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作者:张敏洁,王杨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5-19人气:16

  X大学坐落于国内西北地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高校为响应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求,于2021年组建了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入驻学生社区一线开展工作,入驻社区的辅导员称作社区辅导员,构建了“学校—校区—片区—楼栋”四级管理机制,并于2022年入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案例。X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社区辅导员队伍以充实“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力量的高校,其学生社区管理运行体系已运行3年之久,在协同育人模式中的具体实践路径与现行困难值得探讨,以为打造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优化建议。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价值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是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立,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宿舍楼为载体,实现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育人服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重要载体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加强党对学生社区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宿舍楼栋为单位将不同学院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引导学生党员在社区中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参与楼栋每月举办的党日活动,协助楼栋功能型党支部做好政策宣传、舆情反馈、文明宿舍创建、安全检查等工作。平时利用党员干部征集反馈学生对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以改进学生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深化社区管理内涵。楼栋内的学生党员主动在宣传政策、遵章守纪、举办活动、志愿服务中发挥带头作用,展现党员风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二)筑牢安全工作防线的重要举措
  宿舍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基地,安全稳定的宿舍环境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关键点。如何利用学生社区开展并强化安全建设,做到有效预防突发性安全事故,是学生社区的底线职责。走访宿舍作为社区辅导员的基本要求,通过高频率走访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有效发现问题隐患,铲除问题于萌芽当中。除开展常规宿舍走访工作外,学生社区以楼栋为单位,以社区辅导员为引领,联合专业消防人员,召集消防志愿者,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以实操的形式开展安全工作,全力维护校园平安稳定。此外,建设楼栋功能馆,如安全体验馆,配以相关硬件设施,定期组织学生来安全体验馆,邀请专业医护人员,教授学生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等安全救援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三)开展五育融合的重要抓手
  “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从制度体系上即具备整合部门资源,聚集部门合力的条件,为促进“五育”融合,可以通过在楼栋内设立不同类型的功能馆,实现相应的能力培养。
  在德育方面,学生社区建立功能型党支部,设立党团活动室,定期在活动室召开支部会议,通过鼓励党员广泛参与社区活动,深入学生群体,形成一支先锋模范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智育方面,学生社区以宿舍楼栋为单位,根据楼栋内居住的学科类别,邀请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将学生组织起来,到学生社区参与讲座,促进不同专业学生拓展学习思维;在体育方面,在楼栋内设立健身房,鼓励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可以组织各类体能竞赛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在功能馆向学生宣传体育健康知识,讲解锻炼技巧;在美育方面,建设国学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邀请教师进行教学,教育课程包括国学经典文化、绘画书法等方面,鼓励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育方面,安排社区辅导员组织学生常态化开展劳动课,结合学校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学生一站式社区清扫”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劳动品质,在此基础上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共同营造整洁、和谐的宿舍生活环境。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现实问题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式为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做出突出贡献,为三全育人的落地提供了平台和制度的支持,但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理模式,大部分高校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其中X大学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重视。
  (一)学生群体认同度低、参与度低
  受传统固化思维的束缚,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初衷以及存在价值。即使在“三全育人”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教育场所从教室延伸至室外,但就学生现有观念而言,仍是仅将宿舍楼栋作为休息的场所,不是学习成长的地方,对辅导员的认知也停留在学院辅导员层面,造成对社区辅导员的认同度低。与此同时,由于具有较低的认同度,在学生社区举行各类文化活动时,学生群体的参与度并不理想,从而无法在学生群体中以活动为载体扩大学生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以楼栋为单位进行管理与服务,意味着学生数量多,学院、班级、专业、年级各不相同,增加了管理难度,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即使有部分学生认可学生社区,也由于学生基数过大而无法在学生群体中实现高效传播。
  (二)重要参与者未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社区辅导员和学院辅导员由于工作需要进行协同合作,但由于分属部门不同,且社区辅导员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延伸出的新职位,属于“新型岗位”,社区辅导员和学院辅导员彼此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部分学院辅导员由于刻板印象,认为社区辅导员只负责楼内维修等基础性工作,造成对社区辅导员队伍的低认同感,以致两只育人队伍难以实现有效协作。此外,家长作为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参与者,理应与辅导员形成育人力量的共同体,但对于“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的社区辅导员而言,由于负责整个楼栋学生人数远超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人数,学生群体基数过大,造成社区辅导员难以与学生家长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无法有效发挥家庭教育在协同育人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自治组织发展受限
  “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还需要作为学生社区主人的学生群体的积极加入。打造学生自治组织,如宿舍管理委员会,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治权,促进学生形成自治意识。但现实情况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自治组织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首先由于学生群体对自治组织的了解程度低,认知局限于走访宿舍是学生会的任务,对楼栋内自治组织的存在作用以及相应的工作内容缺乏认识,造成自治组织在纳新时难以吸纳足够的学生加入;其次,现行部分高校学生受精致利己主义的影响,加入学生组织目的多是拿学时,争优干。而楼栋学生自治组织优干名额明显少于其他普通社团组织,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此外,现宿舍管理委员会缺乏明确的组织架构,未具体划分部门分工,工作内容局限于走访宿舍等工作,此类制度的缺失造成组织成员发展受限,难以留住人。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
  (一)发挥党建引领,形成育人合力
  建立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将建设工作纳入高校发展重要议题,做出总体性安排。由党建引领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实现的前提和关键,党建引领可带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各学院、各部门的工作角度从全局高度来思考和推进,形成育人合力。同时,可以集合学生党员的作用,加入协同育人,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楼栋内的其他学生,在楼栋内建立功能型党支部,由党总支每月拟定党日活动主题,通过丰富的党日活动号召引领楼栋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可提高楼栋内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延伸协同育人模式的应用范围,带动学生共同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工作。
  (二)利用好入学教育,讲好开学第一课
  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个正式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构建者,可有效利用入学教育这个环节,通过分派社区辅导员深入各个学院,面向新生开展入学教育。主要可以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宣讲“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目的和存在意义;第二明确社区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社区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一员,负责本楼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安全等内容;第三,利用入学教育宣传楼栋自治组织的特色之处,强调学生的自治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完善自治组织的组织架构,增加优干名额,提升学生自治组织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三)立足社区特色,引导学生自治
  “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理想状态即是利用一切可整合的资源,更好地服务管理学生,而学生作为服务和管理的对象,也应纳入协同育人模式中。为高效发挥学生自治力量,需要给学生一个可以施展能力的平台。对此,应立足社区特色,首先可以通过更改自治组织名称。将已有的宿舍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治会,先从形式让这个组织“丰富”起来,打破“宿舍”这个场域的限制。其次丰富工作内容并优化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局限于走访宿舍,可以加入调查研究模块,利用访谈、问卷的方法,了解、梳理、汇总楼栋至片区直至整个校区,形成“大数据”,用好数据的力量。最后,优化评价体系。现有聘书仅能体现加入过该学生组织,评价指标未以过程为导向,因此,聘书上应体现“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级序列。


文章来源:  《经济导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上一篇: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动画教学改革研讨
下一篇:没有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