化,从而对不同形态山西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味加以明确,引发舞者对山西民族民间舞风格差异化进行探索,从而塑造舞者创造性思维。最后,舞者也需要明确组合定位,了解风格性组合与本土文化更为贴近,具备动律清晰的特点,动作相对更为自然且质朴。而训练性组合则在于明确训练目的,使舞者提升手、眼、步法的准确性与协调性,最终实现身心一体、形神共貌的境界,提升山西民族民间舞的表现力[10]。

山西民族民间舞历经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也是人民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因此山西民族民间舞的内容与形容相对灵活丰富,不囿于刻板程式或固定规范。因此在对山西民族民间舞进行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应当拘泥于一板一眼的舞蹈动作或姿态,而应当对多元化民族文化背景进行综合考量,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舞者展示人民日常生存环境与节日习俗、宗教信仰等,使舞者对自身所学舞蹈的文化背景具备更为全面与动态化的了解,并从中领悟同胞的民族审美情趣与民族精神。在对相关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后,舞者也将更能把握山西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差异,从而避免抽象化概念的困扰,提升山西民族民间舞教学效果,为其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山西民族民间舞是舞蹈文化百花园中的瑶草琪葩,在山西地区人民群众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使其在新时代得以进一步传承与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抓住其文化根源,探寻民族民间舞在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方面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合理概括,将其融入新型舞蹈创编中,并在互联网的推进下实现活态传承。但从现阶段民族民间舞传承与保护情况来看,相关从业人员仍需持续努力,使山西民族民间舞在多元化的新时代文化中进一步继承发展,促使山西地区民族民间舞在中国舞蹈之林中大放异彩。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