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这五项基本能力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朗读在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听,说是由朗读打基础的,有了正确的发音,优美的语调,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达到最终学好英语的目的。朗读(readloudlyandclea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在大声朗读时,通过颅骨把声音传达到听神经,大脑记录下送达的信息。
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语音基础知识,包括根据音标读生词、辨音、句子重音、语调等较为薄弱,更谈不上基本的朗读技巧。结果,有的学生只能听懂教师的“课堂方言”英语——一种专门在课堂里使用而在其它地方很少听到的英语,即:为了使学生容易听懂,教师说得慢些,把一个个词吐清楚。已经受了这种特殊“方言”熏陶的学生,很难听懂规范的、真正的英语。后者由于变音、连读、失去爆破等原因讲得要快一些,某些音发得不那么清楚,单词可能是成串地说出而不是单个地说出。走出教室自己说的英语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自己也听不懂。实践证明,不能正确辨音或正确理解句子重音或语调所表达的含义,极易导致听力理解上的错误,影响口语,从而使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2】
朗读的作用
1、加强朗读训练有利于强化记忆
语言是人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手段,因为感知是记忆的基础,记忆的对象不仅包括了感知的材料,还包括思维的材料。学生能把知识记忆下来,脑子就会越来越活跃,语言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而朗读是最直接的感知,朗读需要眼到、口到、耳到、既是视觉又是听觉,从眼睛看到嘴巴说出来,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经历、能力和技巧的好与差,可以使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储存变得列容易或更难。因此人们从大声朗读的声音中,从它的升降调中,从它的轻重起伏中形成了对大脑的刺激,促使它对输入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边读边想、边品味、边加忆,这又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句型的结构、词汇的用法印象更深刻,记忆更长久,所以说朗读是一种记忆的过程。
朗读在记忆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英语单词不像其他外语那样,有完整的读音规则,但是它还是一定的规律可循,如[red]根据它的读音来判断无非是red和read这两个词若是[hi]马上会联想到here和hear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即使是较长的单词,根据它的读音也不难记忆如:important(im-por-tant)infor-mation(in-for-ma-tion)disappear(di-sa-ppear)celebration(ce-li-bra-tion)等等。由此可见,大声朗读不但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对单词的拼写记忆也大大提高了。
2、朗读能强化理解能力。
俗话说:“书读万遍,其义自见”。”读”可分为朗读和阅读两种。朗读是对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的一种训练,是初级入门不可少的一种反复练习手段。而阅读是朗读的高级阶段的形式,是一种理解性的读书方法。有人把这两种读法分别称之为“响读”和“想读”。在需要练习基础语言的阶段,发出音的“响读”是学习英语的前提条件。把这个基础打好,就是为学好英语铺平了道路。但目前的社会,朗读的兴趣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浓厚了。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们大都不喜欢读书。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不爱读书,真正保持着读书习惯的只有5%左右,而且读书越来越不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更不用说朗读了。
很多学生在教师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很少有人能流利地读完全文,即使是朗读,也是快餐式的“浅阅读”。研究发现,传统的读书方式其功能是“浅阅读”无法替代的。朗读是流利的语音,语调,语意,语感的培养和积累,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实践过程。忽略了朗读能力训练,就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阅读理解也就成了无基之塔。朗读对理解英文原著具有一种奇特的强化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对句段一时难以理解,于是不由自主地对其反复品读,以至读出声来,而“顿悟”往往就是在复读之中产生的。由此可知,朗读对理解英文就像文火炖肉一样,时间越长,其味越浓。朗读可以产生联想,产生共鸣,朗读对理解有着触类旁通的效果。
3、朗读能够促进听力的提高。
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是耳朵听到的物理声音——脑子里的语音形式——大脑所理解的词汇意义,这三者之间呼应的过程。很多学生英语书面成绩考得很高,但听力水平却很差。所谓“很差”,有两种表现:一是他们听不出“连读”,不知道英语有些读音要弱化或省音,分不出基本的“意群”。那么,他们怎能理解所听的内容呢例如,学生在读HequitealotofhotdogfromTom.时,往往把“got”中的/t/;“quite”中的/t/;“lot”中的/t/都很认真响亮地读出来。“alotof”也是分开来读的,且每个词的读音与读单个词相同,毫无节奏可言,这样读出的声音表达效果极差,那么在听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语意不符的现象。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话在说出之前要在脑子里编制好句子并赋予“音”的形式,这自然就要求说话者知道他所要说的那句话的实际语音形式是什么样的,否则他就无法赋予其音的形式。按这个道理去推想,学生在朗读时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朗读的内容在脑子里的语音形式的反映。如果他心目中的“英语声音”和他所发出的英语声音之间有差别或有很大差别,这就会影响听觉的分辨力,别人也难听懂他说的内容。【3】
DannySteinberg在《AnIntroductiontoPsycholinguists》一书中提到,在讲话之前,人脑首先不是以字或词为起点单位编制句子的,而是先要在头脑中搜索可以直接用的现有的句子。如果没有,就把现有的句子调出来改制成新的句子;如果连可改制的句子也没有,才以字词为单位从头编制新句子。[4]根据这种说法,学生如果想要流畅,正确地讲英语,就必须做到:1)在大脑里贮存大量的英语句子。2)对这些句子的构造,拼装方式要非常熟悉。造句练习,写句子练习,写作文练习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把大量的句子存入大脑,但朗读在这方面有它更独到的功能。朗读时,大量的正确的句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记入脑中,这是很明显的。而另一方面,朗读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朗读所要求表现出来的语流,速度,节奏,语调,情感等等。这样,在朗读者的脑子里存留下来的就不仅仅是“大量的”“正确的”的句子,而且还是流动着的句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课文反复读过几遍后,一旦有人提到文中的某句话时,往往刚一起头,他就能把全句乃至全文说出。这就是朗读带来的效应。当你听到别人所说的英语与自己所熟悉的英语交融起来,你的听力水平不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吗?
4、朗读可以提高说的能力。
语言最本质的外壳是声音,任何一种语言,品语总是第一性的,而书面语言则是品语的文字记录,是第二性的。因此,人类学习语言从听、说开始,要说一品纯正流利的英语,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而朗读是锻炼这种基本功的关键。我们的学生是在汉语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英语学习受母语的干扰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克服母语的干扰呢朗读是克服母语干扰的一个手段。英语朗读对口齿功能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学生学了英语却不会说,具体表现不外乎这几种情况:一是害羞,怕说不好,别人笑话,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心态愈严重。二是脑子里组织不出英语来,嘴不好使,心里想说,可嘴不听使唤,一说就错。这就是缺乏口齿功能训练的结果。语言表达是一个实践活动,你不认真练,没时间保证就无法完成。这和没学过芭蕾的人一样,让她立起脚尖她就立不起来;又同没有练过打字的人一样,再灵活的手指,要他打字,也显得笨拙无比。这都是没对某一器官训练的结果。嘴是我们的器官之一。我们学生平时说的是汉语,他们动嘴并不习惯做出发英语语音时所应有的动作。这就要加强嘴的训练。朗读就可以给嘴一个锻炼的机会。如果学生每天利用早自习聚精会神地读上半个小时,他们的嘴所练习的不仅仅是发出的一个个音节,更是锻炼了控制音的强弱,控制音与音之间过渡的能力。这样,坚持下去,口齿功能就自然得到了锻炼。对学英语的人来说,练朗读,同曲艺演员每天早晨练绕口令,体操运动员每天练胳膊练腿的意义一样重要。通过长期刻苦的练习后,你就可以字正腔圆地说出流利的英语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