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于理论课件制作使用的四个误区-教学课件
摘要:制作使用课件,尤其是制作使用军事理论课件,存在几个误区,即过于迷恋、过于单薄、过于华丽和过于条理。任何一种情况都会降低教学效益,应予以避免。
关键词:制作使用 课件 问题
理论课件,因视觉上直观形象,内容上丰富多彩,使用上快捷便利,更新上及时迅捷而成为军事理论教员授课的必备工具,并日益凸显重要。但对课件的制作使用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在制作使用课件中,存在着四种误区,或者说存在四个“过于”,是我们需要克服和引以为戒的。
一、过于迷恋
表现形式:痴迷课件的作用,几乎把课件制作与使用看做教学过程的唯一要素。具体现象:
一是认识上过度迷信课件。个别教员认为,只要有了一个好课件,上好课就没有问题。做了一个好课件,无疑就是求得了真经,就是占据了讲好课的制高点。甚至错误认为,课件制作得好,就是好教员;课件制作平平,教学能力肯定一般。即便不那么迷信课件的教员,也认为,“一俊可以遮百丑”,一个好课件至少可以弥补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对课件的迷信,势必混淆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和教学过程的根本环节,进而可能掩盖教学的真正目的。
事实上,课堂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活动,是由诸多阶段、诸多环节、诸多要素所构成,除了课件这个辅助手段,更多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内容、课堂设计、时间分配、交流互动上。换言之,一节课的圆满完成,或者说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前的精心设计,课中教员的准确表述,以及讲授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融洽氛围上。尤其重要的是,体现在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相关方法的掌握上。课件,说穿了,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从来都不应该成为教员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是使用上过度依赖课件。一节课下来,整个就是对课件的串讲,变相的照本宣科。把课件演示、播放当作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遇有偶发原因导致课件不能使用,便会手足无措,甚至被迫调课。忽视对传统教学能力的培养,譬如,不知道运用板书或轻视对板书的设计与运用。不懂得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诸如在强调关键字句,解释生僻字句,阐释关键情节,分散单一视觉,活跃学员思维上的作用。再譬如,不知道教员与学员之间视觉沟通的重要,不知道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从教员的一笑一颦中获得的。忽视了教员与学员之间必要的、直接的、会心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让课件唱主角,自己当旁白,学员当观众的结果,只能是把学员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形式僵硬单一、内容枯燥有限的课件上,其教学效益可想而知。
过度依赖课件,事实上,是个别教员对教学的整体内涵还缺乏了解,忽视自身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建设的表现,说穿了是“惰性”的一种表现。
二、过于单薄
表现形式:相较于过于迷恋课件,个别教员过于轻视课件。课件制作不仅简单,而且内容极少。个别课件的幻灯只有几片,标题只限于一级标题,最多到二级标题。缺乏必要的图片和图表。具体体现:
一是课件内容过于简略。或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或压根就不喜欢,总之对多媒体课件不屑一顾。制作的课件简单粗糙,有的甚至仅有寥寥数片。我们说对自然学科而言,数理的演算或公式的推论需要大量的板书,一节课更多是在教员大量的演示、演算中完成的,这时制作的课件也许不需要过于“丰满”,但对理论课而言,更多的是原理表述或规律阐释,或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如果缺乏这必要的、适当的、一定数量的幻灯片,就很难完成预期的教学目的。
课件内容的过于简略还表现在缺乏必要的内容设计,详略不够得当。该做铺垫的缺乏铺垫,需要强调的没有强调。从课件上看不出教员的讲授意图和侧重。整个课件就是一部流水账,平淡无奇,枯燥乏味。很难想象,这种课件和讲课会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二是课件设计过于单调。
缺乏必要的图片和视频,忽视视觉效应。一个纯文字表述的课件,即使制作再好,也不能称之为“美”。鲜花需要绿叶来衬托才更美丽,课件也只有配以恰当的图片才是完美的。及时的图片引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及时的视频播放,可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引入领袖讲话,旁边配以领袖肖像,效果就比没有图片好。讲古代战车,如果配以出土的战车图片,就远比讲解半天的效果好。再譬如,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配以必要的资料图片和视频,就比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可以说,必要的图片和视频,不仅是课件制作之要求,更是课堂效果之要求。
缺乏必要的色彩渲染和美工。课件的制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项艺术,需要进行合理的色彩选择和搭配,使之看起来更为美观。要避免色彩单一,但也要杜绝耀眼绚丽。文字标题要清晰,前后应一致。需要强调的文字必须标示,或做颜色渲染,或做动画设计,或做大小粗黑处理。增加色彩的对比度,还要考虑照顾到后排学员的视觉感受。
三、过于华丽
表现形式:课件制作华丽多彩,错误认为课件必须做得花哨,才能引起学员的注意力,引起学员的兴趣。
一是过于动态、变幻。一般而言,制作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软件,选用PPT就可以了。PPT现有的模板、演示、动画以及文件引入功能,已经能够完全胜任军事理论教学。但有的教员为追求华丽和吸引眼球的效果,利用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软件,把课件制作得过于动态、变幻。譬如,他们不仅采用一些过于鲜丽的母版图片,而且还追求动态流动的文字背景。或把背景设计成翻滚不止的波浪,或在课件中加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或者在战机图片出现时伴随呼啸的起飞声,或者在大炮图片出现时配轰隆隆的炮声。且不说制作这种课件,耗时耗力,教室的装备是否支持课件播放,但就教学效果而言,也未必就好。有学员讲,一节课光顾着看教员课件中那副流动不息的溪水了,其他的都没有咋关心。可以说,过于动态、变幻的幻灯必然分散学员听讲的注意力,冲击课堂讲解的效果。
二是过于奢靡、庞杂。主要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不仅色彩上富丽堂皇,耀眼绚丽,而且不适当地大量引入图片、音频和视频。该用的地方滥用,不该用的地方乱用,制作的课件看似饱满丰富,实则臃肿庞杂。宛如一个富人,为炫耀财富而在自家客厅乱放古玩书画一样。我们说课件的制作使用,重在内容丰满,布局得当,结构严谨,色彩合理。追求的是讲课效益。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堆砌和摆放。应该把握的是,一段文字能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两段;一张图片能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两张;一段视频能解释清楚的决不用两段。节俭,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要求,在课件制作中也应秉承这个原则。我们如果放入一张图片,就必须予以解释,如果仅仅是装饰,就是浪费,就大可不必,而且容易引起学员的误解,对教员的意图感到困惑。正如一个戏剧家所言,如果在第一幕的墙上挂了一杆枪,那么在第二幕或者第三幕中就必须让枪打响。
四、过于条理
表现形式:课件制作过于条理化,换言之,把课件做成缩略版的讲义。
一是长篇累牍,无休无止。PPT的本意是“要点”,归根结底是个辅助工具,它是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对讲授内容的简要概括和提炼,起的是一种“备忘录”作用。当然,课件制作精美,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授课效果。但个别教员忽视PPT的真实涵义,把它看成讲义的移植和变形。在制作课件时,把讲义上的大部分内容都照抄照搬到课件上。使得每一个课件,都片数超长,内容超多。而且这种课件从头至尾都是文字,每张幻灯片上的文字都是讲义内容的复制和粘贴。几乎没有图片,更谈不上必要的音频和视频引入。宛如一篇文章,不仅没有情节设计,让故事跌宕起伏,一下就抓住读者的心,而且连标点符号都是一逗到底。枯燥乏味,学员很快就“审美疲劳”,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就是个别教员误解和曲解课件的作用,把课件当讲义用。
二是语言僵化,枯燥乏味。讲课是一门艺术,制作课件和讲授课件是两个概念。即便是对讲义内容的提炼和升华,体现在课件中,也是对书面用语的技术处理和口语化运用。但个别教员在制作课件时不仅将之外在形式讲义化,而且在语言运用上也讲义化。具体体现是过于追求条理,追求层次分明,追求所谓的语言规范和严谨。语言表述书面化,照本宣科化。一节课中相当部分的时间都分配在对幻灯内容的宣读上,满足于不温不火,不怒不喜。
忽视语言的丰富多彩,不关心学员表情的微妙变化,不追求激情澎湃的讲演。让整节课都是在自己平白直叙中度过,不仅是教员对制作课件的曲解,更是教员对授课不负责任的表现。试想,学员在这种沉闷、压抑甚至无聊中能学到什么。我们无意把讲课当成表演,也无意否认内容的条理化对培养学员精确思维、干练作风的积极作用。但讲课毕竟不同于传教,课件也决不是讲义的异化。僵化、单调、枯燥的语言,确实是我们应该力戒的。
毋庸置疑,课件的制作使用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作运用得当,将大大提升教学效益,反之,则会事倍功半。一个承担重要重要教学任务的教员,应该把握制作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防止出现四个“过于”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4):168-172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5(5):96-97
[3]姚社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5(1)123-124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