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唱腔音乐的探讨与思考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它的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抒发人民的内心情感,因此,豫剧从诞生至今一直受到人民的广泛喜爱。在初期发展过程中,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优秀剧目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逐渐失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豫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老一辈的豫剧家和当代新生派豫剧演员在继承传统豫剧精髓的基础上,融合各流派和其他戏曲剧种唱腔的优点,不断丰富豫剧唱腔音乐的内容、风格。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作为河南主要戏曲剧种的豫剧也要与时俱进,在传承基础上积极创新,以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大力推进豫剧唱腔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一、 豫剧的流派
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内剧团较多、影响较大的民间戏曲。建国后结合河南省的简称“豫”定名为“豫剧”。在统一定名之前,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名称,叫法各异,流派众多。河南地广人多,由于各地间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方言习惯等的不同,造成了豫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色不一、风格各异的豫剧流派。
1、 豫东调
豫东调又被称为“东路梆子”,它主要流传于商丘及其周围地区。豫东调在唱腔音乐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它的旋律多徘徊在中音5与高音2之间,其中又以“5”作为主音。豫东调在演唱时音调十分嘹亮,在传统的演唱中多用二本腔演唱,因此又被称为“上五音”。
2、 豫西调
豫西调又被称为“西路梆子”、“靠山簧”,这种唱法主要流传于洛阳及其周围地区。豫西调的唱法旋律多徘徊于中音1到5之间,其中“1”又作为主音存在。豫西调在演唱时音调婉转低沉,多采用大本腔演唱,因此在唱法上又被称为“下五音”。
3、 祥符调
祥符调的名称来源于开封的旧称“祥符”,它多流传于开封及其周围地区。祥符调在唱法特点上大部分与豫东调一样,但同时它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唱腔不仅细腻动听,而且华丽秀美。
4、 沙河调
沙河调也被称为“本地梆”,这种唱法主要流传于豫东南沙河流域。沙河调可能自身存在某种局限性,在豫剧唱腔的发展过程中逐渐隐没了,没能得以流传。
我国的戏曲艺术在建国以后得到迅速发展,豫剧也逐渐完善、改良,不仅内容越来越丰富充实,唱腔音乐也越来越动听感人。建国后,随着各地交流的加强,豫剧的众多流派也改变了过去各自为营的发展格局,逐渐的融为一体。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豫剧唱腔音乐的内涵、形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豫剧的发展空间。各个时期的豫剧艺术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究,终于使得豫剧艺术在新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二、 豫剧唱腔音乐的板式类别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研究豫剧唱腔音乐的板式结构,对于促进豫剧的发展,完善豫剧唱腔音乐的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1】常见的板式类别主要由以下几种。
1、 慢板
慢板主要由“一板三眼”组成,也就是四分之四节拍,它是豫剧唱腔音乐众多板式中最重要的板式。板即是指强拍,眼则是指次强拍以及弱拍。“头眼”是指每一小节的第二拍,“中眼”“三眼”则指每小节的第三、第四拍。在慢板唱腔中,上句的落音相对来说比较多变,无论落在哪一个音级上都可以。但下句的落音则有固定的要求,即必须落在主音“1”或“5”上。慢板唱腔的板式也分为许多类别,主要有五音、中慢板、慢三眼、快三眼、七折与拐头钉等。由于慢板唱腔婉转缠绵、优美感人,速度相对较慢,因此比较适用于抒发感情和叙述事件。慢板唱腔音乐在起唱的时候都必须有一个“起腔过门”的环节,它存在于慢板唱腔的各种板式类别中。
2、 二八板
二八板是根据上、下句的传统唱词程式分为两个“八板”,唱腔的上句和下句分别由两个八小节组成一个旋律乐段。这种板式多由四分之二个节拍组成。二八板与慢板一样在唱腔音乐中上句落在任何音级上都可以,但下句去只能落在主音“1”或“5”上。与慢板一样,二八板在起唱时也有一个“过门”,但它的“过门”又和慢板的“起腔过门”不同,慢板的“起腔过门”包括“一锤按”“六梆”“四梆”等众多名称,但二八板的“过门”没有自己的名称。在二八板中有的“过门”是可以通用的。
3、 流水板
相对于慢板和二八板,流水板的唱腔曲调比较灵活。节奏自由、旋律流畅是流水板的主要特点。在节奏选择上流水板常用跨小节的切分式节奏布局。在唱腔上又与慢板和二八板相似,上句的落音相对比较多变,但下句一般只落在主音“1”或“5”上。它由四分之二节拍构成。与二八板一样,流水板在起唱时的“过门”也没有自己的名称。流水板的“起腔过门”种类较多,约有十种。
4、 飞板
飞板无板无眼,节奏相对于流水板更加自由灵活,属于豫剧唱腔音乐中的散板体。在唱腔上,飞板与以上三种板式一样,上句落音比较自由多变,但下句却只能落在“1”“5”两个稳定音上。飞板起唱时的“起腔过门”在飞板的众多类别中一般都可以通用,它并没有自己的名称。飞板的板式类别主要有滚白、叫板、栽板等。
三、 豫剧唱腔音乐的发展
建国前,豫剧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虽然也有过繁荣时期,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封建统治时期信息闭塞,交流沟通不便,豫剧的发展进程是十分缓慢的。尤其是在解放前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许多的民间豫剧班子只能在当地小范围的村镇演唱,各地剧团间沟通交流甚少。而且受当时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的制约,多数的民间豫剧艺人都没文化,各地的豫剧班社不仅自立门户,而且彼此之间还常存偏见。各豫剧唱派虽然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形式,但由于彼此间缺少借鉴、融合,豫剧艺术的发展还是受到了很大限制。到了20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加强,豫剧也逐渐走进城市,开始在剧场演唱,在一些阵容较大的剧团中,许多豫剧演员开始彼此交流借鉴,豫剧唱腔音乐逐渐的丰富完善起来。如豫东流派的豫剧演员陈素真就在1935年前后开始接触豫西流派的唱腔。她将两个流派的唱腔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她后来在《三上桥》的演出中,唱法的丰富使得演唱时的感情也表达的更加真切细腻。豫剧的发展主要是两大唱腔流派的融合,当然相较于其他戏曲艺术,豫剧的发展也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两大豫剧声腔的融合
豫剧唱腔虽然在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唱派,但纵观豫剧发展的各个阶段,无论从伴奏类型、旋律组合,还是从音准节奏、咬字发声,豫剧唱腔音乐都包含在豫东调、豫西调这两大唱腔流派内。随着许多优秀豫剧演员沟通交流的增强,两大豫剧唱腔流派不断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创新元素,充实和丰富了豫剧唱腔音乐。如常香玉就吸收了许多豫东调的精髓,这在她演唱的《花木兰》中表现尤为突出,她在吸收豫东调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形成了别具魅力的唱腔艺术。虽然这个阶段豫剧唱腔音乐各唱派间的吸收融合都是在保持各自声腔的基础上,就某些腔节或乐段进行的。但它毕竟为豫剧唱腔音乐的融会、合流拉开了序幕,为豫剧唱腔音乐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优秀的豫剧演员在继承常香玉、陈素真等老一辈豫剧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元素融会贯通豫东、豫西两大唱腔中各唱派的优点、精髓,创作出了诸如《小二黑结婚》、《朝阳沟》等富有现代气息的剧目唱腔。【2】这些唱腔打破了流派、唱派间的局限,融合两大声腔体系中不同唱派的特点,根据剧情和人物设置的需要,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为传统豫剧加入新的时代元素,满足新时代人民的审美需求,因此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
2、 豫剧唱腔音乐发展的特点
豫剧唱腔音乐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众多豫剧艺术家在继承保持本剧种风格的基础上,勇于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将之融入到豫剧创作和演唱中,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许多在艺术上有建树的演员都是通过吸收、运用其他音乐艺术的优点,来丰富自己的唱腔,提高自己的唱法技巧。如桑振君就是在唱腔中融入了河南坠子的优秀元素,使得她的唱腔别具风味。【3】在借鉴吸收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豫剧的融合借鉴是建立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基础上的,在保持自身长处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艺术形态的元素,进而加以创新改进,这样才能使豫剧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 豫剧唱腔音乐的传承
经过许多代豫剧艺术家的发展和完善,豫剧唱腔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价值丰富的艺术瑰宝,但一切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缺点和局限,豫剧唱腔音乐也不例外。因此,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风尚、精神面貌都已焕然一新,再原封不动的套用传统的豫剧唱腔来表现新事物显然已经行不通了。所以,新一代的豫剧工作者必须在传承艺术精髓的同时,在豫剧创作和演唱中不断创新,积极吸收新理念,进一步完善豫剧唱腔音乐。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戏曲文化宣传部在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各种文艺调演,同时又派遣大批文艺工作者研究和探索戏曲的继承与发展,促使我国戏曲交流空前繁荣,豫剧唱腔音乐在这种形势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总之,豫剧唱腔音乐众多唱派、流派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融合、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了豫剧唱腔音乐的进步。豫剧唱腔的板式类别在发展中也逐渐被改良、完善,不断吸收新元素,汲取其他音乐艺术形式的精髓,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面貌。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建设,豫剧唱腔音乐也应以此为契机,在继承的基础上兼容并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基笑 豫剧唱腔音乐概论 [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桑泽军 豫剧唱腔音乐理论知识 [J] 考试(教研版),2008(8)
【3】吴梅 中国戏曲概论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