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校加强青年教职工团组织工作的意义及对策-社科论文

作者:张金华、李勇来源:原创日期:2012-01-17人气:1633
摘要: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职工团组织工作存在不受重视的现状,为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笔者对加强青年教职工团组织工作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区别于青年学生团组织工作的、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工团组织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职工;青年教工团组织

高校青年群体,除了大学生之外,青年教职工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共青团青年工作在重视对大学生的组织、引导和培养的同时,也应对青年教职工加以关注。青年学生团组织工作重在对青年学生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意识,使他们为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做好准备。与大学生团员不同的是,青年教职工团员直接参与社会建设的重任,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事业上有着强烈的发展需要。青年教职工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职工,完成“学生——教师”不同的角色间的转变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内,青年教职工往往存在迷茫,急切地需要得到生存上的支持、工作上的指导、事业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鼓励。因而,对于青年教职工,团组织工作的重点应与青年学生团组织工作有所区别。当前,人们称之为“青椒”的高校青年教职工群体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问题,比如青年教职工群体普遍感受到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等等。有关高校青年教职工现状的调查、报道的也不少,在这种状况下,笔者高呼: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加强青年教职工的组织建设和引导工作。

当前各高校主要通过工会对教职工进行组织工作,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集中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团员群体的团的工作上,对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加强青年教职工团组织工作的意义何在?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教职工群体中如何履行职责等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部分高校存在不重视团工作的客观现象,有的高校将团委撤并,成为学校部门的附属机构;有的学校虽设立团组织,但也是经费支持不够,高校共青团出现被边缘化的倾向,在这种状况下,青年教工团组织的建设所受到的关注更是面临尴尬。列宁在阐述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时,把工会、合作社、青年团比喻为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杠杆”。[1]作为“杠杆”之一,共青团组织应当在高校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组织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正在进行中,成立青年教工团组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的现实及意义

1、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符合新时期团的建设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是对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而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由于大学生团员群体数量庞大,团的工作集中于青年学生群体中,青年教职工往往被团的各项活动忽略,成为多余。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群体对群体行为方式能产生“行为趋同”作用,使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在个体差异方面逐步变小,受群体规范的影响,其行为逐步趋向于同一标准。[2]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面前,需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目标一致,共同奋斗。将青年教职工组织起来,发挥青年教工团组织在新时期共青团冲锋在前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这是符合新时期团的建设需要的。

2、加强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青年是能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能够适应社会变化,能够适应、满足自我求知欲的群体。[3]青年教职工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发挥生力军的重要作用。但是,青年教职工的创造力的有效发挥往往建立在良好的生存条件、愉悦的成长氛围与和谐的工作环境基础上,如果青年教职工终日为生计发愁,因为工作压力愤懑抑郁,或因孤独无聊迷茫徘徊,谈何创造力?这样的状况不但不利于青年教职工个人的成长,也无疑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大计。“青年质量学”认为,青年内系统中的人格子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青年思想、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五个方面综合而成,承担青年的社会性,承担青年的品德质量,承担青年的活动动力、毅力,是青年活力的源泉。[4]可见,良好的性格对于青年教职工保持活力和朝气意义显著,而对于社会性的人来说,集体所营造的积极、温暖、协调、安全的氛围对于人性格的养成影响深远。在人们完成一项事业、奋斗一个共同目标的时候,人们往往因为集体的影响而显现出人格的共性。因此,青年教工团组织可以有效利用组织能效,科学发挥集体功能,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看到青年人的创新能力,客观看待青年人新思维的积极性,积极做好青年教职工的意见、建议收集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青年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进团结,将青年教职工协调统一到个人事业成就与学校发展大业上来,这样一来,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校风,有助于青年教职工良好人格的调试,使青年教职工能够更为有效地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从而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符合青年教职工个体发展的需要

“青年”的概念从不同学科来说都有不同的定义,从年龄划分来说,世界卫生组织将16岁至4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定义为青年。在本文中,青年教职工群体可以理解为44岁以下的青年教职工。在这个年龄段内的教职工,集中面临着生存压力大、社会资源欠缺、发展机遇较少等问题。虽然《共青团章程》规定:共青团团员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但是作为青年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继续关注青年教职工的组织、引导工作。在对青年教职工现状的各项调查中,青年教职工普遍反映:高校很多奖励、资助政策都是落在那些已有成就的少数中青年教师头上,多数青年教师机会不多,他们希望多一些理解。特别是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对发展机会少的反映比较强烈。[5]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教授在其《关于对高校青年教师现存状况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提案》中提到,目前博士生培养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相当多的年轻教师都是从中学到大学、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一直不间断的学习,到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在30岁上下。这些人尽管有了博士学位与博士后经历,但实际上无论从学术积累还是工作经验都还难以独自承担任务。但目前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的繁重,老教师也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从而使他们在工作的前几年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加之教学任务很重,也是他们没有时间从容备课,更谈不上潜心于学术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迅速平庸化,难以成为高素质的高校教师。[6]以上材料反映了高校青年教职工群体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在这样的状况下,团组织主动关注青年教职工的成长,成立青年教职工团组织,将青年教职工团结起来,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对外交流、学习、实践的机会,无疑能够从精神层面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职工提供更大的鼓励、支持。例如,团组织可以通过与地方的联系,为青年教职工参加地方建设、科研活动提供机会,这样以来,既解决了青年教职工参与科研机会少的问题,又促进了教职工自身的学习、提高。这样的举措不但有利于学校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青年教职工个体的发展。

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认为,与工作内容联系的是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是保健因素。虽然改善保健因素不会直接激励员工,但处理得当,则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起到保持积极性、维护激励于“零状态”的作用,反之,会导致员工的不满,以至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也提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期望自己成为理想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生命存在价值。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高级需求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优势需求;美国管理学家麦克莱兰在其激励需求理论中也提出,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还有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社交需求等。从以上激励机制理论中看出,应该充分重视个体发展的需要。[7]

基于此,青年教工团组织可能不能很好地对青年教职工的工作内容产生直接影响,但青年教工团组织可以着重完善“保健因素”,积极主动为青年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个体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共青团章程》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组织和带领青年教职工不断学习,为青年教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有利于青年教职工自我完善的实现。

二、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职工团组织工作受到关注不够,开展乏力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必须遵循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原则

根据《共青团章程》的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就决定了青年教工团组织的性质,青年教工团组织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将更多优秀的青年教职工吸引到党的伟大事业中来、为党组织推荐培养更多优秀青年而努力。同时,团组织要充分利用青年教职工追求进步的特点,充分利用党对青年事业的支持,做好党的助手,为青年教职工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及时帮助青年教职工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引导青年教职工完善世界观、价值观,鼓励和支持青年教职工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坚定政治方向,从思想上做好迎接挑战、全面发展的准备。

2、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共青团中央在《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要求“在引导青年方面,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有效教育引导方式,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青年教工团组织认真贯彻《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精神,认真调查研究青年教工的思想动态,构建“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强化师德建设,增强理想信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激发青年教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工作激情。青年教职工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强,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青年教工团组织要注意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网络等各种宣传阵地,弘扬社会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团结青年教职工,帮助他们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去伪存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好,为学校发展、个人进步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3、立足服务求发展

服务是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方式,只有真正做好服务大局的工作,才能当好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8]青年教工团组织要面向高等教育改革,立足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主动团结青年教职工,遵循青年发展规律,积极构建互动开放的服务格局,做好学校和教职工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努力为青年教职工争取和创造发展条件,切实维护青年教职工合法利益,增强青年教职工的归属感,通过服务增强青年教工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科学引领,构建青年成才服务体系

除了做好青年教职工的服务工作,更重要的一点是,青年教工团组织应该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工作,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主动增强与社会各界、国内外青年组织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为青年教职工创造与外界交流、学习、实践的机会。“闭门造车”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当今的青年应该具备世界眼光。青年教工团组织应该担任好“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的任务,为青年教职工的学习、工作提供指导,为青年教职工的发展成才创造条件。

总之,青年是国家的栋梁,青年教职工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青年特点和发展规律,关注青年成长,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有效利用各种载体,创造和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建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就能有效开展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开辟高校青年教工工作新局面,也就一定能为新时期团的建设贡献力量。诚然,当前部分高校存在不重视团的工作客观现象,但是,“有为才有位”。共青团组织成立至今,为革命的胜利、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历史,有多少革命前辈、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得益于共青团岗位的锻炼。只要以科学引领,立足实际,与时俱进,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M].斯大林选集上卷,P411.

[2]李永勤,郭颖梅主编.组织行为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P119.

[3]高成著.青年质量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P49.

[4]高成著.青年质量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P12.

[5]张晨 程墨.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需要理解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7-08-21.

[6]左东岭.关于对高校青年教师现存状况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提案(左东岭博客http://blog.sina.com.cn/zuodongling)

[7]杨光.组织行为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P38-49.

[8]王从严.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The Meaning and Strategies of  Strenghthening Organization Building among Young University Staff  

Abstract: The organization building of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mong young university staff has been ignored in some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departments concerned,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 building, and brings forth specific suggestions of improve and reinforc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young univeristy staff,differing from organization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unversity;  young university staff;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 of young university staff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