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与构建和谐辽宁传播研究——新闻论文
在媒介社会化的中国,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使原有的政民沟通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重新构筑了社会—政府—公众的传播视景,其实质体现了政府对协调政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视。以“新浪微博”平台辽宁政务微博为例,通过对辽宁政务微博整体发展状况、推动和谐社会进程的传播现状分析,旨在更好地厘清微博生态与社会系统共生的关系,克服传播中的不和谐因素,提出实现政务微博与和谐辽宁共荣共赢的对策建议。
一、政务微博传播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关系
党的十八大会议指出:“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是一个系统长期的任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基础上,社会群体逐渐分化,各阶层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特征显现出较大差距,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凸显。因而,对文明、法制、正义、公平、诚信、有爱的呼唤受到更多人关注。某种程度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紧迫性。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看,需要一个能促进社会有效运行,整合各种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机制,而作为新媒体的微博在构建这一互动机制时显现出独有的优势。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简短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②从技术手段看,微博不仅简单易用,对用户的准入门槛低,而且即时通信功能强大,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是全球关注的大事,只要利用微博都可以及时更新。此外,微博的发布开放多样,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微博发布消息。就社会意义而言,微博很大程度促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推进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微博舆论,积极开通政府微博,将微博打造成传播政务信息、评议时事政治、表达利益诉求、参与社会监督的主要渠道。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实名认证的机构微博有183232个,官员微博有75505个,③开通范围遍布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已成为继政府开通官网后电子政务工作推进的新举措,实现了从2011年的局部尝试向全面应用挺进。
二、政务问政对构建和谐辽宁的积极作用
构建和谐辽宁这一宏大战略目标,不仅体现在具体制度、观念的变更与转换,还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开发。作为社会治理创新手段的新媒体政务微博媒体,在和谐辽宁的构建进程中一直置身于枢纽地带,既作为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社会资源,又成为资源整合的基础性工具,可谓是一支不可小觑的话语力量。政府机构与公职人员视微博为网络问政的重要载体,利用其体察民情、汇聚民智、沟通民意、聚拢民心,为构建和谐辽宁起到诸多积极作用。
(一)辽宁省政务微博发展状况
经调查发现,新浪网、腾讯网及人民网的微博平台中均呈现不同数量的辽宁政务微博账户,但很多账户在3个微博平台重复注册。从微博更新频率看,同一微博主体在新浪微博平台更新最快,其他微博平台的内容随之重复发布。从互动性看,新浪微博平台账户与粉丝的互动最活跃。因此,本研究确定对新浪微博平台注册的辽宁政务微博账户进行系统研究。
经笔者普查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新浪微博”平台辽宁政务微博共计953个,位居全国第17位,囊括政府、公安、交通、卫生等12个部门,加上公职人员微博,总数超过2500个,从全国来看处于中等发展水平。《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12个类别的政务微博TOP10排行中,只有“沈阳发布”与“盘锦周恩义”入围十大新闻发布与十大公务人员微博。从省内看,辽宁政务微博覆盖省、地市、县区、乡镇等4个行政级别,但区域、部门分布不均衡。按15个地市区划划分,开通数量前3位的是沈阳169个、大连116个、本溪90个。按机构所在行业划分,公安系统345个,独占鳌头,其他机构198个,团委和司法分别位居第3、4位。
(二)政务微博对构建和谐辽宁的积极作为
1.有助于构建充满活力的辽宁
现代社会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是不断注入新的社会活力。一个毫无活力的社会就好似一潭死水,停滞不前。社会活力提升的主要力量不仅在于社会组织与社会机制的运用,更在于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最大程度调动社会成员的参与热情是不断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政务微博成为继政府官网之后信息发布的拓展平台,依靠运营商网站人气有效传播政府意图,实现政民沟通,丰富民众生活。纵观辽宁政务微博,绝大多数内容是政府机构结合本部门特色,将民生信息覆盖于百姓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如交通类信息发布可以从轨道交通微博(如“沈阳地铁运营”),公路管理微博(如“辽宁公路”),市交管系统微博(以“沈阳交通”为首),铁路、水运、航运系统微博(如“沈局生活服务中心”、“辽宁港航”)等,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从轨道交通到铁路、水运、航运,为出行者和运输提供便捷信息。通过“辽宁气象”(辽宁省气象局微博),“沈阳物价”(沈阳市物价局微博)等微博,网民不仅可以了解当日天气状况、空气质量及所在区域蔬菜食品的价格动态,还可以选择不同感兴趣的话题参与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能紧跟微博内容,使信息全貌尽可能全方位展示。政务微博发布信息,能有效关注民生,极大地丰富了网民生活,拓宽了网民的交流平台,有效增强了社会舆论活力。
2.有助于构建民主稳定的辽宁
从历史上看,每一个社会的稳定状态都是该时期政府和国民所向往的,但稳定目标的实现实则不易。与商品经济发达程度低下时代的传统稳定观不同,科学的稳定观并不是一种不容任何外力干扰的绝对稳定,而是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开放流动、动态有序的稳定,这也与和谐社会倡导的稳定相辅相成。由此,在具体操作层面,也要讲求不同思路与方法。例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民众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提升,各阶层利益主体的关系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各类矛盾突出。对于社会下层民众,信访成为他们表达思想、维护权利的一种方式。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上访者一般是理性守法的,他们的遭遇值得同情,可通过上访途径往往诉求得不到解决,还可能遭受威胁或不法侵害。从微博诞生起,微博舆论成为政府无法完全控制的,广大网民通过这一平台发泄情绪。在微博空间内,由于网民不需要实名认证,这就消除了发表意见而产生现实影响的担忧,加之微博本身的互动性,很大程度延续了公共领域的批判性特质。政府机构要学会在群众的实时监督下工作。
2014年12月1日10:37,“大连公安”在“最美警队”板块中发布了普兰店公安车管所的基本工作情况与职务范围,并配发一组照片。此微博共被转发11次,评论7次。针对评论内容,除1条评论与微博内容毫无关联外,其余6条微博均是批评性内容。拥有10万粉丝的“迷花不事君2012”在10:40回复说“大连公安局领导也请关注一下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吧”。10:55“毛毛毛在行动”回应道“业务水平、服务态度都应提高”。对此,“大连公安”立即予发声,请求网友指明具体问题。可见,政府机构借助政务微博收集民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使我国民主生活注入了新鲜活力。
3.有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辽宁
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以人为本则是各类和谐关系的基础。在政务微博的日常信息发布中,及时为民众排忧解难,不失为有效实现与民众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
如“沈阳地铁运营”除每天实时发布地铁各线路客流情况,疏导乘客有序乘车,介绍地铁安全常识外,还推出“遗失物品看微博”专栏,定期发布乘客的遗失物品信息,方便乘客认领,解决了乘客的实际问题。利用微博找寻失物的做法受到民众欢迎,应纳入到辽宁其他类似政务微博平台。此外,“沈阳铁西公安”建立的专人发博与日常维护相结合的方式成为辽宁政务微博运营的典范。“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蜀黍把私信功能升级啦,大大的缩短了私信回复时间,不仅如此,我们还开设了户籍、出入境板块、神马身份证在哪办!新生儿落户!护照怎么办!哪里不会点哪里!同时还开设了辟谣板块,第一时间官方辟谣......”这是2014年7月28日“沈阳铁西公安”发布的一条微博,乍一看,就是简单的私信功能提升,但为打造便民服务平台,解决民众实际所需,微博管理员确实煞费苦心。由此,政府机构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敢于在新技术领域创新,才能不断实现工作的进取,真正提升网络执政能力,从根本上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促进社会和谐。
4.有助于构建安定有序的辽宁
辽宁政务微博中,公安微博所占比重最大,作为社会雷达,深入到社会各个方位,以高度的敏感随时探测影响社会安定的不和谐因素,并对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快速精准的反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协调各阶段的危机。虽然每个政务微博在注册时都划定了所属地域,可事实上均已打破了行政级别与地域间的限制,在微博平台以平等的个体节点实现共享与互动。公安系统工作涉及职能范围广,跨区域性强,在实现行政区域间联动时需要繁琐的程序。政务微博跨区域协作既能克服复杂程序又能快捷分享信息。如,沈阳公安系统微博已发展得颇具规模。纵向看,“沈阳市公安局”就有“沈阳和平公安”等24个微博组建的沈阳公安系统微博群;横向看,更是向省内外公安系统微博辐射,组建范围更广的微博群。公安部传达指示精神、追捕逃犯、案件破获、寻人信息等在微博群内均可通过转发与互动实现联动。
2014年元月,网民李某在微博散布沈阳已成为辽宁地区的第一例H7N9病毒流感患者,病情是关于个人饮食问题,经专家确认是其食入的泡椒凤爪中含有大量H7N9病毒。沈阳市公安局对此事迅速反应,力扩真相,在官方微博中明确表态该信息为虚假信息,并称李某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行拘,及时制止了谣言升级扩散。
三、微博问政对构建和谐辽宁的不利影响
伴随政务微博一路凯歌高奏,辽宁各界纷纷给予关注与褒扬,但与政务微博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相比,还存在构建和谐辽宁的不利影响。
(一)政务微博队伍缺乏统一规范管理
其一,在辽宁各级政府机构开设的微博中,有一小部分政务微博开通后更新频率慢,或根本不更新,大部分政务微博在工作日都能发布信息,只是数量多少问题,而节假日维护明显不足。本研究截取2014年10月1日至7日,辽宁第3季度政务微博影响力TOP10中的前8位(即“沈阳发布”、“鞍山发布”、“平安钢都”、“抚顺市公安局”、“大连气象”、“雷锋纪念馆”、“大连市旅游局”、“凤城市旅游局”)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为:“沈阳发布”发博最多,7日累计发布原创微博119条,转发2条,其次是“大连气象”和“雷锋纪念馆”,分别发博12条。其余长假期间发博均在10条以下或没有发博。由此,不难看出政府机构对政务微博工作日发帖,节假日休息的管理制度。而作为展现辽宁形象与城市文化的宣传平台旅游机构微博而言,节假日更应编排值班人员维护政务微博,围绕节假日民众所需发布如旅游、天气、交通、休闲等可推动和谐假日的信息内容。
其二,突发事件应对严重不足。突发事件具有传播迅速、破坏性大,瞬间聚众的特质,是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公众出于自我保护意识或猎奇心理,对相关信息知晓尤为迫切,网络视阈下,更是给政府应对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应对不当,对政府形象及公信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由此,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将政务微博视为危机应对的重要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有效引导舆情,维护社会和谐。例如,2014年11月26日凌晨,辽宁阜新发生重大矿难事故,89名矿工中24人遇难,52人不同程度受伤。对此,阜新开通的26个政务微博中,只有“阜新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于次日10:15发出1条为遇难者祈福的微博,其余微博无一涉及此事。就此事件同时调查了“沈阳发布”、“沈阳铁西公安”、“平安辽宁”3个颇具影响力的微博,但均未搜集到相关内容。突发事故原因是民众关注的焦点,许多网民得知消息后,在微博中纷纷评论、转发,猜测事发原因,并表现出对此类事故安全隐患的担忧。的确,网民对突发事件有极度的求知欲和较强的猜测心理,并易将单个事件衍生到其他社会问题,对政府也会表现出深度质疑。政府此时若长时间沉默,未有积极回应与有效对策,很可能会由于网民情绪失控而产生舆论震荡。
其三,“线上与线下”交互缺失。通过研究发现,政务微博普遍存在交互不足的问题。此处“线上与线下”表达两层意思:其一为“线上”的官和“线下”的民之间的交互;其二为执政者“线上”和“线下”的交互。研究发现,截至2014年10月30日,“新浪微博”平台辽宁政务微博有近4成开通后发博不足,近2成开通后长期弃用,但这些政务微博均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其实,民众对政务微博寄予厚望来源于现实表达途径的匮乏,那么政府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打造微博平台,不能搞形象工程,应以高效的民意沟通与制度化运作作为根本。此外,本研究选取《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中影响力TOP10第10位的“沈阳发布”,收集其在2014年11月1日至30日期间评论数最多的一条微博,即11月14日17:06发布的关于沈阳市政府取消76项行政职权的微博。该微博共计65条评论,市民对此发表许多意见态度,但“沈阳发布”的回复率为0,线上交互严重缺失。对于执政者线上与线下的交互可以看作是政府线上形象与线下决策间的交互。与政府网站相同,政务微博不仅作为政民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切实解决民众所需。由此,积极热情回应公众,贯彻群众路线,以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的为民负责,才能获得民众支持,实现政民和谐。
四、微博问政对构建和谐辽宁的对策建议
针对辽宁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为积极营造微博正向舆论氛围,为构建和谐辽宁做出积极贡献,应从科学规范的政务微博运营视角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一)完善面向社交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关切的公共事件、政策法规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其互动功能,及时、便捷地与公众互动交流。”④可见,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优势的显现,政府在完善与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时必须强调服务性与可操作性,尤其注重规范具体业务部门和与民生紧密相关部门的信息公开内容、方式及限制条件。
(二)设立专门的运行主体机构
政务微博有效运行,务必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专门的政务微博运行主体机构,彻底改变以往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代管的现状,并赋予相应责任与权利,且从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确保运行机构有序开展工作。具体可以设立专门的微博发言人,实行各地区、各部门归口管理,跨地区、跨部门协调管理的原则。
(三)制定政务微博规范发展的管理制度
政务微博传播失语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机构管理机制的缺位。因此,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政务微博发挥职能功效,推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1.编排值班制度。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移动手机的终端服务,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质的改变,夜间与节假日均呈现一定的微博使用量。由此,政务微博必须改变只在工作日发布信息的观念,应在下班后与节假日安排值班人员维护微博。建议设立日常和危机两套方案,危机时设立预警值班制度,以快速完成从常态到危机应对的转换,使信息发布与事态发展同步,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2.制定舆情收集、反馈制度。可借鉴南京、上海、银川等地的做法,要求政务微博面对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务必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澄清真相,对网民的质疑与意见要在24小时内受理答复,3个工作日内反馈受理结果。
3.建立与网民互动的常态化制度。针对相当数量的“空壳微博”、“蠕虫微博”和“信息公告板微博”,对政务微博要确立以服务为核心,互动为目标的管理机制,要求政务微博善于运用评论、留言、私信等功能,并通过“微访谈”为民众提供参政机会,以此实现意见收集与问题反馈。
注释:
①刘任欢.微博对促进社会和谐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17.
②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04.
③《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数发布》[O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c_1110140942.htm,2014-04-08.
④国办:各地要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政务信息 [EB/OL].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5379581.shtml,2013-10-15.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