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马克思的自由观看宗教——思政论文

作者:夏冀洋来源:《赤子》日期:2015-05-25人气:1107

    马克思认为要想获得现实中最终的自由与平等,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经济上——即物质生产上自由,而在现实情况中,如果无法获得政治的解放和自由,这种最终的自由就无从谈及,因此,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从而获取政治上的绝对权利成为摆在当时现实中最为紧迫的问题。而在实现自由平等的过程中,宗教问题首当其冲。

    马克思对待宗教是持反对和否定态度的,首先从宗教的起源来看,马克思就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认为宗教的产生是由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有很多无法解释自然现象,人们便加以崇拜,实质上就是人对自然周围物质条件的一种依赖感,用费尔巴哈的话说就是,“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历史所充分证明的。马克思认为宗教只不过是在落后生产力状态下,人们的一种愚昧的认知,天堂也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

    按照马克思的思路,现代社会完全建立在地主资本家阶级极少数人对工人阶级广大群众的剥削上面,普罗大众不仅面临着来自经济生活上的压迫和不自由,还在社会政治上面临屈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广大人民群众物质上无法得到解放和自由,而宗教在这时就充当了一个有效的避风港湾的作用,人们在宗教中寻找到一种安慰,即精神上的慰藉。用马克思的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一般,给人以麻痹,宗教对人精神上的抚慰淡化了人们在现实中的压迫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来自现实生活的矛盾性。因此,马克思把宗教看成是精神层面的一种麻痹和压迫。这种精神上的压迫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忍受来自现实中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物质和政治的平等与自由,首先要将广大人民群众从虚幻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现实的压迫和不平等,从而进行斗争争取自己的平等自由权利,而反对宗教的有效武器就是科学,科学破除迷信。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宗教与国家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特定的政治性目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宗教确实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在人们精神层面的压迫。列宁认为,“要实现教会与国家完全分离,这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向现代国家和现代教会提出的要求”。

    马克思认为宗教在发展过程产生了新的压迫,这也是基于其物质第一的前提条件,他认为宗教的产生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科学的、虚假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以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宗旨的革命学说,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理论都是围绕这一价值线索而展开的。马克思认为实现了经济上物质上绝对自由平等之后,人类就会进入绝对自由的理想境界,即共产主义。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宗教的产生本身或许也可以看成是现实不平等现状的一种结果。因此,宗教并不是产生不平等压迫的根本原因,而是结果,我们不能通过消灭结果来消灭原因。

    人既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同时也是自身的对象,人的实践活动通过改造物质而得以实现,但这一活动的最终指向是人类自身,人改造物质世界只是人改造自身的一个中间媒介而已。因此人是通过改造自身而实现自身的人,并且应当认同的是,人的有限性和差异性必然会导致现实的不平等(包括人与物质外界的不平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而宗教也是人解决现实不平等的一种选择方式(只不过是限于精神层面,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中总是带有终极性的平等性和自由性)。只要人无法消除自身的有限性和差异性,现实中不平等会继续存在,而宗教这种解决方式也会存在下去,这也是宗教常常具有超阶级性的原因所在。因此,按照马克思实现经济和物质上的自由平等,就能实现人类的终极自由的观点恐怕是不切实际的。

    马克思理论学说是以人为核心的,继承和肯定了唯心主义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学说,但又超越了前者,将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于现实实践活动中,极大的解放了人的能力,但马克思却没有着重探讨有关人主观能动性的局限或限制方面,从而马克思缺少关于对人自身的探讨。而这方面的缺失也正是中国在实践马克思理论过程遭遇了不少挫折的表现,一味地夸大人能动性的后果就是不再敬畏自然与周围的事物,因而就不容易按照正确的规律办事。这是我们应该非常注意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吴巨平,《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

[3] 马云志,《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4] 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

[5] 韩冬雪,《论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新视野》,2001年4月.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1253.html  《赤子》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