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释义理论视角下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原则与技巧

作者:祖拉亚提·库尔班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12-02人气:388

引言

在国际会议上,同声传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既考验译者的翻译技能,也考验着译者的英语水平。翻译的准确性是衡量同声传译质量的标准之一,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达、语法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都需要译者进行严格的把控,同时还要求译员具备较强的记忆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信息处理。同传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在国际会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尽管同传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可以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技巧,更好的为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准确性带来保障。因此,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译者必须在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将源语文本进行逻辑重组,在准确传递源语信息的同时,还要兼顾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因素。译者只有根据受众的不同反应和接受程度,灵活运用释义学理论进行策略选择,才能保证译文准确无误

一、释义理论的概述

释义学是研究翻译过程中如何使译文与原文取得对等,并对译者进行指导的一门学科。该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就是一种“阐释”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者首先必须对原文进行理解,即从语言层面将原文意义阐释出来,然后把这种阐释与译文文本进行对比,并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最后,译者还要考虑受众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对文本进行逻辑重组,以确保译文准确无误。释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过程就是意义的动态重组过程,而译者应在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原文的意义和背景知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译语输出形式和内容。可以说,释义理论是一种将动态翻译与静态翻译有机结合起来的翻译理论,它是一种从静态到动态、从理解到生成、从对原文意义的静态分析到动态再分析的动态翻译理论。在同声传译过程中,由于翻译主体与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因素存在差异,译文极易受到受众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在同声传译中译者要时刻牢记释义学理论的原则和技巧,以确保译文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信息

二、释义理论视角下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原则

(一)顺句驱动

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译者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原语信息将其逻辑重组,实现其交际目的。所谓顺句驱动是指在理解原语时,译者要通过顺译将其逻辑重组,将源语中的逻辑关系、语法结构等合理地组织起来,以使译语与原语信息的表达一致。当原句中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时,译者就要尽量将源语文本转化为译语文本,以符合译语受众的思维习惯。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是最简单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流畅自然。顺句驱动是在理解原语的基础上进行逻辑重组,使译文更加准确、得体。例如,在同传中有很多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译者可以在理解原语信息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汉语句子,然后再进行逻辑重组,以使译文更加得体、准确[5]

(二)意译为主

意译为主是指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译者要以原文为中心,根据原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来选择译语输出形式,灵活处理原文的意义和背景知识。译者在选择译语输出形式时,要注重译语的逻辑关系,在保证译文通顺、流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译语输出形式。根据释义学理论,意译是翻译的主要方式,它要求译者在理解原语信息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对语言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了解,将源语文本中隐含的信息转移到译语文本中来,并在译语文本中以逻辑重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在同传中,译者必须时刻保持对原文的高度敏感性和适应性。比如,对于一些表达方式相对复杂、包含大量专业词汇等专业术语的句子或段落,如果译文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就会造成信息传递和交际效果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根据自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译语输出形式。总之,意译为主是指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译语输出形式和内容来传递信息。

(三)合理调整

根据释义学理论,翻译需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灵活调整译语输出形式和内容,需要在保留原文意义和背景知识的前提下,使译文语言风格与原语语言风格保持一致,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在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中,译文一般是长句居多,但有时也会出现大量的简单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等。若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将其译出,势必会影响译文的流畅性和流畅性。这时,译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翻译时将句子拆分为短句或者将长句拆分成简单的句子,这种处理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简洁、易读。例如,国际会议同传中,译员往往会遇到“信息冗余”、“信息缺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译语输出形式和内容,以使译文在形式上更加简洁、清晰和符合目的语习惯,在内容上更加完整和准确。例如:加入欧盟将使经济欠发达的东欧国家能够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贸易和经济合作,在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中,可以调整为:It will enable the under-develope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under the multilateral, stable,unconditional MFN principle provided by the EU members, to conduct trad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四)信息重组

信息重组指的是将源语的信息在译语中重新排列,使其能被译语读者正确地理解。当源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时,在同传中不可能将源语信息全部表达出来,因此译出的内容常常是有选择地对原语中的信息进行压缩或简化,以便在译语中找到与目的语相对应的信息,达到信息重组的目的。在同声传译中,原文往往是由多个句子构成,而在译语中这些句子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句子组成。对于这样的长句,译者在翻译时就要特别注意这些长句中包含的信息内容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原句包含的信息过于复杂时,译员可以通过使用省略来将其表达出来。对于一些长句,译者可以通过省略或转换词性等方式将其表达出来。根据信息重组的原则将其进行正确的同声传译。

(五)合理简化

释义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一个整体,而是通过一个句子、一个词或短语等表达出来的。因此,在同声传译时,译者要尽量使译文简短,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简化语言,以保证译文简洁、清晰。合理简化指的是在保证译文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最大程度地简化原文内容,而不是对原文进行大幅度改动。在国际会议中,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尽可能地以简洁的语言把相关的信息传递出来。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证译文质量,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对原文进行删减,如果原文信息过多,就会使译文冗长、拖沓,不利于听众理解和接受。在同传时,如果将很多信息合并起来进行翻译的话,就会导致译者为了把全部信息都传达给听众而不得不缩短讲话的长度或者省略一些内容,影响译文质量和速度。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将原文的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并且舍弃那些不必要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不要过于冗长繁琐。为了确保译文质量和速度,我们还应该对原文进行合理简化。

三、释义理论视角下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技巧

(一)断句

断句是指将原文句子分成段落,然后分段进行翻译,断句是同声传译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断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断句,即在整个句子的每一部分都断开;另一种是部分断句,即将一个句子分成几个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译员需要根据场合和听众的特点来进行断句。对于同一场合下的不同听众,译员需要根据他们对某个话题的了解程度、熟悉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断句方式。译员在进行国际会议同声传译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不确定的信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信息,译员需要通过断句来对句子进行梳理,确保在翻译过程中不会遗漏信息,这也是同传技巧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断句不仅可以使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梳理句子,同时也可以帮助译员更好地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除此之外,断句有助于译员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断句的过程中,译员需要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进行有效地重组和串联。

(二)转换

转换是指译员在讲话人发言中,将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从而实现语言的转换。这种转换方式包括词汇和句法的转换、时态的转换以及人称和语气的转化等。转换可以增加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可理解性,从而使译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源语信息,同时也为听众提供了更多信息。根据释义理论,转换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技巧,它可以帮助译员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当然,由于国际会议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数众多,因此即使是同传也不能保证每一位译员都能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所以,译员在使用转换时,应根据不同场合和情况进行灵活处理。转换是指在翻译中将源语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转化,从而使目的语中的语言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例如,在同声传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术语。如“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在同传过程中,译者不能直接将这些术语进行翻译,因为这些术语会给译员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很难实现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而通过转换,将这些专业术语进行转换,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归纳

释义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对源语和目的语进行归纳,即将源语和目的语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进行归纳,使其符合语言习惯。在同声传译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专业词汇和句式结构,因此,译者可以运用释义学理论的归纳方法,对这些词汇和句式进行归纳。在同传实践中,同传译员必须具备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这也是释义理论中强调的“分析”。在同传过程中,译员需要将听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把听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串联起来,从而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归纳总结需要译员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组织,同时也需要译员对所听内容有足够的敏感度和记忆力。归纳总结可以帮助译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翻译任务,需要译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包括对英语单词、句式、句型及各种相关语言现象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归纳总结过程中,译员应该善于总结出各种复杂句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重组。

(四)添词

添词是指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因为对原文没有进行分析,或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没有表达出来,而增加一些与原文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来表达原文意思。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译员不仅需要对源语进行精确的语言转换,还需要对源语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恰当的添词。在很多情况下,翻译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译员对源语进行增词,以补充源语言中的欠缺。根据释义理论,对专有名词添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词性转换,当专有名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性时,译员可以将专有名词转换成普通词汇。但如果专有名词是指人、地点或事件,则只能用形容词,而不能用其他的词。第二,增译或减译,为了表达更准确,译员可以将专有名词直接添加到译文中去,以便于听众理解。但如果原句已经非常准确地表达了意思,则不能再添加更多的词汇。第三,转述或解释,例如在一个讲话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译员可以将其转换成普通词汇。

四、结论

同声传译作为一种国际会议中重要的翻译活动,被誉为是“最有效、最高效、最具价值”的翻译方法之一。它不仅要求译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求译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释义理论认为,一种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它所处的语境中的使用来获得的,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语境对语言意义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避免“误译”现象的产生。在进行同声传译时,译者应该从源语中提取最能表达原文意思的信息,并且要根据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策略。译者需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经验,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中,需要严格遵循顺句驱动、意译为主、合理调整、信息重组、合理简化的原则,并且结合断句、转换、归纳、添词等技巧,更好的使译文做到简洁、流畅、易懂。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