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吴冠中油画的艺术特色及当代价值

作者:王征来源:《芒种》日期:2015-01-02人气:3938

一、前  言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油画家和美术评论家。吴冠中1936年考入杭州艺专,师从李超士、王子云等学习西洋油画,后跟随常书鸿、关良国、潘天寿等学习中国画,1947年吴冠中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潜心研习印象派与现代派油画,1950年吴冠中从海外归来,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油画作品有《长江三峡》、《鲁迅故乡》、《小鸟天堂》、《北国风光》、《黄山松》等。[1]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吴冠中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力求将欧洲油画的生动、直观、细腻等与传统绘画精神、审美理想结合起来,用油画技法表现初春新绿、水边村舍、黑瓦白墙、薄薄雾霭等,创作出清新、宁静、淡美的审美意境。70年代之后,吴冠中开始尝试用传统绘画材料表现现代精神,用点、线、面的交织表现诗情画意的景象,令观者耳目一新。长期以来,吴冠中深入探究中西方绘画美学观念的差异,坚持不懈地推进油画民族化,独自完成了由西方走向东方审美体系的构建。法国学者玛丽·德莱士·波波曾言,吴冠中是联结东西方艺术最具魅力的标志,“吴冠中若非最伟大的,也许是今天唯一的,能成功地融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画坛巨人”。

二、吴冠中油画的艺术特色

    吴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探索,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决定形式”提出了质疑,力求将西方绘画形式融入传统艺术精神之中,他认为,绘画的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性,应该努力寻求绘画形式的突破。在吴冠中油画中,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等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形式美主要体现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

    (一)整体构图。在绘画构图上,吴冠中善于打破常人的经营套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描绘对象,执简驭繁,去芜存菁,强化了作品的形式美感与主题意蕴。第一,生动饱满的小景。吴冠中喜欢生动形象的小景,常用饱满的构图方式凸显对象的形式美,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油画《石榴》的整个画面似乎成了石榴的天堂,果实累累的石榴或大或小,疏密有致,参差错落、彩点斑驳的枝叶充满朝气,到处洋溢着生命活力;油画《硕果》中向日葵位于画面中心,繁密的、漩涡状的线条表现了葵花籽结实丰满的果实,极富重量感。[2]第二,疏密有致的远景。传统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即要通过张弛有度的对比展现画面的旋律和节奏,吴冠中油画就有着“疏处不散、密而不死”的特点,例如油画《鲁迅故乡》中,前景的树木、水乡屋舍等构成了繁密的景观群,与平静的江面、零落的房屋、散落的帆船等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就像飞燕掠过江面,视野非常开阔。油画《青岛红楼》以“密”取胜,画面中红楼林立,场面宏大,厚重的色块依次铺开,不留丝毫空隙,远处的蓝天、河道与繁密的城市高楼形成对比,使画面显得视野开阔、场面宏大。第二,和谐稳定的中景。吴冠中善于运用“纵横之术”保持画面稳定。如《崂山松石》中的巨石方圆突兀,横卧、矗立或斜倚,形成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细瘦坚挺的松树从石缝间顽强伸出,灰紫色的远山与云海相接;《嘉陵江边》依靠动静互补实现画面的和谐稳定,陡峭的石壁位于画面左侧,江河从低处缓缓流出,峭壁上长有几颗青松,与逆流而上的船艇相互映衬。

    (二)面块与线条。块面是油画造型的重要手段,塞尚曾言,“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来表现自然”。吴冠中借鉴了西洋油画的块面造型,并将中国画的平涂手法用入油画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油画《英国民居》中房屋呈天然几何结构,褐黑色的屋顶、白色的横卧石和赭灰色的墙砖使房屋显得古朴厚重,黑色粗线分割出不同形状的块面,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吴冠中喜欢表现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他的许多油画作品都是不同块面组合起来,能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忆故乡》中灰色的屋顶、白色的墙相互穿插,黑色的乌篷船点缀于画面中,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小镇展现于观者眼前,秀美的江南水乡尽在不言中。《秋瑾故居》中狭长的黑屋顶和灰白色的长墙被黑门从中间分开,墙根由许多小块面组成,墙外的点线上栖息着几只燕子,画面中疏朗与细密、沉寂与生气对比鲜明,带有浓重的悲剧性意蕴。

    在传统绘画中,线条不仅是造型的重要手段,也是表现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吴冠中继承了林风眠流畅、迅疾的露锋线……并成为精神自由流动的基本承载形式”,他擅于用柔中带刚的线条表现质感和力度,毫无做作、僵硬之感,展现出独特的形式美。[3]其中,树木草丛是吴冠中油画的重要内容,瘦矮坚俏的小树、万条垂下的杨柳、身姿曼妙的新柳、苍劲虬曲的古柏、刚劲锋利的灌木等都是吴冠中的表现对象。例如,油画《鲁迅故乡》以宽整厚实的线条勾勒出参天大树,以细笔书写劲健舒朗的树枝,高处的树枝犹如春蚕吐丝般随风飘摇,相邻的杨柳藤蔓细密,蜿蜒柔韧,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扎什伦布寺》中,画家用线条勾勒寺院围墙、房屋和树木,轻松潇洒的用笔将山水画的气韵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故里》的画面充满音乐节奏感,横竖线条和斜线组成了线条织体,画中的房屋抽离了具象元素,变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展现了独特的形式美。

    (三)泼墨风韵。笔墨问题是吴冠中最引人争议的地方,许多传统画家将笔墨情趣作为毕生追求,过于注重树法、云法、水法等笔墨技巧,一味讲究墨气和线条,似乎有了这些就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品,吴冠中大胆对八股式的“笔墨”开刀,抽离了附加于笔墨之上的思想观念、情感表达,他认为,“笔墨是情,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4]吴冠中对笔墨形式的独特见解源于他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石涛的“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代油画界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墨分五色,擅于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诠释自然万象,吴冠中喜欢用墨色和彩色表现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勾勒山石的形状、树木的枝叶,使画面显得清新明丽、沉着坚实,如《青岛红楼》、《双白杨》、《故宫白皮松》、《江南人家》等。如油画《四合院》以黑白二色分割画面,在黑白交合处起伏变化,相互依存的黑色与白色显得均衡、协调,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审美效果;《荷塘春秋》中,画家以黑灰入调,用奔放而凝重的笔墨,展现了残荷枯死败落的景象,抒写了残荷不“残”的生命迹象。

    (四)色彩运用。吴冠中油画不拘泥于环境的干扰,色彩浪漫而感性,“银灰有两面性……有一定的现代包容性”,忠实地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吴冠中油画中的灰色朴实典雅,清新纯净,和谐沉静,如油画《苗圃白鸡》中灰褐色的树林与山坡掩映一体,赭灰色的土地流露出温和的暖意,几只小鸡安详静谧地卧着,展现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童年》以冷灰色调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空明恬淡、清莹透彻,将江南水乡的秀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吴冠中还喜欢使用厚重的色彩,“黑吞噬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被运用为各种色彩的调和色”。油画《恶之花》以灰黑色为主色调,用浓重的煤黑色表现力罂粟花朵,隐喻了罂粟花“恶”的一面,充满了浓重的象征意义。此外,吴冠中喜欢用银灰和素白表现北国风光,展现大气磅礴的粗犷之美。《在天涯》中一棵老树挺立于画面中间,画家以苍劲凝重的黑色渲染了枯藤缠绕的老树,几只喜鹊轻轻飞过,丝毫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气氛。[5]

三、吴冠中油画的当代价值

    油画是一种源于西方的绘画材料和样式,它有着注重表现技法、光色运用等特点,自达·芬奇之后,西方画家将“摹仿”作为油画创作的真谛,邹一桂曾言,“西方油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虽有嘲笑西方油画之嫌,但也道出了西洋油画缺乏笔墨意趣的缺陷。中国画将“气韵生动”作为基本准则,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注重审美意蕴的表达和审美意境的营造。在探索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中,吴冠中将东西方绘画结合起来,以西洋油画技巧表现民族传统,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个性,大大拓宽了中国油画的表现领域。

    点线面是绘画艺术的基本语言,“色彩是琴键……就会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悸动”,吴冠中将传统绘画与西洋油画结合起来,以西方油画的形色展现东方文化之神韵,以强化形式对比的方式增强油画的艺术效果,他以江南小镇为绘画题材,其油画中的小桥流水、春风细雨、黑瓦白墙等充满了诗情画意,颇具吴氏风格的形式感令人心旷神怡。吴冠中油画是个性情怀的自然流露,既有赏心悦目的外貌,又有高贵朴实的涵养,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正是因为吴冠中不因循守旧,不断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才使他的油画始终洋溢着一种新鲜感。[6]

    吴冠中汲取西方现代绘画理论之精髓,又借鉴了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以中西融合为特色的“吴体”,为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丹元,杜薛唯.从吴冠中的“中西融合”所想到的[J].文艺理论研究,2008,(5).

[2]蔡晓骝.从塞尚到吴冠中——解析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形式结构”[J].文艺评论,2008,(1).

[3]胡成明.吴冠中“水陆兼程”经营灰白黑[J].美术大观,2006,(8).

[4]呼喜江.论吴冠中油画风景的特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5]何冰,翟墨.论吴冠中——吴冠中研究文选[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39.

[6]李春艳.吴冠中绘画艺术中的东方意味——吴冠中绘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解读[J].艺术百家,2008,(7).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