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源头——河南淅川丹江口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机遇分析
摘要:淅川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期,已经开始的一些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为淅川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旅游开发热也给淅川原生旅游景区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呈现出牺牲生态效益的趋势。作为中部边远山区的国家特困县、移民县尤其是南水北调的源头,抓住机遇,发展淅川旅游事业,带动相关产品开发,调整丰富淅川产业结构,凭借旅游提高淅川的知名度及形象是淅川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必由之路和首选路径。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最快启动整个淅川经济的事业。
Abstract: Xichuan tourism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lready some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although Xichuan bring good economic benefit, but at the same time,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lso to Xichuan hot native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ecological resources brought some negative effects, showing a trend of sacrificing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As a remote mountainous country in Central SHC County, immigrants, especially North County, the source,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ourism in Xichuan, led product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Xichuan rich, with tourism to improve the visibility and image Xichuan Xichuan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the economy and the preferred path. Is currently the fastest start the only possible cause of the Xichuan economy.
关键词:旅游 现状 机遇
Key words: tourism opportunities Status
一、已经开发和形成规模的景区和项目
在基础设施上,投资5亿多元,使进出县城和旅游景区道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主要景区联接通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主要游览线路实现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并投资8000万元扩建改造了丹阳宾馆、楚都宾馆和荆紫关友谊宾馆之家3家二星级宾馆及宋岗接待中心,新增中档宾馆12家,农家乐宾馆百余家,形成了日接待能力2000人的规模。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风景区的旅游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开发中的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旅游市场份额小
与周边起步较早的风景区相比,淅川的区位条件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独特的旅游资源产品没有深入发掘,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符合本区旅游资源特点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观光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淅川旅游业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但景区开发深度不够,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落后、境外游客很少,这和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二)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观念,缺乏统一管理
和其他地区相比,淅川(丹江)旅游规划工作做的比较到位,从全县到各乡镇都有权威部门的规划,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划和实际存在矛盾,如缺少地方文化特色, 规划和规划之间缺少协调、规划和实施间脱节,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各景区从自身角度或开发商私自调整规划开发旅游资源,造成各景区孤立、分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服务网络,使跨景点游览非常不便,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淅川的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和管理上都比较分散,权属关系较为复杂,客观上不具备和县委、县政府发展淅川大旅游思路保持一致的组织保障体系。如:香严寺景区存在林业部门和文物部门、旅游部门交叉管理问题;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翠园宾馆由私人买断和经营;江面船只更是五花八门,隶属于私人、各部门。从区域上,核心景区被丹江分割在两岸,分别归属于香花、仓房、九重、马镫、荆紫关等乡镇管辖,基层政府和部门对景区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管理体制的不顺使旅游景区的日常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三)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环境古迹破坏问题突出,重招商轻管理旅游开发和环保矛盾尖锐
要将旅游资源配套成龙,需要大量的资金。淅川经济非常薄弱,旅游规划初期实现估计需要10亿元以上。淅川政府不能以财政赤字搞项目,也不能直接担保举债搞项目。目前依靠招商引资解决的问题有限,引进的项目类别也较单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阶段的开发资金主要来自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地方政府支配财力有限,当地民间资金和建设能力相对薄弱,在开发过程中难免由于资金约束而急功近利,缺乏统一和长远地开发和保护规划,造成很多早期开发的景区布局混乱、起点较低,大批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景区环境极不协调。特别是开发过程中对景观及景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和污染,对文物古迹缺乏有效保护,破坏相当严重,导致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优化和市场推广、促销严重滞后,影响了丹江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开发收益。
(四)运行系统尚未健全,旅游主管部门小马拉大车
根据市场运作成功的经验,旅游产业要搞好必须全民总动员,政府总协调和控制,要有一个配套的运行系统,凭一家之力是不行的。例如:交通问题、治安问题、旅游风气、地方综合收益最大等。依靠企业单位的自我发展更是行不通。焦作、栾川旅游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顺了地方旅游运行机制,解决了政府主抓旅游,旅游发展优先,专业班子搞旅游的问题。
(五)观念和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如何看待淅川的旅游资源,如何看待旅游的发展方略,如何经营旅游这些问题上,淅川各阶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分歧。高层领导高瞻远瞩、创新务实,基层政府和部门信息闭塞、本位、目光短浅,表现在认识不到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部门、行业界限明显,以持有旅游资源或实际占有而自重,不能摆正自己位置,缺少基本的大局意识,对投资者普遍存在放水养鱼、关门打狗的心理,没有服务和主动协调意识等。
(六)对旅游市场经济缺少基本常识,不了解旅游业运作规律
有资源就有市场的思想较为普遍。淅川拥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已经没有争议,但是淅川相当多的人和单位却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点,认为守着优质资源就不用愁旅游做大,就会吸引游客前来,不了解旅游市场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将做旅游简单固定在圈地收门票的范围内。是个景区就觉得抱了个金娃娃。仍以小农经济思想运作旅游。想当然的搞旅游,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现代旅游城市营销手段和形式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七)旅游景区单体规模较小,自身缺少明显竞争优势
淅川整体旅游资源堪称珍稀和丰富,但单体规模不大且较为分散,即使被列做核心景区的渠首、坐禅谷、香严寺、三峡、荆紫关与省内外同类景点相比仍缺少特质,自身缺少较强的竞争性。依靠景点(区)自身的发展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和较理想的收益。必须凭借丹江水资源,以水为魂为纽带,进行捆绑整合,构建丹江景区大品牌,才能扬长避短形成规模效益。
(八)旅游行业缺少高素质专业经营和管理人员。
因各景点管理隶属关系因素,经营者多为委派指定产生,缺少旅游市场运作经验,从业者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比例不高,在管理制度和方式手段上与现代景区管理所要求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不相适应。
三、淅川旅游开发的机遇分析
(一)旅游市场大发展的机遇
目前,风景区正面临着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国民的假日延长了一倍以上。而且国家有关的部门证酝酿带薪休假制度,延长城镇职工的法定假日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长必将确保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
2、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都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必将增加中国旅游的吸引力。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接纳1.37亿国际旅游者,占全球旅游总数的8.6% 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可见,我国将面临入境旅游市场大幅度增长的机遇。
3、当前随着市场化的加快和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不得扩大,生态旅游品牌逐渐走俏。而以自然风光为主的丹江风景名胜区将在“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热潮中获益匪浅。
4、度假旅游市场深受欢迎。城市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一方面使得中高收入阶层不断壮大,另一方面,过高的生活压力也使中高收入人群的旅游消费大大增加,他们能够且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和环境支付较高费用,追求享受,视旅游为促进健康,放松身心的重要手段。而这部分迅速崛起的市场恰对度假旅游产品具有很高的偏好,度假旅游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而丹江风景区兼具山地度假和湖滨度假的双重优势,将对更多的 度假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5、交通条件迅速改善
6、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支撑性产业的迫切性
7、湖北丹江旅游开发的被动影响和促进
(二)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机遇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自最大、世界瞩目的特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中中线工程主要解决豫、冀、京、津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及淮海平原边缘设置输水干渠,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总干渠长1267公里,年计划调水量140亿立方米。渠首就在九重镇陶岔村。干渠在河南境内长达731公里,其中黄河以南478.2公里,黄河以北243公里,穿黄工程938公里,引水流量每秒350立方米。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于2004年开开工,沿途困难重重,工程浩大,引人注目,必将把丹江口水库的路开发推向一个新高潮。
(三)资源整合、区域合作开发的机遇
当前,区域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进入了各级政府的操作层面。从河南省来看伏牛山生态旅游大开发已全面开展;从南阳市来看,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伏牛山地质公园,推出:“一山(伏牛山)、一水(丹江)、一恐龙(恐龙蛋化石)”。精品旅游线路等做法都将大大提高南阳旅游知名度及对中远程度游客的吸引力。从更大的区域来看,豫鄂陕旅游协作以及中部六省旅游合作步伐也有明显加快。实施大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在更高的层面上更有效的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针对同类资源或同质市场合作开发,共同促销,可以使景区在区域旅游联动中打破行政和部门界限、减少内耗,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实现共赢;也有利于构筑开放高效的区域信息管理平台和旅游旅游市场网络,联手打造和共同推介精品旅游产品线路,提高区域旅游的整体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做到高端起步,合理规划和运作,真正实现淅川旅游资源的代际共享,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形成一种国家贫困县靠旅游脱贫致富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刘峰 中国旅游出版社
2、西部旅游开发战略 葛全胜等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3、中国世界旅游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陶伟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