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时代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现实路径

作者:晋黄娟,王梦云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5-04-17人气:6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这一体系不仅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增强中国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影响力。通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中国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话语,为全球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强的思想引领力和文化影响力。

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涉及阶级立场、利益代表和服务对象等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支撑。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根本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不仅是确保话语体系正确方向的理论基础,也是增强其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确保其理论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相一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能够帮助中国学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避免陷入西方话语体系的意识形态陷阱。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非教条化地理解或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述,而是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引领,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在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包括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通过这一方式,确保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既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又能够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体现中华文化主体性

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拥有自主的“话语权”,就必须要认识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文化的源头、内容、优势与缺项以及在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鼎盛与微茫时刻,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在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 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这样生活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结果? 这些疑虑需要我们知道我们的文化是哪里来的? 怎样形成的? 它的实质是什么? 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中华文化自远古神农氏时期传承至今,始终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然而,近代鸦片战争不仅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史,也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重创。儒学遭批判,科举制度被废除,西学盛行,中华文化主体性地位受到空前破坏。正如贺麟所言:“儒家思想在中古文化生活上失掉了自主权,丧失了新生命,才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危机。”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主体性严重受损,社会陷入文化意识混乱,各种“主义”和思潮激烈碰撞。尽管如此,中华文化凭借深厚底蕴和兼收并蓄的韧性得以延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传承发展,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了新动力。当前,中国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需以史为鉴,深刻理解文化渊源,坚定文化主体性,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放眼未来,推动中华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独特标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威胁,需要重视和保护。为了坚持文化主体性,增强国家话语权,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积极与国际话语体系对接,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从启蒙运动到现代社会科学,西方学者在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领域提出了许多经典理论,如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也对全球学术话语产生了广泛影响。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常常以“普世价值”自居,强调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的普遍适用性。然而,这种话语体系往往忽视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带有一定的文化偏见和意识形态色彩,但他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媒体资源,将自身的学术话语推广至全球。通过学术期刊、国际会议、高等教育机构等渠道,西方话语体系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话语传播的优势使得西方理论成为全球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

四、结语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举措。这一体系的建设既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又能为全球治理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