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漂泊之歌 操节自守之辞——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赏析
蒋捷的这首《梅花引》,写他乘船阻雪于荆溪(在今江苏南部)时的惆怅情怀,全词体现了他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他的词风。词人以明快的节奏、生动的笔调,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在作者淡淡的哀伤忧愁中,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清妍淡雅,悠闲洒脱的艺术境界。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 捷
词文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
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
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
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3]
“梅花引”是古代的词牌名,又名《将进酒》、《小梅花》,双调、八十七字,平韵。全词以“白鸥”起笔,“白鸥”即鸥鸟。“白鸥”这个意象最早出自《列子》。据《列子·黄帝》中记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海边有一人喜欢白鸥,每天凌晨就坐在海边,成群的白鸥飞来与他作伴。一次他的父亲叫他捉一只白鸥,从此白鸥就再也不到他的身边来了。)
《国际标准汉语大字典》解释:鸥是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历来是烟波钓徒和高洁隐士的象征。历代诗词作家都曾以白鸥入诗或词。如:
“还将归老意,先报白鸥知。”(袁凯《泗上书怀》)
“久为浮名系,能无愧白鸥。”(刘长卿《松江独宿》)
“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舒怀》)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杜甫《狂夫》)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能说乱离惟有雁,解偷闲暇不如鸥。”(韦庄《过樊川旧居(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鸥鹭灭没。”(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由此,可看出蒋捷是借“白鸥”自比,借指当时自己的隐士生活。《竹山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提到:“宋亡之后,遁迹不仕以终”。[4]
在我国历史上的隐士主要有两种:一是改朝换代之际归隐的士人。因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故改朝换代之后成为归隐之士,不乏其人。如古代最早有伯夷叔齐,清代有王夫之、黄宗羲等,几乎每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成批的隐士。 二是王朝稳定而不仕的人。他们往往是超乎尘世、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怀才不遇之人。如宋时的劭雍,明朝的李贽等。
蒋捷的情况显然是第一种,这一点可以从历史资料中得到印证。《四库全书·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八)中提到“大德中,宪使臧梦解,陆垕俱荐其才,不就。”[5]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身留”是出于被迫,身不由已而留。“心留”指心甘情愿,乐意羁留。从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由于荆溪被大雪所阻被迫而留,是身留。但又为何发出“是身留,还是心留?”的疑问,白鸥的问话实际上是自己灵魂的叩问,做隐士是身留还是心留?这句问话一语双关,表现了作者“身留”时被繁琐尘事所困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舟”即“船”,是作者“漂泊身世”象征。古诗词中“舟”常常用来作为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显出人的渺小;旅途在外,所见异乡景物,触景生情,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如杜甫诗中常用“舟”表现漂泊之感。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又如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里“船”也是苏轼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接着又用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承接上文,进一步印证自己是身留,如果是“心留”的话,就不会有事“锁眉头”。这里通过反问句式,直接抒发了作者强烈忧伤苦闷的情感。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这一句是直接写景,由舟内到舟外,借景抒情。此句描写了“风”、“帘”、“灯”、“影”的景物,“晕”修饰“舞”,描写“舞”的形态,形神皆备。“拍”、“舞”二字描写传神,把静态的景写活了。写出了雪寒料峭的夜晚,寒风拍帘,孤灯起舞摇曳的动态,以动写静,渲染了孤舟凄清冷漠氛围,又用“冷清清”进一步点破。对着孤影,此情此景,词人不禁怀念起与昔日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
下阙首句“旧游旧游今在否”,同上阙的“忆旧游”相衔接。词人的思绪一下转入到对故旧的怀念。“旧游旧游”反复出现,强调对故旧的思念之情。接着作者再现与故友同游美好情景,“花外楼,柳下舟。”“柳”与“留”二字谐音,暗喻离别。描写了温暖如画的春天,他们在花红柳绿小楼之外,乘月荡舟的情景。下句突然笔锋一转,“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美好的回忆,引来他寻梦的渴望,希望在梦中和故友欢聚,但一再地努力入梦,却没有梦到,只见一江寒水空自流,词人的那种寂寞失落感可想而知。这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笔调,衬托了作者翻腾思绪。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漠漠”是密布、布满之意。古诗文中常用“黄云”,这里的“黄云”是指雪天之云。“云”代表“飘泊”意象。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句,把作者再次拉回到“身留”的现实,因寻梦不成,来到舱外,仰望漠漠黄云,不顾寒风飞雪,任凭身上的绵衣被雪水浸透。作者为何这样,原来是因为“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都道”是别人都说。词中前面提到,孤舟黑夜唯灯影相伴,谁来说这样的话?况且是“都道”,这里明明只有作者自己,这里是借他人之口衬托 “无人愁似我”,说明自己最愁。“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今天晚上有雪中的梅花和我一样发愁。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越是严寒开得越鲜艳。自古以来咏梅花,写梅花的诗词不计其数,特别是宋朝,以梅喻己,是宋人梅花诗词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苏东坡、陆游、辛弃疾等,都曾以梅花的清高、劲节自比。 如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辛弃疾喟叹“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
在这里作者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自比。宋亡以后,作者不为一官半职而屈节降敌,拒绝元王朝的屡次征召,淡泊明志,孤高自守,雪梅的形象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全词多用意象,意蕴隽永幽深。长短句结合,流动自然。描写了亡国遗民的漂泊身世的凄凉,表现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周之绮称蒋词“阳羡鹅笼涕泪多,清辞一卷《黍离歌》,红牙彩扇开元句,故国凄凉唤奈何”(《六十家词录附题》)。刘熙载说蒋词“其志视梅溪(史达祖)较贞,其思视梦窗(吴文英)较清”。这首《梅花引》就是一首有怀故国的《黍离》之歌,是一首操节自守的清贞之辞。整首词在清冷的画面中,将深深的忧愁与热烈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如随想曲一样自由潇洒。
参考文献
〔1〕文渊阁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四库总目提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
〔2〕[宋]蒋捷撰,黄明校点:竹山词(词林集珍)[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4
〔3〕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卷四141.
〔4〕文渊阁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四库总目提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竹山词》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5〕文渊阁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史部.地理志.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