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我之境”的课堂,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教学论文
课堂的设计不应该只是解读文本,而应该以调动学生灵动的思维为目标,以激励学生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为最大的成功。而这个过程绝少不了教者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参与,即“有我之境”,对一篇教材的梳理完全可以从教者的角度、从学生理解的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地授课,而无须完全按常规逻辑按部就班地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发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鼓励。当然,教师自我意识的参与必须是有选择的,决不能肆无忌惮地宣讲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个人主张,因为教师毕竟代表的是社会而不是个人在对学生进行教化。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们经常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却往往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教师主体意识的参与,这花、这树才有了灵性,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者只有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教材才具有了教育的功能。
课堂上学生“有我之境”的感悟,方显学习的无穷境界。
记得学了《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后,我让学生就人性的善与恶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爱斯梅拉达,无疑是善与美的化身,可她惨死在绞架下,无力拯救自己的命运。副主教克洛德披着伪善的外衣,刺伤弗比斯,酷刑威逼,甚而绞杀爱斯梅拉达,却受到众人的尊崇。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爱斯梅拉达只能期待来世,而克洛德这样的恶人只能指望一个畸形人的义举才能得到报应,人为什么要行善,为什么不去作恶呢?这个问题不能不说是令人惊讶且直接撼动灵魂的。但更可喜的是这个问题问出了学生的困惑,问出了学生可爱的内心世界。
很多人都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代沟,有时候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探知不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觉得只有创设“有我之境”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的主观理解和感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我之境”的感悟,必然会透露出他们的困惑、期待、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相应的矫正、引导、灌输才具有了针对性。
于是,我对学生说,人们之所以尊崇他,是因为只认识到他的善,而他的丑恶行径一旦败露,他的世界即刻颠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人的伪善、欺瞒只能是一时的,克洛德如此,周朴园亦如此。所以善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仅有善心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立身的本领,这样才会有行善的本钱。
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学达到“有我之境”的境界。教师要勇于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只有真正感悟了,他才算真正认识了世界,融入了世界,才能真正由一花认识一世界,达到学习的无穷境界。
只有在“有我之境”的课堂中,学生才愿意将自己融入课堂,愿意通过学习教材来认识世界,反省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不再把自己作为课堂的旁观者,教材的教育功能才能得到实现。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方能保护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无数诗文因作者主体“我”的参与而流传千古,那么立足于“有我之境”的教材的语文老师又怎能弃“我”于不顾呢?创设“有我之境”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相信有一天“汉语危机”必定能够解除。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