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园景观在现代景观中的回归和运用
作者:胡成成来源:原创日期:2014-04-02人气:1215
随着城市的扩展,人口的激增以及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开始自我反省并呼唤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从大自然中找回生存价值和希望,而这种人类共同的心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有所体现。
近几年,环境景观设计风格的主流开始从过去一味追求档次,追求华丽的风格转向简约、怀旧、回归生态自然的风光,带有怀念往日情感、渴望平静生活的怀旧田园风格也经常出现在景观环境设计的主题中。这种题材的出现,反映了现代都市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从而使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和疲乏,并开始对宁静的田园生活、优雅古典的情怀,以及过往的温情与友谊表现出向往、渴望的心情,从而给嘈杂繁忙的现代生活带来温馨的慰藉和对伤痛的抚慰。因此,各种反映旧时宁静安逸、平和浪漫的乡村田园风格的题材,结合现代人的新理念,新构思及新的表现形式便出现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因此,田园环境景观已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归隐田园一说,出师不利,或是厌倦仕途的文人政客几乎都选择了田园生活,陶渊明一句:“悠然见南山”,令后世不少人向往。今天,乡村生活虽然不再是世外桃源般地与世隔绝,但是来自乡村的稻谷清香、没有汽车尾气的洁净空气、宽阔的视野,或许还有青山绿水环绕,依旧让都市人艳羡不已。那么,作为景观设计师或环境工程师,又该如何将这样的田园环境纳入都市的生活环境中,使田园环境作为景观主题在城市环境中恰如其分地体现,哪怕是让都市人能感到一丁点的清新与自然?我们需要回到“田园”一词的本意上进行理解和分析,而寻求切当的答案。
田园,指耕田和原地,也泛指风光自然的乡村景观,田园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而田园景观不仅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的艺术,是具有乡土特色的地域景色,它体现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活内涵。在此,作者认为从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内涵上讲,田园景观构成要素包括:
村落:民房,房前屋后林,乡村聚落群等;农田:耕田,菜地,村头集会地,篱笆等;
道路:农用道路,田间小道等;河流:自然河流,水渠,池塘等;树林:近郊山林,杂木林等;其他:如祠堂、石佛,石墙,洗衣场所、水井、木桥、堤岸、小木屋等生活风景;
地域文化与乡土精神:当地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是田园景观的精神构成层面和灵魂所在。
由以上要素构成的田园景观具有以下特征:
大地般地宽广感和辽阔感,伸向远方的平远感和深远感;稳重的安宁感和宁静感;典型的地域性文化景观;丰富的水系和植被,丰富的四季变化;山脚或者树林边缘的聚落乡村,以当地建设材料为主的统一与协调的村里景观。以自然环境为主的温和的景观,蕴藏着年代美的景观,具有稳定情感和安全感的居住环境。
至此,在景观学术领域中,田园景观及其设计的整合概念应这样阐述:
田园景观是一个以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概念,兼具经济、生态和地域文化等众多价值;田园景观以大地为景观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由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的环境综合体;田园景观又可以说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使生产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环境。
田园景观设计则是以乡村的山水、农田、农庄、建筑等乡野元素作为景观设计的参考标本和可纳入设计构成,从而营建具有乡村田园特色的景观格调,这种环境景观不仅带有乡村环境的原始性、生态性、农耕性、生产性、文化型、民俗性和审美性,并且可以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和审美情趣进一步构建和提升,使其成为既体现和秉承田园文化和乡土精神,又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景观设计,这种环境景观是能够运用于城市公共环境系统、企业园区、私家花园、旅游风景区的,能够使人性回归、心灵净化、邻里协调,具有产出性的高端景观领域。田园景观设计涉及许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包括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设计学、室内设计学、人体工程学、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生态学、植物学、经济学等等,是交叉性、综合新的学科,它是关于自然风景、人工环境和人类生存生活风景的整合性系统景观建设的行为。
我国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曾将田园景观成功多次成功地植入城市体,所建造的多个项目也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湖南长沙望城斑马湖公园、深圳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等等。正如俞孔坚所说:田园景观设计是一门重归土地设计和监护艺术、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精神,寻找乡土文化,重拾伊甸桃源。田园景观尊重大地,尊重本土,尊重自然,依地造景,依水划池。它贴近百姓,贴近自然。【1】因此,作者认为,田园环境在城市中的回归和运用迫在眉睫。但是,田园景观在城市中的回归和运用仍存在一些障碍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城市过度发展并不断侵蚀着乡村的良田美池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涌向城市过着纯物质的生活,人民对田园生活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也对田园生活的生存本质的道理越显无知。对生活在污染城市的人类来说,虽然纯粹的田园世界确实也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渴望,但出于种种原因,只能望洋兴叹,从而无法明白自己在土地上的文化身份,缺失了精神信仰。人们向往田园生活,也只是仅仅局限于农家一游,少有人会愿意长时间在田园乡村中留下来。若抛开生活工作的原因,乡村生活条件的相对落后,人居环境不佳不能不说也是原因之一,如此“田园风景”,试问几人愿意“归隐”。
其次,真实的田园乡村相对稀少、偏远和落后,多数人无法在田园乡村长时间停留的同时,是否可以将田园环境大面积、纯粹性的植入城市,这似乎也存在着问题。城市,作为商业化的大领域,寸土寸金的经济综合体,以及人口过剩的“蒸炉”,是不允许大量土地浪费在田园环境的建设中,这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切实际。因此,将田园环境植入城市领域是一个规划技术问题,而不是大面积照搬照抄。
第三,在田园文化曾空前繁盛的中国,在景观设计学术界中,田园景观设计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实践建设甚少。但作者认为,田园景观设计的学术理论和设计方法论,涉及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借鉴,如城镇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水体景观设计、大地艺术设计、地域文化设计等,需要一代设计不断地对这些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填补田园景观设计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
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需要集中解决以上问题,而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污秽不堪,如果田园荒芜,人们将何去何从?哪怕是短短的旅程,也没有人愿意自己心目中那幕诗意风景被污染和落后所取代。归去来兮,已经苍白了多年的田园梦,还需要我们继续等待。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人口大国,田,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祖先积淀下来的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智慧。田,不仅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1】因此,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师,必须承担起重建城市桃花源的责任,在设计田园乡村美景的同时,不断地丰富这一设计领域的理论体系,循序渐进地追求生产功能的城市化,形态文化的本土化和乡土化,对自然进行最小化改造获得最大收益,最终将田园环境作为景观主题在城市环境中恰如其分地体现。这项事业应该是城市景观的有机再生,是基于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的生命过程的延续和再生,是一种衔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刘向军,李鸿.田——人民景观南北叙事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俞孔坚.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毛文正,王鸿.都市田园景观设计案例集萃[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杨俊平.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第一版)[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徐化成.景观生态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