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蒙文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4-07-04人气:1093
据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蒙古族人口598万人,为我国第九大少数民族,蒙古语是我国蒙古族的民族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和其他外语是他们在掌握本族语言和汉语之后学习的第三语言,其中占比最大为英语,因此,蒙古语大学生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习得值得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下简称蒙文系)为例,2009级、2010级第三语为英语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7.08%与79.17%,2011级、2012级第三语为英语的学生比例分别达到100%、100%(见表1)。为提高我国蒙古族学生的英语能力,中央民族大学蒙文系除大学英语课外,还开设了“专业英语”课并作为提高蒙文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课程。蒙文系“专业英语”课分两学期开设。对于蒙古语和汉语班(下简称双语班)而言是专业必修课,对于蒙古语言文学班(下简称蒙文班)而言是专业选修课。与大学英语等基础语言课程相比,“专业英语”课注重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语言文化的感悟能力以及英语语言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班  级

第三语为日语学生人数

第三语为英语学生人数

2012级蒙文班

0

26

2012级双语班

0

26

2011级蒙文班

0

25

2011级双语班

0

24

2010级蒙文班

8

17

2010级双语班

2

21

2009级蒙文班

5

20

2009级双语班

6

17

表1(数据来源: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蒙文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基础英语语言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从初中起学习英语,所在生源地将英语作为高考科目,属非零起点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英语基础薄弱,属零起点学习。由此产生同属蒙文系的学生,由于具有不同的英语基础从而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难以实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在对蒙文系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寻找一条适合蒙文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现状分析与思考

中央民族大学蒙文系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既有来自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中东部,包括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来自教育教学水平较为落后的西部如青海、甘肃等欠发达地区。不同的生源地部分地表现出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较强,进行“专业英语”学习前已经通过了大学四级考试。这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于课堂的英语语言输入量要求较大;另一部分学生则无法进行基本的英语读写,上课跟不上教学进度,要么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用处不大,毕业后到少数民族地区多数还是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要么是对英语学习无信心,闻英语“色变”。杜丽娉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观念进行了详细调查,她在《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的实证研究》中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缺乏自信,且部分学生认为英语非常难学。[1]究其原因,不难看出,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受条件所限,来自这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一般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弱。刘雪莲认为这使得一些学生由于英语听说能力较弱对英语综合技能(包括听说技能)的整体学习兴趣不大,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2]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对“专业英语”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了改革尝试与探索。

二、改革模式与探索

1.比较教学法

首先要提及的是,为了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尊重学生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减少学习英语学习的障碍。教师应该真诚地与其交流,使学生能够将对授课教师的喜爱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成为长久的进行自主英语学习的原动力。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各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背景和个性特点,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同时,还要解决好民族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问题。和新梅认为,文化差异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传统民族文化影响,对英语文化背景了解较少,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会发生无意识地以本民族文化为基准去理解和套用英语习惯和表达,从而造成理解和语用偏差。[3]

文化差异虽然有时会造成误解,然而有的时候文化差异却也是英语学习中教师用以使学生了解和对比中西文化的良好教学素材。对于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非母语(汉语)习得经验,能够在两种语言(蒙、汉双语)之间自如转换,并且对蒙古语言文化与汉民族语言文化已经有较多的了解与感悟。基于以上优势,教师不妨启发学生对蒙、英两种语言文化进行比较,从而深入领会与理解。笔者在教学中曾试图要求学生研究英美民族与中国蒙古族有关婚礼习俗的差异,学生对这种比较研究式英语教学方式很感兴趣,他们主动查找资料,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全员参加式的表演和展示,不但将英美婚礼习俗与蒙古婚礼习俗完整呈现,而且对其中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了解和认识。

2.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认为,对蒙文系学生的英语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使之对英语语言及英语民族历史文化感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教学材料讲解如词汇、语言点、语法现象、思想归纳和文本分析等英语语言知识点和进行语言技能性训练外,教师要利用一些时间介绍具有英语民族文化特色和世界民族问题与挑战等热点问题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并对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和由此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蒙文系学生的英语教育既要考虑到训练他们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萨拉特指出,注重跨文化交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两个群体的文化冲突部分。具体来说,一个跨文化的人应该能够辨别两个群体关系中的冲突区域;能够解释冲突的行为和信念;能够解决冲突或对不能解决的冲突进行协商;能够评价一个解释系统的质量,并根据一个具有某个文化背景的说话人的信息,自己建构一个有效的解释系统。[4]根据萨拉特的理论,我们对蒙文系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语言材料中的跨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发生的差异和冲突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然后进行较为详尽与系统地介绍。结合语言材料辅助以多媒体手段,为学生介绍西方国家历史、宗教习惯、政治制度等文化信息,使学生从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角度和视野对西方特有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刻地理解。

例如,在中国,人们常讲把春留住,因为春天是温暖宜人的季节,而夏天则是酷热难耐的季节,人们常常寻找各种方式防暑降温来躲避炎炎夏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自中英两个民族的人们在对待夏天的问题上不容易取得相同的认识。因此,一般国人可能无法想到,英语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用一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能拿你比作夏日吗?)温暖了无数西方读者的心。看来莎翁的千古佳句无法打动中国读者的心。造成文学表达效果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英两国在文化发展上所处的地缘位置不同所至。中国属大陆性气候,纬度多处温带,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天多高温炎热。而英国属海洋性气候,纬度多处寒温带,夏天日照时间仅为6小时,冬天则只有2小时。因此,对英国人来说,只有夏天的气温才是最为温暖舒适的。了解了这样的文化背景,我们就理解了莎翁何出此言了。[5]

 又如,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蒙古族是一支游牧民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我国蒙古族不仅视草原上的马匹为重要财产,并且在与马长期生活中对这种动物已经产生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深厚感情。据此,芒来认为马影响了我国蒙古族的禀性与文化,受我国蒙古族特有的“马文化”影响,我国蒙古族喜欢用“马”来赞扬人的勇敢、创新精神。对我国蒙古族来说,马已然成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图腾。[6]然而,由于民族传统与宗教文化的不同,受基督宗教文化影响的英美人则并不认同马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在基督教《圣经》中马由于力大、强壮也会被视为拯救的力量。[7]但马在《圣经》中更多的是代表挑战权威或与上帝意见相左的另一种力量。因此,我国蒙古族学生可能会吃惊地发现,《圣经》中对马的负面描写也随处可见。如:“鞭子是为打马准备的,辔头是为了勒驴的”[8]、“你可不要像马或骡子一样无知,必需用嚼环和辔头才能勒住驯服”[9]、“埃及人的马只不过是血肉,它们不是灵”[10]、“如果寄希望于仅靠马的力量得救是白费力气,它力量再大也救不了人”[11]、“神不喜欢马的力气大”[12]、“当看到骑马的一对一对地来,就要提高警惕,要绝对地提高警惕”[13]、“打仗要准备马,但是得胜取决于耶和华”[14]等。我们要与学生们一起分析文化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西方宗教文化的大背景中认识英语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误解。

3.教材建设

蒙文系学生学习英语有着与其他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本质的区别。首先,蒙文系的同学多来自内蒙古,会说蒙古语。而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法规则差异较大。康英华曾撰文研究,认为我国蒙古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尤其是学习和使用英语语法规则的过程中受到明显蒙古语言迁移的作用和影响。[15]此外,蒙古语的发音和构词方法与汉语也不甚相同。蒙古语的发音有长音、短音的分别,构词法中有词缀现象。从这个角度上讲,蒙古语与英语是类似的。了解到这些方面,我们就应该选择或编写符合蒙文系学生特点的教材,专门针对蒙族系学生进行系统的英语语音、语调训练,对长短音、重音、构词和语法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和训练。选材时注重选择内容丰富、具有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贴近大学生活的文章作为课文学习,在提高蒙文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学习和研究,力争做到扬长避短,最大程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人民的沟通交往日益频繁,我国蒙古族需要利用英语了解西方世界,也需要利用英语传播我国蒙古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因此,我们要教育蒙文系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自己双语学习的经验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学习符合蒙文系学生特点的教学材料,通过文化比较的方法与实践,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克服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使蒙文系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英语的途径和方法。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