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在当代的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接受-文化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小君来源:原创日期:2011-12-12人气:2511
一、暴力电影与后现代思潮的融合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人们似乎有着不同的理解,无论是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哲学、政治、历史等人文科学,还是建筑这样的社会科学,都存在着“后现代”的领域,那么,究竟什么是后现代呢?学者沈语冰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一文中指出:“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和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可以说,沈语冰的解释给后现代主义下了一个宽泛的定义,这种宽泛性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后现代主义是无中心、无理性的,是反权威、反价值的,它的零散化、无理性让人们无法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后现代的这些特征,一扫传统艺术的稳定性、统一性,体现了艺术极大的多元性和边缘性,因此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宣告了艺术宽容的时代开始了。
二、暴力美学对受众的影响
一些推崇暴力美学的人认为,暴力美学属于美学范畴,是审美的选择,是抽象的带有愿望式的想象,与实际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应过于强调其对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也不应批判。但是事实往往表现了抽象的具体化,暴力美学离不开日常生活的沉淀,日常生活也往往体现了暴力美学暴力电影中的画面。暴力电影的产业化已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思想,精神及行为,暴力电影已经无法从社会舆论的声讨中脱开身了。欧美近年越来越频繁的校园枪击事件,国内青少年暴力杀害全家等例子,都直指向暴力电影这个元凶。又如在北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暴力杀人事件中,制造者赵成辉的遗物中找到了一张照片,私人照片中赵成辉的造型和暴力电影《老男孩》中的主人公极其相似,警方认为这是凶手对电影的模仿。
北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劳凯声在参加光明日报组织的部分文化影视界专家对“暴力美学”话题的讨论中指出“我做过一个关于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对策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他们上网浏览时,点击最多的是游戏网站,最吸引他们的是打斗、表现力量的游戏。不能否认,过去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比较忽视其娱乐、宣泄功能,但我始终认为应该存有一个界限。今天的社会,无论人的力量大小,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应该享有法制的保障,文艺作品应弘扬这种平等的意识,而非强者统治社会的观念;同时应注意保护成长中的青少年。”
三、大众文化冷思考一一“暴力美学”真的那么美?
现如今暴力美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美学范畴,其更多的是被投资人,编剧和导演等艺术家们不断炒作成一种带有后现代包装的产品,虽然保证了票房的火爆,但因此引发的种种社会效应同样不容忽视。昆汀的暴力美学引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而华裔导演们如李安,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成功同样让中国的观众更多的关注暴力电影,前几年前张艺谋的《英雄》更是斥资3.6亿,所以现在再去讨论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存在性已经没有必要了,而如何正确的看待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在今天更值得深思。例如,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的理解和欣赏暴力电影,在对火爆,血腥的镜头感兴趣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电影的武术设计,影片中音乐的应用及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美学和暴力是如何融合,并真正的了解暴力电影的价值所在,而非只是痴迷于颇负面的暴力电影不可避免的内容。我们知道,通过图像通过电影这个平台,更能让青少年学习和接受暴力美学这种艺术形式的培养,单比书本和说教,对美感的认知会更加强烈。这是暴力美学在暴力电影中融合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不可多得的知识。
相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因暴力电影引起的青少年的暴力倾向问题,同样有待解决和改善。当今社会的不平等问题随处可见,青少年所处环境或者是青少年的思想中也不可避免被这种不平等影响,“类不公平”待遇和家长的教育缺失是青少年暴力的根源,暴力电影也因没有被正确解读,往往成为诱因和“教导者”。如果看待暴力电影在社会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如何解决青少年错误的解读暴力电影,同样任重而道远。这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和协同努力的事情,学校和家长尤其重要。在整个工作环节中,学校和家长负担了主要责任,并且也最有优势和能力去做好。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中都不可避免为了更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意图而营造出的带有青少年无法正确理解的负面的内容,但是我们要知道正确的疏导他们用合理的方式理解,而非单纯的接受。同时,更多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孩子们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与人相处的道德标准。生命诚可贵,维护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人们似乎有着不同的理解,无论是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哲学、政治、历史等人文科学,还是建筑这样的社会科学,都存在着“后现代”的领域,那么,究竟什么是后现代呢?学者沈语冰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一文中指出:“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和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可以说,沈语冰的解释给后现代主义下了一个宽泛的定义,这种宽泛性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后现代主义是无中心、无理性的,是反权威、反价值的,它的零散化、无理性让人们无法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后现代的这些特征,一扫传统艺术的稳定性、统一性,体现了艺术极大的多元性和边缘性,因此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宣告了艺术宽容的时代开始了。
二、暴力美学对受众的影响
一些推崇暴力美学的人认为,暴力美学属于美学范畴,是审美的选择,是抽象的带有愿望式的想象,与实际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应过于强调其对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也不应批判。但是事实往往表现了抽象的具体化,暴力美学离不开日常生活的沉淀,日常生活也往往体现了暴力美学暴力电影中的画面。暴力电影的产业化已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思想,精神及行为,暴力电影已经无法从社会舆论的声讨中脱开身了。欧美近年越来越频繁的校园枪击事件,国内青少年暴力杀害全家等例子,都直指向暴力电影这个元凶。又如在北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暴力杀人事件中,制造者赵成辉的遗物中找到了一张照片,私人照片中赵成辉的造型和暴力电影《老男孩》中的主人公极其相似,警方认为这是凶手对电影的模仿。
北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劳凯声在参加光明日报组织的部分文化影视界专家对“暴力美学”话题的讨论中指出“我做过一个关于网络文化与学校德育对策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他们上网浏览时,点击最多的是游戏网站,最吸引他们的是打斗、表现力量的游戏。不能否认,过去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比较忽视其娱乐、宣泄功能,但我始终认为应该存有一个界限。今天的社会,无论人的力量大小,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应该享有法制的保障,文艺作品应弘扬这种平等的意识,而非强者统治社会的观念;同时应注意保护成长中的青少年。”
三、大众文化冷思考一一“暴力美学”真的那么美?
现如今暴力美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美学范畴,其更多的是被投资人,编剧和导演等艺术家们不断炒作成一种带有后现代包装的产品,虽然保证了票房的火爆,但因此引发的种种社会效应同样不容忽视。昆汀的暴力美学引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而华裔导演们如李安,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成功同样让中国的观众更多的关注暴力电影,前几年前张艺谋的《英雄》更是斥资3.6亿,所以现在再去讨论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存在性已经没有必要了,而如何正确的看待暴力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在今天更值得深思。例如,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的理解和欣赏暴力电影,在对火爆,血腥的镜头感兴趣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电影的武术设计,影片中音乐的应用及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美学和暴力是如何融合,并真正的了解暴力电影的价值所在,而非只是痴迷于颇负面的暴力电影不可避免的内容。我们知道,通过图像通过电影这个平台,更能让青少年学习和接受暴力美学这种艺术形式的培养,单比书本和说教,对美感的认知会更加强烈。这是暴力美学在暴力电影中融合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不可多得的知识。
相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因暴力电影引起的青少年的暴力倾向问题,同样有待解决和改善。当今社会的不平等问题随处可见,青少年所处环境或者是青少年的思想中也不可避免被这种不平等影响,“类不公平”待遇和家长的教育缺失是青少年暴力的根源,暴力电影也因没有被正确解读,往往成为诱因和“教导者”。如果看待暴力电影在社会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如何解决青少年错误的解读暴力电影,同样任重而道远。这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和协同努力的事情,学校和家长尤其重要。在整个工作环节中,学校和家长负担了主要责任,并且也最有优势和能力去做好。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中都不可避免为了更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意图而营造出的带有青少年无法正确理解的负面的内容,但是我们要知道正确的疏导他们用合理的方式理解,而非单纯的接受。同时,更多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孩子们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与人相处的道德标准。生命诚可贵,维护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