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色彩与人物的视觉审美

作者:秦杰来源:《芒种》日期:2015-08-19人气:793

    人物是影片的灵魂,也是电影中最富活力的视觉审美客体。人物的言行与活动推动着影片叙事的发展,也从中引申出影片的精神内涵,体现电影创作者的艺术与生活的立场。为了使人物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这些审美职能,在色彩设计上,就必须满足人物形象的赏心悦目。这是观众接受和认可人物形象的基础。

    首先,色彩对人物形象的塑要满足视觉美的设计要求。视觉美一方面可以带给观众以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对创作者想要表现的主人公起到强调的作用。通过视觉美,引起观众的注意,进而对人物进行审视与思考。如,《花样年华》中,女主角苏丽珍的服饰永远是一身旗袍。但旗袍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随着场合的不同,而变幻出不同的花色。这些色彩斑斓的旗袍,强化了苏丽珍在观众眼中的视觉美感。苏丽珍在片中更换的旗袍,多达二十几件。在幽暗的灯光下,这些令人炫目的旗袍散发出东方的古典美。而影片恰当的使用灯光,配合旗袍款式和颜色的变换,使如此多次变换的旗袍,不显出刻意、做作的痕迹,实属难得。旗袍色彩的变化,配合苏丽珍时而雍容、时而忧郁的神态,带给观众民国女子特有的风情。

    此外,在现代电影中,创作者经常会运用色彩的对比手段,来烘托和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手段即可以用于画面的局部,以漫不经心的姿态出现,也可以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以造成一种逼视的效果,令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个性更加突出。这种色彩对比形式,往往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审美体验。如《我的父亲母亲》中,多次通过色彩的对比,强调了母亲对父亲的爱。片中,母亲多次以大红棉袄的形象示人,成为人群中的焦点。父亲第一次乘马车来村里时,村中的众多妇女都前来观看,母亲也在其中,她的大红棉袄特别扎眼。别的妇女的棉袄虽然也有红色的,但都不及母亲的艳丽。看到父亲来到村中,高兴的母亲沿着进村的那条路欢快的跑着,大红棉袄在秋天的衰草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父亲第一次到姥姥家吃派饭时,母亲穿着粉红棉袄扶着门框站在门口,镜头美得像一幅油画,而母亲则是画的焦点。当父亲被县里派来的工作组的人带走后,母亲拿着亲手包的蘑菇馅饺子在山坡上追赶。母亲的大红棉袄在金色的树林中格外显眼,母亲对父亲的爱情也在此定格。

    色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满足观众的视觉审美要求,并非要求创作者一味的追求形式美感,也要强调人物与其自身性格特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