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问政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把握
多年来,广播频率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始终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这类广播问政节目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是为百姓解难的有效途径;对于老百姓来说,则是一个表达诉求、进行监督的平台;而对于广播媒体来说,更是一种创新型的节目形态。通过广播问政这个平台搭建了老百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个沟通的平台,一个意见或建议代表着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一种需求,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则是政府部门的一种形象。广播问政类节目通过电波帮着牵线搭桥希望老百姓这些合理的诉求都能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这就是广播问政类节目一直所追求的目标:传递百姓需求,树立政府形象。因此,广播问政节目的主持人在这一新形态的节目中,是一个关键的核心人物。那么,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广播问政类节目的语言风格呢?笔者有这样一些观点。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广播问政类节目主持人的必备条件。
作为广播问政类节目的主持人,必须要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政治嗅觉以及应变自如的现场主持技巧,对政府各个部门和各行业的职能,有着比较透彻的了解,清晰自己通过电波传递出去的信息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不能透过自己的语言让广大的受众产生共鸣,这是广播问政类节目主持人对自己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主持人要有通过语言架构把控局面的能力。
广播问政类节目的特殊性就在于上线嘉宾都是政府部门的领导,主持人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把控能力,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播出质量。一些参与节目的领导坐在直播间的时候,往往最擅长的还是读报告、讲理论。遇到一些听众的实际问题,理论的腔调拿捏的很到位,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却总是少了一些老百姓所期盼的接地气,这就使得政府部门和老百姓之间产生了一道较难逾越的鸿沟。笔者在监听一期问政节目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位市民问卫生局的一位领导:社区卫生院的医疗资源什么时候可以跟上?这位领导先是谈为什么医疗资源拖了这么久却没得到补充,又说卫生局费了多少力、做了多少工作,最后说今后还有哪些困难要克服,整个过程压根就没有解答听众提出的这个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得到解决以及如何去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是参与节目的领导还是固步自封的以为媒体只是一种宣传的工具,把这样一个具有双向交流的平台当做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宣传平台。二是参与节目的领导心里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工作的确还存在一些疏漏,但是又不愿意通过媒体承认自己本部门存在的失误,抱着侥幸的心里能拖则拖,能瞒则瞒,不敢通过媒体向公众承认自己工作上的瑕疵。
在广播问政类节目中,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个案,这就需要广播问政节目的主持人通过有力的语言掌控整个局面。因此,只有主持人充分的利用好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官员真正的学会倾听,才能使问政节目真正的起到一个互相交流的目的。
那么,主持人应该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语言去掌控整档节目的结构呢?首先,主持人应该清楚的知道问政节目的实质是什么?问谁的政?替谁问政?想要问什么样的政?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应该明确的知道,自己是一个具有社会功能的传声筒,替百姓问政,为政府传声。所以主持人在问政的角色里,应该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真正的做到我替百姓问问题。其次,在节目直播的过程中,面对官员的长篇大论式的读报告要进行及时的干预,这种及时的干预可以将官员从一厢情愿的语境中拉到与老百姓平等对话的位置。
三、主持人的语言逻辑应该更具理性思维。
主持人在广播问政类的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逻辑应该更具客观性。针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也许在双方交流和沟通中,很容易就能辨别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比如说是因为政府部门的掉以轻心、固执己见,甚至是因为少数官员滥用职权或者渎职的行为所导致。但是主持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够对这些行为轻下结论然后进行宣判,应该多做一些理性的引导。一方面可以通过理性的劝说,平复老百姓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议,使得参与节目的领导更为耐心的学会倾听,尽心尽力的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实际困难。
四、主持人要真正的做到“八分靠交流、两分可交锋。”
广播问政类节目是市民反映问题、交流想法、解决问题的平台,节目应该始终明确“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 的宗旨,对于老百姓的一些合理诉求,竭尽所能的提供平台提供对话的机会,督促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许多听众的印象中,评判广播问政节目是不是深得民心,往往是看主持人的提问是不是让参与节目的领导难堪,如果把领导问的直冒冷汗,听众才会给这个节目点赞呐喊,才会对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交口称赞。但是,广播问政节目的目的在于建立沟通的平台,而不是让参与节目的任何一方在大庭广众下不了台。参与节目的领导被问的哑口无言只会激起老百姓更深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丢失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不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主持人在抛出问题之前,就应该思考自己在广播问政这个平台所提的问题是不是合适?多角度的去揣摩一个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语言逻辑和语气去提出疑问?
此外,主持人在广播问政节目中,不管双方的矛盾冲突有多么激烈,充满了多少的火药味儿,都不应该幸灾乐祸,气势性的压倒对方,而是应该努力地减少冲突,使双方能在平和的环境中直面问题,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的做到“八分靠交流、两分可交锋。”
主持人是广播问政节目的中心人物,只有组织好把控好自己的语言和态度,才能发挥出广播问政节目的实际意义,真正成为有效的、善意的舆论监督平台,真正的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