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实施中对自然主义教育的僭越与回归
一、素质教育与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
20世纪90年代,针对应试教育出现的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呼唤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199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正式文件形式确认素质教育的地位。此后,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不断推进,但整体情况并不理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仍然认为我国目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1]。分析相关文件和文献,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具备三个特点: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面向全体儿童,实现每个受教育者最大可能的发展;实现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达成幸福生活的目标。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
中西方都有自己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西方的柏拉图、卢梭、夸美纽斯、杜威,我国的老子、庄子、王守仁、龚自珍、蔡元培、陈鹤琴,他们在不同时期对自然主义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主张。综合来看,自然主义教育的“自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含义:大自然、人的天性和本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自然,并认为儿童天性与生俱来,教育要依从儿童的天性,大自然和文化自然是儿童成长的环境。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自然主义教育是适应儿童天性的教育;自然主义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自然主义教育是适宜儿童个性的教育;自然主义教育是适应大自然和文化自然的教育。
从素质教育和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坚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但在学前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对自然主义的僭越现象,其实质也是对素质教育自身的背离和僭越。
二、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实施中对自然主义教育的僭越
(一)重智、知、技,忽视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提出后,儿童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和逐利的“专家”经常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对素质教育进行“异化”,把素质教育看做“智力潜能的无限开发”、“技能、特长的培训”、和“知识的增进”,不断鼓吹“识字神童”和智力超常“天才少年”。使素质教育不断被“物化”和“异化”,在儿童教育中“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天”,儿童教育呈现出“无人化”和“无儿童化”的现象。学前教育只注重儿童智能开发,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注重儿童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育;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忽视儿童的完整性。“在这种异化了的教育的作用下,儿童整体地被异化了,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童年而进入一个异化了的教育体系。[2]”学前教育本应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现今确阻碍了儿童的自然健康成长;幼儿园本应是儿童快乐成长的花园,现今反而成为压抑儿童天性的“心灵屠宰场”。“教育的最根本使命还在于培养人,……让儿童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充分展现”[3],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始终是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
(二)实施超前教育,违背儿童的天性
有些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尽可能早的进行教育,以便能够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加之,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儿童课业负担和学习的压力有增无减,“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更成为全民熟知的儿童教育“指导思想”,超前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家长恨不得孩子一夜成才、成名,使得儿童还没享受到成长的乐趣时已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同时,各级教育的内容不断下移,学前教育内容不断抽象化、知识化,幼儿园成为了小学的“预科”,甚至已经“小学化”。超前教育压抑儿童活泼的天性,毁坏了教育的根基。殊不知自然“遵循适当的时机[4]”,并“不跳跃,而是循序前进”,“并不匆忙,而是缓慢地前进 [5]”。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等要求。
现代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是以尊重儿童天性为前提的,只有承认、尊重和珍视儿童期的独特性和重要价值,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儿童成长。儿童期的不成熟是儿童可塑性和发展可能性的依据,不仅不是教育的浪费,而是儿童教育的最大保障,因此我们应保护人一生唯一的儿童期,尽可能延长儿童期。“在童年时期牺牲一些时间,到长大的时候会加倍地收回来的。[6]”“你开头什么都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7]” 儿童教育“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苦艾心有余悸。[8]”
(三)追求教育的一致性,扼杀儿童的个性
素质教育目的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些人便认为全面发展就是什么都要学,所有的儿童要学习所有的课程;表现在学前教育上就是忽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和特点,所有儿童要实现共同的目标,学习相同的课程,采用集体教学和统一管理,运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过渡追求教育的一致性,扼杀了儿童的个性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儿童“失却了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他们应有的自主性、独立性,他们的人格被肆意践踏。[9]” 殊不知越是尊重个体差异,个性越是充分发展,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够实现,社会才能和谐充满生机。《纲要》提出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特有的才能。这种才能以某种好的方式激发出来以后,就会变成孩子抵抗堕落一面的抵抗力。发展孩子的特殊才能,有助于发展和提高人的各种能力和才能。[10]”
(四)注重成人的主导和管控,无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秉承“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育情怀,认为教育是万能的,把儿童的发展全部寄寓自己和学校教师身上,把教和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万能钥匙”。儿童生活的全部“就是被成人教、教、教……,而这种教实际上就是‘填鸭’、控制、训练、教训甚至训斥,儿童教育几乎使儿童没有喘息的机会[11]” ,儿童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任人摆弄的“木偶”,发展的主动性被无情的压制,其创造性也被无情的毁灭,“听话”成为其发展优秀的“标签”和评价,其结果是培养出“奴性”的儿童,没有了童年游戏、探索和创造的乐趣,也败坏了其终身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纠正,更是对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12]”,即对儿童天性的回归,是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回归。
三、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实施中对自然主义教育的回归
(一)适应儿童的天性,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的学前教育”,好的学前教育实质内涵也是有质量、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质量意味着“学前教育的设施和材料适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也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应该适宜于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适宜于学前儿童的生活,适宜于特定的文化”[13]。儿童的天性自然,是儿童成长的内在力量;不以儿童天性为依据,必然造成学前教育的阻力和浪费。实施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儿童为中心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让儿童的天性实现自己的使命[14 ]”,为儿童提供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和个性差异,创设良好的条件,为儿童提供适宜的保育和教育;就要顺应儿童的特点,为儿童提供游戏化、生活化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学前儿童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不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是不要“伤在起跑线”上。
(二)回归儿童生活和游戏的世界,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儿童生活是儿童生命展开和身心发展的源泉,也是儿童天性成长和展现的根基。脱离儿童生活的儿童教育,也就没有了儿童,更谈不上教育了。儿童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它是儿童自己的生活,是由于儿童的、经由儿童、为着儿童的生活,是基于儿童天性和经验的生活,是游戏化的生活。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成长的灵魂。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现实与梦想、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可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15]”没有游戏,就没有儿童的童年,也就失去了童年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没有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也就不再是素质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从儿童的天性出发,立足于儿童的生活,使幼儿园的生活与儿童在幼儿园外所从事的活动相类似,精选、组织儿童社会活动融入课程,使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实行开放教育,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使儿童总能“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16]”
(三)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和自然主义教育提倡顺应儿童天性,以儿童为中心,并未降低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更没有贬低教师的价值和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正如杜威认为“这种对儿童期和青年期的尊重,并不为教师开辟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却立刻对教师的时间、思想和生活提出巨大的要求。[17]”要做到顺应儿童的天性,教师就要持有一颗对儿童敬畏的心灵,全身心投入去观察、和研究儿童以了解和理解儿童,以极大的教育智慧去设计教学方案以适宜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决定》也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就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没有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实施学前儿童素质教育,也就没有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 。
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队伍必然是专业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也必然是以儿童为本、遵循儿童天性实施教育的师资队伍。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2010年以来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全方位的对幼儿园师资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同时,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涉及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会关心和关注幼儿园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升其社会地位,是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有尊严的生活。否则,学前教育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幼儿园师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只能成为一个美好却难以实现的“梦想”。
(四)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儿童天性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
天性的发展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否则天性就只能永远成为一种“可能性”,而无法实现。因为,天性只是儿童的潜能,有适宜的土壤,就可以向好的方面充分发展;反之,在不适宜的土壤里,就会向恶的方向而发展。杜威非常重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提出要优化、精选儿童的生活进入儿童的课程;蒙台梭利把“有准备的环境”作为自己教育的特色;瑞吉欧教育把环境当成“第三位教师”。《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实现自然、良好互动,就要创设一个幼儿“想参与、敢参与、能参与、有机会参与”的环境。”环境成为塑造儿童、实现儿童天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教育对天性产生影响的唯一可能。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为儿童天性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
(五)家、园、社会共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幼儿园能单独实现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生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自然主义教育者把儿童的家庭生活看做实施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生活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园生活与儿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一致,是实施学前儿童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实施学前儿童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合力,政府更要为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朱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J].人民教育,2013(1):8-9.
[2][11]刘晓东.摒弃“双基”理论,树立儿童本位的课程观[J].全球教育展望,2010(6):18-24.
[3]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教育运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9):10-12.
[4][5]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 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5,126.
[6][7]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5,94.
[8]任钟印.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
[9]虞永平.论儿童观[J].学前教育研究,1995(3):5-6.
[10]阿图尔布律迈尔主编.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二卷)[M].戴行福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22.
[12]王湛.自觉坚定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J].教育研究,2012(1):65-68.
[13]虞永平.人民群众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J].人民教育,2013(3,4):11-12.
[14] OHN DEWEY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31.
[15]刘晓东.儿童游戏新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5):6-9.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7.
[17]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1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