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服饰浅析唐宋文化差异
所谓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的服饰文化,其中蕴含着深重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归属感和自豪感。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出现,服装从遮身蔽体逐渐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王之吉服,享先王则衮冕。”“衮”字本义指画龙于衣,后指我国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也指古代帝王或三公(古代最高的官)穿的礼服。“衮”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吴方彝盖铭文中,“衣”中有“公”,本义为天子祭祀祖先时穿的礼服。如“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向)。”再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因此,服饰最终成为一种符号,彰显着装者的社会地位乃至政治地位,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服饰泾渭分明,不容僭越,甚至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服饰制度能够反映政治秩序。
宋代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陈寅格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人们习惯将唐宋文化并提,与唐朝文化相比,宋文化的有着独特的本质特征,与汉民族的文化传承血肉相连。
一、宋朝服饰的审美特点
我们所谈的宋代服饰通常指宋朝包括北宋及南宋流行的服饰,这一时期的服饰审美特色,也是我国宋文化中的重要一环,由唐至宋,服饰文化方面的审美追求明显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服饰风格的自然儒雅美
如果说唐代的服饰风格奔放华美,肆意张扬,宛如泼墨写意绽放着唐朝人的热情,宋朝的服饰风格更像工笔画一笔一划,沉稳含蓄,重内涵甚于形式,充满着内敛的理念美。
在服饰风格方面,朴素和理性开始成为宋朝服饰的审美追求上的主要特征。宋朝服饰崇尚俭朴,不再像唐朝服饰那般热情奔放,个性张扬,而是回归了我国传统文化,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重视沿袭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礼服;在美学风格上追求儒雅飘逸,质朴自然。这一点曾经为后人所诟病,认为宋朝服饰封闭,保守,缺乏唐朝服饰的富丽堂皇,热烈之美。其实,宋朝服饰的儒雅化是与宋王朝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倾向密切相关的。“偃武修文”的政策贯穿整个宋王朝,一方面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崇尚文人雅士的风潮,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还是贩夫走卒,服饰上或多或少均加入了儒雅元素,突出表现就是男性服饰中宽博的衣衫和头巾的“文人服饰”的流行。如当时一种叫“直裰”的对襟长衫式样的家居常服,大袖宽博,外加头上的“东坡巾”,深受退休官员和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至于女性服饰,与唐朝女性“慢束罗裙半露胸”的奔放个性相比较,宋朝女性服饰更强调保守清新、温婉内敛,以此展现女性的静谧娴雅。此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古典美学的思想基础和来源,道家思想在宋朝的服饰文化风格上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宋朝统治者对道教尊崇,使得“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等道家学说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进而也影响了宋朝的美学思想转变,体现在服饰文化中,便是服饰摒弃了唐朝的华丽张扬,追求简洁、自然、儒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本质就是“自然”,庄子所提出的“大美”就是“自然美”,这种美学思想直接影响了服饰文化等诸多领域。从统治阶级到劳动人民,都开始摒弃造型繁琐,颜色浓艳的服饰设计,进而使得整个服饰文化的审美标准开始了转变。
(二)服饰配色的清淡雅致美
宋朝的服饰文化在配色方面打破了唐朝服饰对华丽丰美的高饱和度色彩的偏爱,配色纯度偏低,明度偏暗,譬如粉紫,藤黄,葱白,烟灰,墨绿,青蓝等冷色调在配色上的大量使用充分表明了宋朝人在服饰文化风格上对淡雅低调雅致的追求。在服饰色彩上,宋朝服饰更强调本色的运用,如宋朝初年,平民百姓衣着色彩以白色为主,士大夫文人色彩也是素净无华,尤其是“野服”和“道服”,充分遵循了《周礼》中的原则“上士元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前些年流行的电视剧《知否知否》中,高门嫡妻,名门嫡女,服饰大多清淡端庄、色调淡雅,多用“高级灰”给人一种沉静温柔,低调奢华之感,反是小妾舞姬常用艳丽颜色来展示她们的娇艳。
(三)服饰款式的简约实用美
“物以致用”这种设计理念的提出,一切器物的设计都是以人的使用为根本,其创作目的是首先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也就是物质功能性,进而才是人们寄托于器物上的精神寄托,也就是精神功能性。实用性占主导地位,设计是因人而设,在设计和使用中人是第一位的。
随着宋王朝政权的稳固,统一安定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宋代统治者们曾多次申饬官员服饰“务从简朴”,“不得奢华”。宋宁宗时还曾经统一焚烧除帝王后妃外的金银或玉石首饰,推广服饰简朴务实的风气。再如《宋史•舆服志》曰所记载:“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这种禁断即可看出宋朝服饰对简朴的追求。此外,儒学的复兴和程朱理学的务实精神也对社会的审美风向起到了引导作用,带动了服饰文化在保持儒雅风格的同时向着方便实用转变。如直领对襟不施襻纽的“褙子”的流行,既舒适得体,又保守合礼,既体现了含蓄典雅,又方便劳作活动。如宋墓壁画的《烙饼图》中女性所穿的都是这种款式的“褙子”。再如《知否知否》以及《梦华录》中,我们看到无论男女,至少都会有一套外披直领对襟长褙子,内穿或短襦长裙或直裾或圆领袍衫的搭配。褙子在宋朝的广泛流行,与宋代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从款式造型上看,其轮廓线条多为直线条,把人体自身的曲线包裹在衣服的圆筒中间,与袒胸露肩,束腰阔裙的唐朝的大袖衫有着鲜明的区别。宋朝的服饰的这种含蓄内敛体现出的心理取向恰恰与宋代理学强调的“存天理,去人欲”密切相关。再如“襻膊(pàn bó)”,又名“臂绳”的出现,就是为了把大宽袖子束起来从而方便人的活动,这些都是讲求实效,务实简朴的“自然”“返璞归真”的美学思想精神体现。
二、唐宋审美风格的差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唐朝人眼中,绚丽奢华为美;宋朝人则喜欢形瘦骨傲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宋朝人眼中,淡雅清冷为美。无论是宋朝备受各个阶层喜爱的“花冠”,还是女子必不可少的“耳饰”“簪钗”,最常出现的便是梅花、菊花这些能够表达“风雅”的造型,这些审美特色与宋代“偃武修文”下文人沉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淡雅高洁的梅花极大的体现了宋朝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与人生旨趣。待到南宋国土沦丧,朝廷偏安,国运的黯淡,仕途的灰暗,宋朝文人更是借助梅花这个意象来抒发内心的追求和向往。他们亲手种梅赏梅咏梅,甚至“梅妻鹤子”,这些貌似疯狂的举动,无不昭示着宋朝文人对淡雅质朴,理性清淡的审美追求,而这种审美追求直接决定了宋朝各种艺术文化的审美风格。清新自然,理性内省,朴实无华成为了宋代包括服饰文化、瓷器文化等诸多艺术文化的审美风格。
唐朝统治者是鲜卑族后裔,国家强盛无匹,以海纳百川的态势接纳各方文化,因此唐朝文化本质上是胡汉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共同融合。儒、释、道三教并用的政策,直接导致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逐渐动摇,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对人们的思想约束减弱,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创造力蓬勃发展,唐朝文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气象。
到了宋代,文化领域的胡化色彩大大削弱。究其原因,一是政治因素,宋朝建立时,天下纷乱已久,政治基础薄弱,河西走廊被西夏侵占以及陆地丝绸之路的断绝,中西陆路交通中断,宋文化的内敛和含蓄对外族的吸引力有所衰减,而宋朝对武将军权的削弱及外民族的威胁直接使宋朝人本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对外族文化的排斥力日益增加,民族文化日益强固,程朱理学虽有吸收释家、道教的部分精华,但是比重较小,理学占据主导地位,在思想地位上更强调“道统”,存天理,灭人欲,整体社会文化日趋保守,这就直接导致宋朝文化中的“胡风日减”,而“守内虚外”的政策则使得宋文化呈现出整体发展的内敛化。
另一方面,中原地区汉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得胡地文化日益被汉文化所“同化”“汉化”。唐朝传入中原的胡地文化,在五代十国及北宋时期受中国儒家文化的熏染而逐渐汉化,最终被汉族文化成功改造。从唐到宋,从“胡化”到“胡服汉化”,宋朝文化的审美风格与唐朝大不相同。
三、宋文化的本质特征
北宋王朝在文化方面采取了相对开明与宽松的政策,且历代皇帝都喜好读书,好文艺、礼遇儒士、倡导文治。宋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词、书法、绘画等等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在这种氛围下发展起来的宋文化的有着独特的本质特征:
(一)多元并存,兼容并蓄;宋学涌现出诸多的学派,各派林立,可谓是“学统四起”、“百家争鸣”,虽然这些学派之间主张不一,彼此辩论攻诘,但都能够被统一在同一个政治文化范围内,这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纷争有着显著不同的。兼容并蓄成为了宋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宋朝之所以能够继唐朝之后再次攀升至文化高峰,是与这一思想特征密不可分的。
(二)平等批判,开放创新。很多人常将唐宋相提并论,大力宣扬唐代的开放兼容,对宋代文化却总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宋朝囿于保守和封闭甚至固步自封。其实不然,宋文化固然不像唐文化那样奔放,但也有着含蓄的开放与创新。基于唐统治者的胡汉一体的思想特性,无论是科举制度,还是文化制度上,唐朝的思想文化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平等,这种平等直接被宋代文化所承继,渗入了宋朝士人的思想之中并且在更大范围内宣扬,下沉,进而深入人心。这种文化特性在宋朝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明显体现。随着国际化大都市东京汴梁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凸显,中西文化交流盛行不衰,宋代文化不仅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更凭藉着汉族儒家文化的魅力对这些外来文化加以改造,使其“汉化”,宋代文化呈现出开放创新的特征。
(三)自我审视,自我充实。自我审视和充实构成了宋文化的基本思想。宋代紧承唐朝,在文化和学术上虽有所继承,但其文化特质却与唐朝属性有着很多不同。同为文学之胜,唐诗内容多描写政治生活,或赞美国家强盛或描绘壮丽山河,夸张而又豪迈;宋词内容则多描写个人情绪,或伤春惜别或羁旅乡愁,温婉而又内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正是唐诗宋词分受唐宋文化的影响。唐代胡汉一体,尚武而充满豪迈之气,“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审美趋向偏于豪放。而宋朝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从分裂走向统一。国家的统治者更注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如“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宦官监军,削弱武将军队临敌指挥权等,同时加强了对文化的严格管理,这些政治上的举措势必影响到文人的创作心理、内容倾向以及作品风格。文人意识的自觉化,科举制度的完善化,学而优则仕,文人通过科举为官,参与政事,社交娱乐多是呈现出高雅精致,含蓄内敛的文化氛围,这就直接影响了宋代文化的审美趋向。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多种多样,服饰文化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它不单单可以唤起人们强烈的体验情绪,更可以带领人们去触摸文化传承中更隐秘的内在核心。
结语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唐宋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虽然时代不同,但是两个朝代的文化都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唐文化与宋文化各有千秋,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各自的特征。总的来说唐文化热烈开放,豪迈雄壮、兼容性强;宋文化内敛含蓄、清瘦典雅,具有封闭性。
文章来源: 《上海轻工业》 https://www.zzqklm.com/w/kj/30978.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