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下新闻界职业道德出现的主要问题
21世纪网敲诈案又一次引起人们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关注和讨论,这一次恶性事件也折射出当前我国新闻界目前所处的恶性生态和问题。
(一)媒体权利寻租,出现集体新闻道德失范
新闻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掌握着强势话语权。这种媒体权力其实是建立在公众信任上的一种资源,资源的稀缺性也成了其可能被买卖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官本位的行政垄断管理和开放的市场化自主经营,更为新闻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条件,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恶劣事件层出不穷。21 世纪网通过非法、违规索取利益的方式从中获得好处,就是舆论监督权的权力寻租。被曝光的集体新闻道德失范的21世纪网只是招风大树的一棵树,国内新闻界也不乏有其他许多单位之前就是如法炮制,2014年“风声紧”也让其他单位及相关行业有所收敛。
(二)新闻炒作,低俗新闻引导受众
新闻媒体的紧迫感和危机不单来自同行业、传统媒体的竞争,更多的是来自新媒体的对其生存空间的挑战,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媒体为了争夺独家和点击率,纷纷对新媒体爆出的新闻源和文章转载、解读和深度报道,而社交媒体中热议的话题和事件多数呈娱乐化、三俗倾向,媒体在追求眼球的时候不能罔顾社会责任。不久前“人生赢家”成为网络高频词,一个硕士毕业就已有房有车、儿女双全的美女在微博上火了,随后数家网媒进行了转载,并进行人肉背景报道。这种价值观扭曲的成功案例会给民众错误引导,侵害人们的心理平衡,加剧社会的浮躁,媒体也由此被有心炒作者所利用。
(三)新闻失实,假新闻屡禁不止
新闻界中最大的危害就是新闻失实,这是动摇了新闻公信力这个根本,然而假新闻仍然屡禁不止。一方面,有些新闻从业者缺乏职业素养,听风就是雨,看到微博上的一则消息,没有准确核心和采访,就信以为真,加以放大描写,构成新闻源上的事实,传闻“2015央视春晚停办”、“ 赴新疆旅游每位游客奖500元”,这些当时各大网媒、自媒体疯转的假新闻你信了吗?另外,新闻记者业务上的疏忽也容易造成新闻失实,例如著名的“浑水泡面”事件的争议,“湘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本该在抢救的医护人员全体失踪”的报道,皆因记者的采访疏忽,用词不当,以偏概全造成了巨大的争议。
另一方面,一些新闻记者或机构谋求个人利益,收受钱财,编撰根本不存在的假新闻。2013年《新快报》陈永洲受人指使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致其声誉严重受损。事件性质旋即由一起“因舆论监督遭受司法迫害”的冤案转变为一桩“受人指使拿人钱财发表不实报道”的丑闻。
(四)新闻暴力 ,伤害新闻当事人或企业
新闻媒体或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中的不当行为或有意无意的“道德审判”先入为主,必然会导致对新闻当事人或企业的无形伤害,璩美凤曾说,“媒体杀人不见血。”
网络时代,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让我我们知道了网络暴力的危害,当却鲜有人联系到新闻暴力,电影《搜索》中所反映的虽然是网络人肉的暴力,而新闻媒体确是首当其冲的刽子手,是始作俑者。年轻歌手姚贝娜于2015年1月16日不幸病逝,引发了全网络人们的追思和悼念,当事件就要平静落幕的时候,却由媒体人自己挑起了争端,深圳晚报记者扮医务人员进太平间拍姚贝娜遗体的新闻引发了人们对媒体的愤怒和不满,更有人写出这样的文章《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拷问媒体人的底线:“姚贝娜去世之前,病房外挤满了记者,他们在等,等她死。记者们都在焦灼,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这条消息发回报社、网站、电视台,然后把这条新闻传播到所有人面前。”
我们尤记得2013年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的口舌激战。京华时报连续27天用了67个版面刊发了农夫山泉负面报道,通过变换报道篇幅、刊载版面、报道主题以及报道体裁等多方面策略,对事件进行建构,农夫山泉的公关显得尤为被动,愤怒质问京华时报的新闻道德良心。然而网络舆论戏称,“得罪了媒体还与之讨公道,好比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