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解析新形势下新闻采访技巧及其创新

作者:王亚雷来源:《视听》日期:2015-08-26人气:664

    新闻采访作为记者职业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无疑也是最能体现记者基本功的活动。而因为新闻采访涉及范围广、领域宽、接触人员多,这也决定了新闻采访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一则好的新闻素材能否完整呈现出来的第一步,没有采访的成功,写作自然也无从谈起,因此,新闻采访是写作的前提。采访技巧的成功运用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顺利实现采访目标,是打开采访者心门,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因此,记者在采访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访过程中注意运用沟通技巧等能力,确保采访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成功完成采访任务。

一、当前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1、资料准备不够充分,导致交流不畅

    采访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在采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及时在采访前做好了解工作,那么采访中很可能会造成采访不顺畅甚至中断的情况出现。当前,部分记者采访前没有对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进行足够了解,导致其主观意识过重,认识新闻事件时难免会出现偏颇,这些直接反映到采访过程中,令采访过程不能融洽、顺利的进行,也会给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上的不适,进而不能很好的配合采访活动。特别是社会新闻,由于采访对象文化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不尽相同,且很多都是社会基层或底层人员,有必要在采访前充分了解其生活、语言环境,开场即以其熟悉的方式进行,迅速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问抓不住重点,不能有效获取新闻信息

    目前,许多记者由于本身经验不足或者自身素质等原因,以致在采访过程中提问十分随意,抓不住新闻事件的重点。殊不知,提问是新闻采访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好的问题才能使得记者更加接近新闻真相,找到新闻中潜在的价值,同时也能抓住新闻的重点和核心。而问题准备不充分轻则导致新闻事件只流于表面,丧失一条好的新闻来源,重则可能导致采访的偏差,脱离事实真相。例如,部分记者不能很好的运用闭合问题与开放问题,一股脑的全是闭合问题或者开放问题,使得采访对象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特别是针对文化水平不太高的采访对象,更应合理设置问题,尽量减少使用一些假大空的宽泛问题,如“你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感想?”或“你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受到文化水平限制,采访对象很难正确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而这种开放式提问显然达不到记者想要的采访效果。

二、新形式下新闻采访中技巧的运用

    过去新闻媒体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显然都较为落后,特别是缺乏必要的采访设备,更多的是靠耳朵听、现场记这种方式,采访中难免会遗漏或出现偏差的地方。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进步,采访也逐渐摆脱过去的模式,呈现出新特点。面对这种形式,新闻记者不仅要适应媒体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应适当运用采访技巧,以挖掘新闻内在的价值。

1、尽量接近新闻现场,把握第一手资源

    现代新闻采访活动中,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比的是谁能最快得到信息,最快速的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料。新闻首先要求真实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对一些突发事件和重要事件来说,实效性更是决定关乎媒体成败的关键。新闻记者在得到新闻线索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新闻现场,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能迅速理清思路,第一时间将新闻发送出去,这不仅考验记者的临场反应能力,更是考察记者综合素质的关键时刻。

2、采访方法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新闻记者应采取不同的采访方法,根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的人合理安排采访提问方法,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让采访者在舒服的氛围    里轻松完成采访。而如果记者不能从实际出发,一味地按照书本理论采访,则很难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如笔者所在的报社,近些天有篇新闻稿报道了“衡水市武强县九旬老人任进芝(任进山)65年前回乡探亲,结果与部队失联,多年苦寻无果的新闻。”采访对象为抗战老兵,而且年事较高,采访前就应该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设置采访提问,循序渐进,通过提问慢慢引导老者进入采访环境,由于老人较为激动,而且因年级的关系讲述过程中时间顺序较为混乱,这时就需要记者耐心倾听,并随时对存在疑惑或时间不清晰的地方提出异议,引导采访顺利进行下去。有的采访对象则性格较为直爽、干脆利落,这时候新闻记者就应该单刀直入,而不应拐弯抹角,消磨采访者耐心,让采访者产生厌烦心理。

3、善于观察,发现小事背后的新闻点

    很多年轻的新闻记者之所以难以发现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机会少,而是缺乏发现新闻的眼睛。根据笔者多年来的从业经验,我认为好新闻是可以自己求来的,只要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善于观察,能够把握新闻背后新层次的内容和故事,这样一篇好的新闻稿子就不难出现了。例如笔者某次采访新闻时,得到一条当地农村文化演出的信息,笔者联想到此前该地区文化建设落后,经常曝出“打架、斗殴”以及“赌博”等不好的新闻,农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如今,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看到以上这条文化演出的新闻时,我灵光一闪,这不正是响应国家号召建设新农村的好素材吗?笔者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采访了村民、村干部等不同的人对此次文化建设活动的反映,以及对之前村里陋习的看法,以此为题材制作了一篇专题报道,受到了较好的反响。可见,好的新闻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善于观察,能透过事物表面看清楚本质,这也是青年记者需要磨练的。

三、新闻采访创新的路径

1、报道角度要创新

    目前,国家大政方针、会议报道仍然占据了报纸的重要版面,也是新闻工作者无法回避的工作。而就当前情况来看,会议报道仍然延续过去传统的报道方式,不仅内容显得枯燥、无聊,而且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因此,在这个新闻媒体的重头戏上,我们一定要进行创新,从报道角度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力求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起来,探索一条百姓乐意接受的报道方式。如在会议类报道上,记者可以有意识的压缩会议内容,提炼主题精神,将报道重点放在一些关系百姓生活的重要问题上,并以百姓能够理解的方式报道出来,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实现报道目的,达到报道效果。

2、主观思维要创新

    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的主观思维对新闻的呈现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新闻最强调的是客观、真实,但是这不代表新闻采访完全是就事论事,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新闻还应该体现宣传精神,宣传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因此,记者在采访中应善于从小事出发,通过小事挖掘其深层次内涵,进而以事实作为载体,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这就要求记者首先自身应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能及时透过现象发现事实的本质,并通过新闻采访工作将内容完美呈现给读者,进一步深化新闻报道深度,发挥新闻教化育人的作用。

3、报道内容要创新

    新闻内容是报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由于工作原因,常常要追求新鲜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事件,新闻报社也常常强调“内容为王”,因此,好的新闻素材无疑会吸引读者的眼光,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如何实现报道内容的创新确实困扰不少媒体工作者的难事,对此,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记者一定要深入到生活中去,一如既往的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更要能从生活中寻找新闻敏感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必定能引起群众的共鸣。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新闻报道工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与创新,更好的完成新闻报道,承担起社会给予的重任,通过对广大群众生活的关心、对新闻工作者的热爱,一定能创作出受群众喜爱的、优秀的新闻报道。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