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拉》中道德理想范式的形成
在两次出走后,罗摩拉的内省焦点主要在社会责任观上。“罗摩拉的两次出走,既是对责任概念的两次质疑,也是两次重建,通过区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来拓展责任概念的范畴。”(乔修峰 138)
蒂托对养父、对岳父和对罗摩拉的背叛让罗摩拉怀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责任,从而决定出走。但在萨伏纳罗拉的劝阻下,她认为出走违背了婚姻道德,也不符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责任要求,与蒂托的背叛是性质一样的不道德行为。她的责任感得以深化。萨伏纳罗拉的卑鄙行为让罗摩拉对自己信仰的源泉失去信心,对自己要服从什么样的责任不知所措,从而再次出走。但这次出走的经历让她有了新的道德观认识,那就是,逃避是怯懦的表现,勇于去爱别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是崇高的道德理想。她的社会责任观得以再次深化,并成为追求更好自我的精神和力量。
罗摩拉的两次出走都是由于对社会责任感质疑结果,但两次都以回归来肯定了她心灵的归宿。她第一次出走后的回归是因为她相信萨伏纳罗拉的宗教教化,信仰宗教。蒂托的行为让她认为人没有信仰是会犯道德虚无主义错误的,宗教道德应该成为人的行为规范。她第二次出走后的回归是因为她意识到人性真善美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萨伏纳罗拉的行为让她开始质疑宗教道德,认为人性道德是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没有人性道德约束的宗教信仰是会犯利己主义错误的。小说中两次出走和回归生动反映了罗摩拉道德自我完善和道德理想形成的过程:失望——出走——再认识——责任感深化。这一过程,是一个无神论者转变为对宗教道德作用探索的人本主义宗教信徒的过程,是一个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自省过程。
艾略特通过对罗摩拉故事的描写,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通过不断的努力生活和道德体验,在不断的质疑、内省、再认识后,会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最终就会无意识地在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下,改变和完善自我。罗摩拉道德的自我完善过程,正是作家展现出来的道德理想范式。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