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关于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园林的应用思考

作者:孙瑜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02人气:1270
目前,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景观的美化工作都离不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关于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城市园林的内在本质则是生态主义。在整个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直贯穿于此,崇尚自然发展,强调场地的自我维持,还包括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等等。人们对于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化的追求体现的日益明显,生态化的形式和功能要求也同样重要。 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学思想,能够大大改变风景园林的形象,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园林中的自然生态化特点,使其不再仅仅局限于花园设计的狭小范围,而开始更为广阔的接触大自然的整个环境设计领域。、 一、与园林相关的生态学原理 (一)生物多样性原理 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可由生物多样性理论反映,另外,相关的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还有就是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也都属于生物多样性。对于城市中的环境资源来说,生存条件较为恶劣且资源匮乏,为了更好充分利用有效环境资源,为了增加其适合度,可以使得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实现。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会因为景观的异质性而提高,这是景观生态学强调的要点。所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的前提之一。 (二)生态位原理 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生态位原理所表现的,这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植物生态位的配置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所以,园林绿地系统景观综合功能的发挥,以及审美价值的高低都和此息息相关。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进行植物种类的合理选配,利用不同植物种类的不同差异,比如表现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种种差异,使得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得以释放,种向或种内的直接竞争能够有效得以避免,形成复层群落结构。这种复层群落结构往往具有功能健全、结构合理和种群稳定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水、温、气、光及养分等,有利于不同物种之间的互补,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景观的稳定性。 (三)互惠共生原理 两个物种长期生活所形成的相互共存和互相获利的状态称为互惠共生,也叫做互利共生。比如,真菌往往都与杜鹃花科、兰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就是这种共生关系;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应该在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好好利用,为更好促进群落稳定,对于其他大多数植物发育不利的因素应该引起注意。比如,这里举个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的例子,胡桃醒的物质是由胡桃所分泌的,其就能具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其他别的植物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都没有;在实际的园林配置中,不宜种在一起的植物包括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这是因为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的存在;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还包括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等等。 (四)生态平衡原理 对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来说,平衡状态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应该协调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就是满足系统整体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应该重视园林设计中的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要求其余河海湖泊水系、自然地形相互协调,还包括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努力做好整个城市的合理布局,不断完善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为了更好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一方面在城市四周使得绿地环绕,另外一方面应该在城市之中做好自然绿色的引入工作。近些年来,我国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已经逐步实施了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通过城郊结合而大面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五)生态调控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则是生态调控原理的核心内容。生物群体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事物,处理消极适应外部环境以外,其能够一定程度改造环境。这其中的“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特点更好说明了生物对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情况。这种生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变化,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和演替都能体现生态调控的原理。人类则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中心,环境系统在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积极地、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结果,而不仅是负反馈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的合理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园里子系统,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应该在生态调控原理的指导下,满足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条件,完成系统的本身自我调节,大到整个系统的协调共生和持续自身的特点。人的社会性和能动性在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生态园林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大区别,为了满足系统的生态效益最高,人类进行有限度的协调生态园林系统,相互协调各个组分,从而使得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生态园林系统出现。 二、生态学理论在主要应用分析 (一)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特定地区具有高度生态适应性,且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的相关自然植物总称叫做乡土植物。这可以视为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对于这些乡土植物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可以认作是最少的。同时,还能满足场地环境自我养护与自生更新的特点。另外,物种的消失的环境问题也能够更好得以保护。所以,园林功能新的要求之一就是应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 (二)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基于生态学原理,对于城市风景区、森林公园等郊区园林绿地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满足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的要求,这是因为,根据生态平衡原理,应该充分保护和利用长时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使得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完成保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要充分利用这些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 (三)倡导使用可再生原料及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 现代园林理论的始终的一点就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应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尽量使用,这是遵循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同时,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的环保理念应该发扬光大。 (四)尊重场所自然特征 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是尊重场所自然特性的体现,应该把某些有特定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在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得以结合和保留,比如,古木、造型树、溪流、泉水、地形等等自然要素,这能够体现对于内在价值的尊重,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另外一方面还能避免对于生态系统所造成的不可修复的破坏。 (五)水的设计 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来看,城市园林设计中一般集中在地表水循环、水质清洁、水的动态流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以及水资源节约等方面。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应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同时,为了营造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还能不断增加绿化面积,促进大型植物生长。 三、结束语 对于未来生态建设发展进行思考,多学科、多专业的通力合作必然是未来城市园林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在注重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加上不断加强的技术手段,生态学理论必将渐渐深入人心。在今后的城市园林建设中,生态学理论也必将会越用越广。 【参考文献】 [1]费中方,赵文龙.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以兰州部分城市绿地为例[J].甘肃林业科技,2006,31(04) [2]古新仁,刘苑秋.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探讨------城市园林建设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03)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