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优势最大化

作者:西安美术学院—孟欣来源:日期:2014-09-11人气:949

摘要:面对美术学科的地位提升,通识教育的推广,以及连续十年国内的“艺考热”的时代背景,当代美术教育专业迎来发展的机遇,本文提出在“一专多能”的专业结构设置下,强化创作课程的主导作用以协同学科教学分布广的特点,强调学科内在联系与美术人才素养的培养,兼顾了实际需求与思维开放的职业特点,以期自身优势最大化,为应对发展与挑战提出设想。

关键词:美术教育     一专多能    协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空前高速发展,一方面学科交叉间的新兴领域结出许多学术硕果,创新需要兼通型人才,一面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间面临着壁垒加深,人才愈专门化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对应,当代世界的高等教育正朝向重视人才的个性培养和专业协作的纵深方向发展。 顺应此时代大势,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模式已经被国内大学普遍推行。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的艺术院校打破传统油版雕的画种界限,如美国的美术学院将实用美术和纯艺术归为设计、绘画两个门类,且允许学生自由进出各专业。近十年,随着国内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改革步伐加快,各艺术院校也纷纷效仿,提出各自的调整方案。当然,这些举措除了符合通识人才更具多元时代社会发展的竞争需要外,也有学术的互通性原理在其中。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重新梳理美术教育的专业特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美术教育的“杂家优势”。

众所周知,美术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精神的重要表征,它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此领域内关键人物的素质与修养。但其发展的潜力却一定受人数或基数水准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宗教、道德、观念、经济基础等等都会通过这一形式从而综合反映出来,而专业自身的发展即受到多种学科交叉、渗透的影响。作为美术的普及与推广,教育水平的高低对金字塔塔基的构建与美育的普及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美术教育者的综合能力更应该从一个较高的知识结构层面去梳理综合。

   美术教育专业在国内目前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即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和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三类。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与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多能一专”的“专”,后者则侧重于“多能”与理论的学习;同时,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艺术院校的国油版雕、工艺设计等兄弟系科相比,又显出它学科交叉的“杂”的特点来。总括来说,因为培养的适应目标不同,各高校的设置也有较大差异,但它们的基本情况可以总结为“多能一专”或“杂而不专”。

   诚然,片面推崇“杂”,难免带来专业教育不精良,在高竞争的环境中学生适应性差、就业面窄的问题,但与之相反,长期以来片面夸大艺术的专业化教育的模式甚嚣尘上,如从前的“油老大”到当今动画专业的走红,大批素质相对较好的生源的引入并没有改变专业领域从技法语言到风格成批量模仿国外成功经验的尴尬。

   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都很清楚那些短期难以见效的文化素养与多闻强识对专业人才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美术专业上的一点点距离,正如潘天寿所说的“境界层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者,正是于此;朱光潜说过“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需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也在于此。美术的教育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相关会通学科的滋养,重视学生内在性情与眼界的全面开发,而不是仅仅整日埋头苦练。缺乏了有效的“杂”的滋养才使得我们培养的许多美术从业者学问难以发展纵深,甚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无疑是人生与教育的大损失。

  二、 美术教育的各学科教学的协同性与其合目的性。

  美术教育须注意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协同,艺术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得以体认才能真正成为个人坚实可靠的经验,缺乏实践的锤炼理论永远是枯燥的书本知识。那种提倡理论至上的学者常常忽略的是美育培养的实践指导作用,理性主义和艺术感通意识正好是钱币的两面,希望通过科学的论证来指导美术教育的根本环节只能是盲人摸象,不得其法。而在良性的多元环境中,在培育出一个个对艺术有追求有思考,热爱生活的个体的前提下,适时的文化素养的补充一定会促进他们对美对艺术对理论的体认,因此,二者的关系应以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实践,热爱生活为先。

美术教育专业要重视创作实践,所谓美术教育专业各学科教学的协同性与合目的性既是以创作实践为基本立足点(当然,区别于纯专业的实践课,这些课程要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与学生的参与体认),学生在课程引导与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作的热情一旦提高,“杂”的课程就可能成为个人思想发展和灵感火花的诱因。课程间的门槛被打破,阶段性任务被联系,目标趋同,反而显得多而不杂,有的放矢。作为美术专业,入流与未入流的界限就在于是否有创作的基本素养,从从业的角度看,一个中小学美术教师如果谙熟艺术创造的原理,门类的技术界限肯定一点就化,其势必能在教学中根据经验选择较有效的方法培育人才,为当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多样化的教改更好的服务。

因此,美术教育不能短视眼,仅仅从课堂作业的效果着眼的结果注定会滑向培养匠人或扼杀人才的境地。同样,美术教育也不能搞“样样通,样样稀松”的表面化教育,“灌汤药”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刚刚入得门就面临无条件换课,课程设置的庞大、繁多令人毫无招架之力,通才教育不是这样搞法,这样下去培养的学生终是门外汉,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三、“一专多能”下的各方面的均衡与自身优势最大化。

钱穆曾论述过“学问入门,须由专而博”,还说“从事学问,开头定要放开脚步,教自己能眼光远大,心智开广,……当知从事学问,必该于各方面皆先有涉猎,如是才能懂得学问之大体。”这很能说明从事专业学习应该注意的既矛盾、又辩证的“画里”、“画外”的两个问题。美术门类的庞杂作用于美术教育专业自然会产生“专精”与“兼通”的矛盾,如果能够从“一以贯之”和“多学而识”这样的长效培养的角度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其实相得益彰;反之,搞短期培训还未入门就求兼通却是求学的大病。

因此,从年轻学子美术的基本素养和就业的实际看,选择“一专多能”较为适应当前的现状,专业性方向上要突出一专业,在专精的基础上进而求博;“一专”是各方面协同的专业,“多能”是建立在“一专”基础上的博,“博”、“杂” 是在“兼学别样”的课程设置思路上,既要能突破专业的界限,又要照顾到学科的内在联系;另外,在教学的总原则上要和大的文化方向接轨,在一个期限之内既照顾到学生学习的纵深又兼顾了思维的开放和职业的特点,才能为其以后发展打好根基。

国内的美术教育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前颇具规模,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里,美术教育专业的“小而全”设置无疑被视为旧有制度的遗存,备受争议。但随着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被普遍认可,本本主义的宣教无疑不攻自破,专业再次得到了发展的机遇。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艺术领域深不可测,艺术实践的核心问题很难归纳为具体可操作的理性步骤,但作为师范的专业特点,品学兼优为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因此,一个高素养的优良教师团队,宽松积极的学术氛围,多元而不失专攻的科目设置等等,在教学中都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对学科更新的需求,只有汲取多方营养才有可能做到专业优势的最大化,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