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村上春树《1Q84》的互文性解读——文学论文

作者:葛菁菁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4-10-09人气:2986

    村上春树于2009年至2010年发表出版了他有史以来最长的一部小说《1Q84》(Book1~3),并自称是向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致敬,因为奥威尔的代表作即为《1984》。《1Q84》与《1984》,书名如此类似,但内容却大相径庭。《1Q84》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天吾与青豆十岁时别离,20年后天吾因为改写小说《空气蛹》,青豆因为暗杀邪教“先驱”的领袖,而先后进入有两个月亮的异时空1Q84,冥冥之中相爱的两人找到彼此,并逃离异时空的故事。而奥威尔于1948年写就的《1984》却是一部预言式政治讽喻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温斯顿生活在一个极权主义国家“大洋洲”里,在这里“老大哥”是一切的主宰。每个人的生活、行动、思想每分每秒都受到极权政府的“电幕”和“思想警察”的严格监视与掌控,甚至连历史都时刻被篡改,温斯顿尝试有自由意志、爱情等等,但最后都被扼杀了。

    如此不同的两个作品,难道村上仅仅是凭书名的雷同向奥威尔致敬吗?作为一名享誉国际的著名作家,显然不可能如此浅薄。本论试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1Q84》。“互文性”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的理论。其主要涵义就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而随着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其范围拓展到文本与文化语境、文本与社会历史背景等开放视野上来。本论将从文本本身、文化历史语境等方面分析探讨《1Q84》对《1984》的吸收、转化和发展,解读村上春树作品中奥威尔的影子。

一、 标题“1Q84”的由来解读

    村上春树通过《1Q84》女主角青豆之口简单解释了1Q84的含义:“1Q84年——我就这么称呼这个新世界吧。Q是question mark的Q。背负着疑问的东西。”,他用1Q84年来与原本的1984年区分时空,但为什么是1984年,而不是其它年份呢?为什么强调缘来于奥威尔的《1984》呢?这至今为止甚少有人研究过。

    首先,重新读一遍村上春树从1979年出道之作《且听风吟》一直到2010年的《1Q84》为止的所有作品。在2004年出版的《アフターダーク》里,发现了乔治·奥威尔的印记。当玛丽解释为什么在外面尽可能不吃鸡后,搭话的年轻男子微笑着应答了一句 “乔治·奥威尔式鸡肉色拉。”虽说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其所指的就是玛丽前面所说的“鸡被喂了像催生素之类莫名其妙的药物长大,然后放在传送带上,用机器暴力拧断脖子、剥夺生命,然后加工成鸡肉,最后再通过连锁餐饮店提供给人们的东西”。这一残酷的过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奥威尔的传世作品《1984》和《动物庄园》中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统治的恐怖。而由于奥威尔和他的作品的巨大影响,“奥威尔式”这个词汇早已经成为英语国家的通用词汇而被广泛使用。深受欧美文化熏陶的村上,所以才能信手拈来吧。

    其次,在村上2010年的访谈录《考える人》里,谈到了最初设定小说的背景时代为1984年,的确是由于乔治·奥威尔的《1984》,而他一开始是想以《1985》为题,写与奥威尔完全不同的观点,但后来发现英国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早在1978年就出版了小说《1985》,所以只好放弃这个题目。《1985》描写了主人公鲍勃·琼斯,由于1984年12月举行的消防员大罢工,致使住院中的妻子在纵火事件引发的火灾中被活活烧死,因而在1985年对当时的英国工团主义,及极权主义性质的“工会统治国家”进行反抗的故事。《1984》与《1985》同样都是描写“近未来”的故事,也同样是描写对于极权主义体制个人的反抗的小说。因此村上春树要想吸引读者眼球,恐怕只能另辟蹊径,构思一个与前面两部小说完全不一样的作品了。由于写未来的小说,单纯从小说构思上来看,很容易陷入平庸,变成单纯的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因而村上用了与前者相反的“近过去”小说的形式,借用《1984》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构思了与奥威尔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在文学作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上,不得不说是个很聪明的决定。

二、特型角色“小小人”的由来解读

    村上的《1Q84》里最吸引眼球的角色恐怕就是“小小人(Little People)”了。村上通过戎野老师之口解释了“小小人”的创造由来以及与奥威尔的关系。

    “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你也知道的,刻画了一个叫‘老大哥(Big Brother)’的独裁者。这固然是对极权主义的寓言化,而且老大哥这个词从那以后,就成了一个社会性的图标在发挥着作用。这是奥威尔的功劳。但到了这个现实中的1984年,老大哥已经变成了过度有名、一眼就能看穿的存在。假如此刻老大哥出现在这里,我们大概会指着他说:‘当心呀,那家伙就是老大哥。’换句话说,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老大哥已经没有戏了。但取而代之,这个小小人登场了。你不觉得这两个词是很有意思的对比吗?”

    老大哥(Big Brother)与小小人(Little People),Big与Little是一对反义词,而Brother 与People同样指代人,因此这两个名称本身就形成了对比。但从实质来看,这两者又是异曲同工的存在。“小小人”无疑是对“老大哥”的吸收与转化的产物。

    《1984》中,“老大哥”的实体自始至终未曾露面,但他的画像却无处不在,

    “你不论走到哪里,画中的眼光总是跟着你。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处于“老大哥”统治政权的严密监控下。“老大哥”就是一个极权主义政权的象征。不仅是行为,而且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都处于被监控和操纵中。男主人公温斯顿供职的政府部门真理部主要负责大众媒体——新闻、娱乐、教育与艺术的监控。他那些人的工作就是造谣,改写过去的历史,操纵大众意识与舆论,对大众进行洗脑。

    而村上春树受奥威尔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在1990年发表的旅游文学《遠い太鼓》的最后一章里,写了自己三十七岁离开日本,滞留于意大利和希腊,直到四十岁回国,回到久违了的故国,对于自己不在的三年里,日本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消费速度的飞速增长,村上惊叹不已。他把所目睹的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疯狂的消费热潮比喻为“吞噬一切的巨大的吸收装置”,他认为“支撑着这个巨大装置的正是作为Big Brother的Mass Media(大众媒体)”,而大众媒体起的作用就是操纵大众意识。然后,他在《1Q84》里创造了 “小小人”。

    “小小人”原本是少女深绘里所写小说《空气蛹》里的谜样生物,然后出现在异时空1Q84里。它们从死去的瞎眼山羊、从失去意识的阿翼、从死去的牛河口中钻出来,长着人类的外形,能按照需要变化大小,但面无表情,衣无特征。“小小人究竟是善还是恶?它究竟有没有实体?我们甚至连这些都不知道。”,但它们给人毛骨悚然的阴森的感觉,所以绝对不会是善的东西。而这种古怪邪恶的东西,“或者说其中存在的某种意志,拥有强大的力量”。“小小人”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类,例如“先驱”的领袖是如此向青豆解释亚由美之死因的——“他们不是杀人者,不会自己动手让什么人毁灭。杀死她的,恐怕是她自身内部隐含的某种东西……(中略)她的人生蕴含着风险。他们不过是给了它刺激。就像改动了定时器的时间。”,所以“小小人”并没有直接杀人,而是通过某种载体从人性的弱点入手,影响其命运。这个载体在文中显性的存在是所谓的“聆听声音的人(接受者)”,但隐性的存在应该是控制与改变人类意识的力量。这本质上不是与奥威尔笔下的“老大哥”极权政府的真理部的功能一样吗?

    村上在《考える人》的访谈中对“小小人”作了如下说明:“所谓Little People是什么,我自身也没办法很好地解释,但也许可以笼统地认为它是从原始的世界、从地下的世界来的信使”。这种信使带来了“从核心静静腐蚀人的精神的致死疾病”,“其中明确地含有某种不健全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原始的世界,地下世界”理解为人类内心深处潜伏的阴暗面、人性中恶的欲望。并通过“小小人”那样的媒介引发负面影响。

三、“先驱”及其领袖的由来解读

    村上春树的《1Q84》里还有一个引发了无数学者讨论的存在——邪教“先驱”的由来。在《1Q84》之前,村上于1997年出版了他走上文学道路以来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アンダーグランド》,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部作品是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采访了大量1995年东京沙林毒气事件的受害者以及事件的责任人奥姆真理教的成员,才写成的。由于沙林毒气事件震惊世界,邪教“奥姆真理教”也“一夜成名”,对日本民众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而村上也通过这个作品,改变了以往专注于自我内心世界、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文风,开始直面现实,对社会体制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因此当《1Q84》一出版,文中出现了邪教组织的身影时,大多数学者便都认为“先驱”的原型即为“奥姆真理教”。

    但通过对《1Q84》以及书中人物历史背景、社会热点等的解读,发现其实“先驱”的原型应该另有乾坤。《1Q84》中 “先驱”的前身是叫“高岛塾”的一个农业公社,成员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不承认一切私有财产,类似于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后来成为“先驱”领袖的深田保在日本安保斗争时期,被迫放弃大学教职,率领一批被开除的学生加入了“高岛塾”。戎野老师在向天吾说明深绘里的父亲的情况时,就如此形容道:“高岛塾的所作所为,要我来说,就是制造什么都不思考的机器人,从人们的大脑中拆除自己动脑思考的电路。和乔治·奥威尔在小说里描绘的世界一模一样。”文中同样提到了奥威尔。而在现实中,确实有一位叫做新岛淳良的学者,他受当时左倾思想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于1973年辞去了早稻田大学教授之职,放弃了全部私有财产,加入了一个叫“山岸会”的农业合作社,在那里生活了5年。“山岸会”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林畜牧业乌托邦组织,加入者必须转让上交一切私有财产;所有人一起劳动,共同生活,生活资源统一分配;参加者必须通过特别讲习钻研会的精神洗脑,放弃自我、个性,服从组织的意愿;血缘、婚姻关系稀薄,儿童按年龄、性别过集体生活。新岛淳良以自己在“山岸会”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写了《阿Qのユートピア(阿Q的乌托邦)》(1978年)。对于新岛淳良在当时的行为,经过新闻媒体报道,成为了有名的社会事件。而他的经历恰恰与《1Q84》中深田保的人物设定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无疑深田保的人物设计是以新岛淳良为蓝本的。而“山岸会”当然就是“高岛塾”的创作蓝本了。“山岸会”、“高岛塾”与奥威尔的《1984》中的“大洋洲”一样,都对成员进行精神洗脑,进行愚民控制。

    另外,且不论《阿Qのユートピア》中对那样的乌托邦组织是褒是贬,只看《阿Qのユートピア》与《1Q84》两个书名都含有“Q”字,恐怕也说明了其中的渊源。

四、结语

    本文从文本与文化语境、文本与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奥威尔的《1984》对村上春树的《1Q84》的影响。而村上春树从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汲取了素材,拓展了自己的思考。并且,无论是双线索交织的叙事方法,还是魔幻主义的描绘手法,《1Q84》独树一帜的风格都不输于《1984》。村上春树确实凭借《1Q84》向奥威尔致了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