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思政改革工作的知与行

作者:刘羽欣来源:《人生与伴侣》日期:2023-10-19人气:404

新时期,思政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是完善思政育人体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思政资源的挖掘、融合,课程思政体系的建构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转变思政育人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才能办好课程思政,促进思政改革。


一、高校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1.是构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我国思政教育改革迈入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逐渐呈现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和育人的趋势。我国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同时也是每门学科应具备的教育功能。现如今,随着高校各学科教育分工更加细化,各学科分界更加清晰,部分学校或教育者将“育人”任务仅仅归为思政课的责任,进而导致思政理念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缺失。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提出将思政理念贯穿于各科教学的全过程,开启了课程思政改革的篇章。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改革,是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在不断改革中进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2.是由“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的发展要求

思政改革深入推进必须弄清楚现阶段思政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核心内涵,具体可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发展背景以及改革目的三方面入手。就二者关系而言,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高校思政课程是为提升学生品德政治修养而开设的课程。而课程思政指的是将思政元素和理念融入其他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而言,课程思政是由思政课程演化而来的,包括思政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但是课程思政不能完全取代思政课程,必须确立思政课程的核心地位。就发展背景而言,从思政课程逐步转变为课程思政是思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过去,思政教育渠道仅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单纯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实施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思政课程逐渐与其他学科分离,思政课程陷入孤军奋斗的处境,未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作用。同时,其他学科中包含的思政资源大量浪费,不利于形成思政教育合力。由此可见,思政改革是由“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

3.是构建新时代思政育人体系的时代要求

思政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深化思政改革是构建思政育人体系的时代要求。构建思政育人体系的关键是教师,他们既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同时肩负育人使命。思政改革要立足时代要求,培养学生中国情怀以及世界眼光,坚定学生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历史教育,正视世界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总而言之,思政改革既要关注理论知识学习,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思政改革工作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我国思政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并不是所有高校或者教师都能认同这一理念,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下文将具体总结现阶段思政改革的部分成效,分析当下面临困境。

(一)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

1.“课程思政”理念与各科教学融合发展

自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各地区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内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逐渐融入日常教学中,逐步与专业教育实现有机结合,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现阶段,“课程思政”理念已经融入各学科理论教学中,如文学、法学、管理学、医学等,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和诉求,对学生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政教育,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不仅提高了思政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改革。

2.各科思政教学资源逐步得到挖掘和运用

思政理念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除了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思政素材外,还需要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同方向同步伐前进。换句话来说,思政课程属于显性思政,而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育属于隐性思政。思政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的协同进步和发展。此外,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很多高校也积极开展“中国品牌”课程,如同济大学开展“中国道路·名师讲坛”通识教育活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了“世界中国”活动,这些活动都从多个视角讲述了独特的中国故事,进一步实现和落实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3.各高校思政育人教学实践活动逐渐增加

任何理论的提出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如果不经过实践的验证,那么任何理论都是一潭死水。“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思政改革的一大亮点。思政课程主要是理论教学,但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的实践价值。为了有效避免课程思政理念对学生产生概念化、抽象化的影响,思政改革必须面向实践教学,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积极开展蕴含思政教育理念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校史馆。同时,可以结合当地特有文化开展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活动,如西安交大组织学生到西安烈士陵园参观、扫墓,领略先人舍己救人、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现阶段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国家对于高校思政改革十分重视,经过各地区高校的尝试和改革,思政教育取得了一定收获。然而,在思政改革良好发展的态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难题和挑战。

1.教师和学生对思政改革工作不重视

思政改革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进一步推进和落实的新尝试。各高校教师和学生是否重视思政改革工作,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是思政改革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思政改革过程中,各地区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政改革工作内容不了解、不重视,同时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就现阶段思政改革现状而言,部分院校对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等开展课程思政不重视,保障工作不到位。

2.各学科思政元素挖掘深度有待加强 

思政元素挖掘效率和质量有待加强,只有合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各学科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应用必须经过教师科学的研判,并对教学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提炼,不仅要保证专业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还要在遵循学科逻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深入合理地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等要有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单纯地堆积,然而部分专业教师受自身知识、阅历的限制,很难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

3.教师思政教学理念和能力较为欠缺 

思政改革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但现阶段仍然存在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思想价值教育。二是错误认识课程思政,认为思政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专业教育不需要投入较多关注。三是轻视教育工作。部分院校教师不愿投入较多精力在育人工作上。另外,部分教师的思政教育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欠缺。教师既要有课程思政教育的动力,又要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课程思政是现阶段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的一种新理念,要求教师既具备专业教学能力,又要在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然而,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下课程思政要求,缺乏将思政资源融入日常教学的能力,生硬地融入思政元素,既与课程思政目标不符,又影响专业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会引起学生反感。

4.思政教育激励和评价机制有待加强

适当的外部激励能够激活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积极性。现阶段,各高校虽然已经提高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度,但在考核评价、评优奖励等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表现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在职称评选、奖评考核等方面没有相对优势。课程思政激励制度应包含两方面,既要有正面鼓励,又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现阶段激励制度仍然不够全面。还有就是课程思政评价工作。评价工作引导着思政改革的发展,思政评价是思政教学的总结和反馈,是联系整个教学流程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思政改革的弱项。

三、思政改革工作创新优化的具体措施

新时期高校思政改革只有在难点、痛点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作用,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发挥好各科教师的纽带作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是现阶段思政改革的重点。

1.完善思政育人体系,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将思政理念渗透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其中,学科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内容是最基础部分。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构建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为基础,包含思政理论课在内的思政育人体系。首先,坚定社会主义思政意识,科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尊重学科专业性以及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专业内容与思政理念有机融合。其次,创新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要立足专业课程话语体系,进而根据思政改革构建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思政育人的大格局。最后,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思政育人,从课程特点出发,由于学科内容和逻辑、教育资源分配、教师教学能力等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所以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均衡化发展,因此, 要适度、有序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方面,要注重转变教师思政教学和育人观念,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新时期,思政改革的推进和落实必须对教师主体开展深入培训。首先,可以通过讲座、集体会议等活动宣传教师思政改革相关政策,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帮助教师理清课程思政理念,努力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协同发展。其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参观教育基地、了解和观看教育影片等,让全体教师逐步形成思政教育是关乎民族前途的重要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德育和智育提到同一高度,在教学全过程有机渗透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和融入能力是影响思政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首先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只有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其次,建立能力提升平台,可以成立专门的思政教学组,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他教师开展面对面的示范和评析活动。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教。最后,搭建教研相长的教师学习小组。组织思政课程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合作,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解决课程思政教学难题。

3.科学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思政元素融合

首先,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可胡乱抓取。第一,遵循知识的逻辑体系。每门学科都包含若干“知识元素”,具有相对独立的逻辑体系,教师要从学科专业知识的思想内涵、应用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第二,遵循历史发展逻辑。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其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合理挖掘和运用这些思政内容。第三,遵循实践规律。课程思政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需要在实践中发展。思政教师要遵循实践规律,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其次,进一步促进思政元素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具体来说要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三方面入手。在教材方面,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做好教材改革,将思政教育资源“基因式”植入学科教材。在教学设计方面,“生态式”渗透思政元素,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课程思政教师对教学内容蕴含的价值观念、专业知识等进行合理设计,既要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又要体现思政教育的“温度”。在教法方面,“化学式”渗透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师要把握时机,抓住节奏,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将思政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健全教学奖励机制

科学的教育评价是提高思政改革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从思想导向、理论知识、资源转化、学生服务四个角度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强调思想导向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理论知识角度强调向学生讲授专业的思政知识;资源转化指的是将课程思政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转化为外在行为;学生服务角度是指将思政教学与学生发展相联系。其次,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要重视思政理念融入教学,整个教学是否规范合理。最后,思政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将自评、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相结合,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外在激励机制。激励制度是激发教师教学动力的关键,思政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包括榜样激励、目标激励、形象激励等内容的激励体系,形成重视课程思政的氛围,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另外,要建立物质激励制度。在绩效方面给予课程思政教师倾斜性的支持,设置专项科研课题项目,给予充分物质保障。

四、结语

    深入推进思政改革,进一步促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并进,实现课程思政全范围覆盖,建立科学的激励、评价、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思想引领,持续推动思政改革,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


本文来源:《人生与伴侣》https://www.zzqklm.com/w/xf/3105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