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 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探讨——医学论文
在掌握螺旋CT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对具有相同像素值的空腔器官进行立体重建,并且用模拟光学纤维内窥镜效果来显示内墙结构,进行伪彩着色,进而获得腔道三维解剖图像,这种方法就是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这项技术最初运用于结肠和支气管病变诊断,后来应用范围慢慢扩大,我国某些医疗机构也开始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0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3岁,其中胆道系统10例,膀胱10例,结肠8例,胃部12例。检查均得到患者的同意,从螺旋CT数据中获得仿真内镜图像。
1.2方法
让检查胃部的患者在进行检查的前8小时停止进食进水,在进行螺旋CT扫描前,让患者服用2包发泡剂,服用完之后,即刻进行常规仰卧位螺旋CT腹部扫描。使用优维显以5ml/s的速率对检查膀胱的患者进行注射,十分钟过后,对膀胱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1]。在检查结肠患者的肛门内注入空气,之后进行仰卧位螺旋CT扫描。对检查胆道系统的患者进行40ml Biliscopin DIC 静脉滴注,使得胆道系统显影,过30分钟之后,再进行屏气螺旋CT扫描。在螺旋CT扫描的过程中,这些部位的扫描方法相近,6mm的层厚,1.1的螺距,扫描时间均为27s左右,130kV,220mA,扫描结束之后,重建层厚是3.5mm。在完成螺旋CT扫描之后,把图像数据传到Advantag Windows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图像处理,并通过导航技术任意改变内镜方向和光圈大小。最后,安排两名专业人员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把病变的诊断结果、部位、数目都一一记录下来,当两位人员的诊断出现不同时,再对图像进行观察,最后达成统一意见。
表一 选用的螺旋参数值
层厚(mm) |
间隔时间(mm) |
范围(mm) |
因子 |
3 |
1.2 |
7 |
1 |
6 |
2.6 |
16 |
1 |
11 |
6.0 |
31 |
1 |
b |
B/3 |
3b |
1 |
表二 各种螺距值
层厚(mm) |
200%螺旋度 |
155%螺旋度 |
115%螺旋度 |
3 |
4 |
4.0 |
1.5 |
6 |
10 |
8.0 |
5.25 |
11 |
20 |
16.0 |
13.5 |
二、结果
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通过螺旋CT仿真内镜可以清楚的看到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所以它可以对膀胱肿瘤作无创伤检查。使用螺旋CT仿真内镜可以从各个角度随意观察直肠肿瘤,对于直肠狭窄部位可以使用3D模拟内镜技术进行观察。从胃的仿真内镜图像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胃溃疡病灶的变化,进而对治疗效果起到了提示作用,这就有效的避免了胃镜检查带来的伤害。通过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结石的形态和大小,并且可以无创伤地对狭窄部位进行扫描。
三、讨论
仿真内镜成像是一种新的螺旋CT成像方法,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患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扫描前,让患者平静的处于仰卧位,不要有咳嗽或者是吞咽动作,防止出现梯级状伪影。保险起见,可以将患者的头颅固定;二,选好准确的扫描参数,准直器的宽度尽量达到最小,这样可以有效的缩小扫描范围,提高空间分辨率,得出的图像也会更加的清晰准确;三,选好重建方式,尽量减小重建视野,像素会随着视野变小而变小,从而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2]。
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没有创伤、可以重复、安全性高;二,可以结合断面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不仅仅可以反应病变形态,而且助于在手术之前制定手术方案;三,可以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螺旋CT仿真成像技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无法直接进行介入性治疗;二,目前此项技术在技术、图像解释、病变诊断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对诊断疾病的敏感度、特异性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差别;三,无法直接观察病症表面颜色,无法观察声带的活动情况,这样会阻碍病变检查的准确性[3]。
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的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动脉夹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可以把腔道解剖的仿真图像和病理解剖学立体的仿真图像直观的展示出来,可以对真假强进行准确的分辨,能够准确显示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和AAD动脉的破溃;二,鼻腔,可以对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以及相近结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观察;三,气道,利用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可以重建计算机处理之后的立体图像,进而避免了再次扫描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这种技术比较安全,患者容易配合,使用窗口技术对以伪彩色进行调节,可以把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图像直观的展示出来,并且可以直接显示支气管异物的形状、位置、大小以及和管壁之间的关系;四,肠道,螺旋CT仿真内镜能够在二维和三维影像之间随意方向展示病变,从而进行准确的解剖定位,对结肠肿瘤性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它对肿瘤的 轮廓、位置、大小、侵犯范围等的检查明显比纤维结肠镜检查更优越[4]。
目前,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还是处于开始阶段,但是它的优越性已经得到大量临床实验证明,这也表明放射学科开始渐渐涉足纤维内窥镜领域,无可否认,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的深度和广度都急待提升,特别是它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更急需提高[5]。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不仅仅只有影像学得到快速发展,临床医学也在不断进步,螺旋CT的三维表面重建技术和仿真内镜成像技术也处于不断进步中。总之,螺旋CT仿真内镜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峰,郑凯尔,居胜红,等.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评价[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19(11):114-117.
[2] 王东,张挽时,熊明辉,等.喉及下咽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及其初步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34(18):548-550.
[3] 刘万花,陈峰,肖文波.CT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技术,2011,16(19):713-715.
[4] 罗健君,许建铭,须同禄,等.螺旋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探讨[J].放射学实践,2012,17(15):384-386.
[5] 杨智云,李子平,蒋爱云,等.CT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33(14):247-24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