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
纳兰性德的词,似乎伴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之感。他的词和他的人一样,一尘不染,高贵清冷。纳兰性德是名门之后,他的词的独特艺术风格,和他的坎坷的人生际遇和曲折的爱情不无关系。在他三十一年的短暂生命中,他留下了三百多首艺术价值颇高的词,大部分都流传至今。纳兰容若出身贵族,皇亲国戚,年幼时也有像父亲一样为国家做栋梁的伟大理想和远大抱负,可惜在考中秀才和进士之后,仍然得不到重用。当一个诗人或词人满腔热血得不到抒发之时,便会写出大量佳作,纳兰性德也是如此。他这一时期的词,多采用大雁、西风、寒雨等等充满哀伤凄怆之感的意象来创作词句,以表达自己忧郁的情感。而在之后不久,康熙皇帝看到了他的才华并对他加以重用,生命之光透过缝隙,照进了他的生活,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那首《长相思》。但好景不长,命运十分的不公平,数月之后,纳兰性德患上重病,不久就与世长辞。
他的人生虽短,却也经历了旁人经历的儿女情长、悲欢离合。众所周知,纳兰性德的词,多以爱情为主题,而这些感人至深的词句,全都来源于他对爱情的真诚的坚持,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而来。纳兰性德在十九岁那年,遇到了他的结发妻子,也是他一生挚爱——卢氏。二人婚后举案齐眉,生活恬淡幸福,但这样的欢乐时光只持续了三年。三年后,卢氏难产而死,纳兰性德只能独自一人嗟叹着“当时只道是寻常”,独自一人经受着离别之哭,生死之痛。这一时期,他沉浸在对妻子的想念中,用词抒发心中的沉痛和悲凉。有人说,这一痛苦直接导致他转变了自己的词风。他在这一时期的词,有一种寂寥悲壮之意,例如“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时间以不可追的速度渐渐走远,永不回头,亡妻之痛似乎已经被风雨消磨殆尽,自己对命运已经认输妥协,给人一种万念俱灰的绝望之感,而仔细品味,才恍然大悟,这痛苦已经深深植根到他生命之中,不再是以往的呐喊狂叫,他慢慢在极度痛苦中归于平静,痛在心底才是最难以忍受的痛苦。他的一生,爱过三个女子,无论是表妹、妻子卢氏、还是江南才女沈婉,都以悲剧结尾。他虽然多情,却和别的风流才子有所不同,他明白对感情负责。他的爱情,虽然传奇,却充满悲伤和遗憾。所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句子,是他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感叹,面对坎坷的爱情,他难过、他失落、他不甘心、他多么希望自己是个袖手旁观之人,但他只能默默接受这寂寥和孤独。在仕途和爱情的双重打几下,他怨天、尤人都不成,只能将这无穷的愁思寄于笔尖,写成词作。除了爱情和仕途的心绪,他对同病相怜,怀才不遇的同龄之友也感情真挚,他虽然出身高贵、愤世嫉俗,却也能和文人雅士志趣相投,真心相待。但同时,他对怀才不遇的才子的同情之词,也是在暗示自己的苦不得志。
另外,诗词大家一般都能在不同心境下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来,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浪淘沙》,纳兰性德的词也有不少是咏叹山水的豪迈之作,例如《长相思》、《蝶恋花· 出塞》,这些充满豪情的词作,也正是他作为一个胸怀理想的才子,在面对壮丽山河时,最真实的感受。纳兰性德是一个满腹才华的贵族公子,胸中自然是充满了豪情壮志。但即使是在这些山水咏叹词中,他的词也是同时集中了豪迈和凄凉两种情怀,总是透着一股股的哀伤,这哀伤大概已经流淌在他血液中、植根于他的心底里,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正是在仕途曲折,爱情坎坷的经历中,他收获了万千纷杂的思绪,他将这些情感付诸笔尖,以墨写泪,抒发自己的悲愤和不甘。出塞之时,他作为御前侍卫,日复一日地随军行走,天地为家,他那股忧伤,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笔下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处风景,都是悲伤的。他用白描的手法写景,不加雕饰,点到为止,却让人径自遐想,仿佛能见到这景,也仿佛能感受到他孤独的深情。‚
二、纳兰性德词中的意象
我们在研究诗人词人的艺术风格时,有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他作品中所用意象。所谓意象,就是用来承载作者情感的具体的人物、景物、和事物,例如广为流传的“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藤”、“树”、“鸦”在加上特定的形容词之后,就承载了新的意义,披上了一种苍凉悠远之感。意象对诗词风格的形成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说到李白,我们就能想到“床前明月光”里的月光;说到杜甫,就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的花和鸟;说到李清照,就想起“满地黄花堆积”里的黄花;而说到陶渊明,就想起“采菊东篱下”里的菊。纳兰性德自然也有他特有的意象,“梦”就是其中之一,纳兰性德词中有一百多种关于梦境的描述,例如“魂梦”“残梦”“幽梦”“断梦”等等,他以梦来写现实,用对梦境的叙述来表现他对现实的遗憾,几乎所有的梦都是清冷忧伤的,刚好表达了他在现实中的悲凉,这悲凉甚至延续到梦中。尤其是在对亡妻的悼念词中,时常借助天气、寒雨、落花、西风等意象,表现自己的悲伤,读来满满都是凄怆悲凉之感。
纳兰容若的词低沉哀怨,凄婉缠绵,他在词中较多地运用“残月”“残星”“冷香”“冷梦”“寒窗”“寒沙”等意象,用残、冷、寒等字来修饰意象,为原本无情的景物增添了一丝哀怨和凄凉。景由心生,纳兰性德的心灵深处,似乎是蒙上了一层冷霜,他眼中的景物,都透着一股寒气,这也是他词风虽华丽却伤感的缘由。ƒ
纳兰性德词风的“真实”来源于他字字句句中包含着真情,他是个多情也深情的人,无论是家国忧思,还是儿女情长,都时时萦绕于他的心上,他将这些情感,毫无保留、不加雕饰地自然流露于笔尖和纸上。唯有真真切切,才能感人至深。一个诗人或词人想要形成有个人特点的艺术风格,意象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纳兰性德的哀伤颓丽、温婉凄怆、真切自然的风格,正是来源于他对景物的加工,对意象充满想象力的灵活应用。
三、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也曾是个理想远大,满怀雄心壮志的少年,在他早期的词作中,他抒发着自己的抱负和对家国命运的沉思,他渴望像父亲一样,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可偏偏不得重用,加上结发妻子早亡,他的词风很快由豪情壮志转为悲伤凄凉。有一种说法是,妻子卢氏的早亡,导致了他词句风格上的转变,而我认为,这样的转变,主要还是因为仕途上屡屡受挫,苦不得志。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使他对现状不满意也不甘心,但他找不到挣脱枷锁的方法,只能妥协就范,于是,他将愤懑和不满传达在词作中。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纳兰性德形成了真实恳切,婉约清丽,哀怨凄凉的词风。④
真实恳切,是说他在词中所写之景,所表之情,皆由心而发,不加雕饰。“诗乃心声,性情之事”,这是纳兰性德对诗词写作的看法,他的词作全都来源于他内心最真诚的情感,在他的词作中,他较多地使用白描的写作手法,直接自然地描写景物。他就像一个真诚的导游,带着你游历于山川之间,他思绪之中,你可以完全信任他,你可以感受到他所想表达的一切。
婉约清丽,是说他对辞藻的安排,意象的使用,虽然表达的情感多为苦闷、哀伤之感,但他的词读来却唇齿留香,他少用比喻和夸张,无需铺陈渲染,却能在直抒胸臆之余,将词句写的婉转自然,深刻隽永。即使是沉重的烦闷和寂寥的悲伤,在他的笔下,都能变得简单自然,像水滴滴入人心。⑤
哀怨凄凉,是根据他的经历来说的。他的悲痛,有关于自己的仕途曲折之痛,有关于时代的忧伤之痛,更有关于爱情坎坷之痛。他的词句,从痛苦呐喊,到平静述说。起初,对于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对爱情的失落让他呐喊痛呼,但后来,他渐渐归于平静,对命运妥协投降,将愤懑呼喊改为浅吟低唱,反而更加紧扣人心。
王国维将纳兰性德的词作和李煜的词作进行比较,说二者都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充满灵气而,出淤泥而不染。纳兰性德的词,和宋朝词作的精心雕饰不同,他的词是天然去雕饰,虽然辞藻不是精雕细琢,却使人读来感觉清新自然,毫无生硬之感。这一点与他衣食无忧、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无关系,他的生活自在闲适,悠然自得,但他并不是只知行乐之人。他在这闲适中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他目睹了生命的不堪一击,他亲身经历了理想在现实中的挫败。这些经历和感受,都让他在词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就是纳兰性德的魅力与才华,在长达三十一年的时光里,他从一个满怀希望的翩翩少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满腹才华却又孤独寂寥的才子。三百多首词作里记载的不仅仅是他的万千思绪,还有他传奇的一生。杜甫有一句诗,每次读到,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伟大的才子——纳兰性德,这句诗词就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纳兰性德在词方面的造诣与成就,不但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不断前进贡献出了自己无法抹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子怡. 生命的情感,心灵的图画——试论纳兰性德词的情感美[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04)
[2]陈水云,蔡静玲.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4(04)
[3]赵东升 . 豪华落尽见真纯——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J]. 艺术研究 , 2006(03)
[4]樊蓝燕 .从意象看纳兰性德词艺术风格[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09)
[5] 聂蹈 . 从人生际遇看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9)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