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党内民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思政论文
(一)党内民主意识不够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员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更多地参与党内事务的呼声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党员在民主权利行使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从党员、党代表层面看,主要存在着三大现象: 不会民主、不愿民主、不想民主。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层面看,强调党员“服从”多,发挥党员“自主”权利少,奉行“我讲你听、我说你干、我交你办”的习惯思维模式,在党内搞“一言堂”、“家长制”。
部分党员对宪法和党章赋予的权利行使不充分,习惯于“拥护”和“服从”,对党内具体事务关心不够,主动参与和监督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对有关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力,不能很好地在发展党内民主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制定,标志着党内监督向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监督往往是以无权监督有权、以弱势监督强势,监督主体软弱无力。监督法规欠权威。表现为:上级对下级监督怕失去选票,同级之间实施监督怕被认为是闹不团结,下级对上级监督怕因“犯上”而被穿小鞋等,使监督机制失去应有的作用。
1、是监督意识不够强,接受监督不自觉。
党内监督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就监督主体而言,缺乏依法依纪行使党内民主监督权利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上级怕得罪人、丢选票,不愿监督;同级领导班子内部怕影响团结,不想监督。在监督客体上,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视为特殊党员,容不得批评监督;有的将上级的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同级的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的监督看作是吹毛求疵;更有的特权思想严重,抵制党内监督,甚至搞打击报复。这就很容易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成为“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
2、是监督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对于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比较重视,防范性的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三多三少”。即:应急性监督制度多,整体性、配套性、系统性监督制度少;原则性监督制度多,具体化、明确性、操作强的制度少;正面规范行为制度多,如何监督、如何落实责任追究的制度少。此外,有些行之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尤其是监督运行机制,迄今未能认真落实。
3、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监督效果不明显。
党内监督机制、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致使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党内监督工作认识不足,重布置,轻检查,监督工作不能持之以恒,党内监督责任制未落实,责任追究不到位,监督效果不明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已颁布多年,但因党内监督工作不力而受到责任追究则很少。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