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实践中的“四个辩证统一”

作者:陈冬玲,杨贵琪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2-05人气:574

一、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深刻把握“双创”实践的持久动力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毫无疑问,这种历史连续性内在包含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内涵,要求我们始终把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提供持久力量。具体来说,既要植根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又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文明绵延发展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体系,至今仍旧熠熠生辉。植根历史文化沃土、立足本源是中华民族立于人类社会而不断发展的内在支撑。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了中华民族始终昂扬向上的持久精神力量。然而,时代在发展,新旧文明在时代中不断更迭。新的时代语境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于时代而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结合时代创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表达形式,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续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二、坚持真理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深刻把握“双创”实践的文化根基

“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突出特征,指明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真理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务必始终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努力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具体来说,就是要将研究思想理论与聚焦现实问题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真理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筑牢文化根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结合”,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提供了方法借鉴。马克思主义经过实践的检验,展现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的理论形象。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将二者相结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双创”方面的进展更加科学化、更加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胸怀天下的包容性。同时,中华文化历经千锤百炼,绵延不断,正是得益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社会实践。然而,来源于历史实践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双创”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观照现实、回归实践只有融入现实生活、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才能真正达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标。

三、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深刻把握“双创”实践的核心力量

习近平在2023年全国宣传文化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明确党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自党诞生之日起,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一致的,这也就意味着党性与人民性也是一致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中,则要特别注重将两者统一,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底蕴与本色。唯有坚持和维护党在“双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才能更具力量、更加持久,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行稳致远与此同时,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文化建设要坚守人民立场。只有真正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断厚植人民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展成果才能经受住人民大众的考验,不断凝聚人民力量。

四、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深刻把握“双创”实践的文化视野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内在包含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内涵,其实质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其独有的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性;而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则有着世界性的共性与规律,在交流互鉴中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实践中务必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契合联结,以胸怀天下的包容性将“双创”发展推向新境界,为“双创”发展开阔文化视野。从民族性这一层面来说,要特别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各民族所共有的文化精髓,将其赋予时代特色,不断凝聚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力量。从世界性这一层面来说,要坚持胸怀天下,不断开阔国际视野。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历史经验。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洞察人类进步潮流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