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 从媒体机构内部看
1. 媒体割裂社会责任与经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首先是媒体机构的经营困境,急于寻找出路,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将新闻与经营混为一谈,新闻成了出售的利润点,使得权利寻租渠道常规化。21世纪网于2010年独立核算,由刘冬负责,背负巨大的财政压力,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罔顾社会责任和新闻人的职业操守,联合公关公司形成的“敲诈链”屡试不爽,尝到了铤而走险的甜头,钱赚的非常容易,再也不想去按规矩办事。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媒体从组织这个根上就已经腐烂,组织上的个人也难逃干系,记者个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服从于组织和集体的指令。
2.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缺少必要的新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纵然没有机构上的整体腐败,而私底下蝇营狗苟的记者却不在少数。当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在平淡无奇的琐碎报道中消磨殆尽,当必要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成为一种形式上口头上的说辞,那么在市场经济的侵袭下,新闻记者就成了为企业代言、攻击竞争对手的枪手。
社会责任并不是在灾难报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临危不惧,而是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贯穿始终,再小再平常的新闻报道,只要记者心中清楚这对于大众、对于社会的厉害关系就能够把握好底线,拒绝虚假新闻、不做失实报道。这种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需要在机构中反复提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二) 从外部环境上看
1.新闻法制和行业监督缺席
在新闻职业大的这一领域,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尽管早在1991年就有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有近半数的新闻工作者不知道它的存在,更谈不上遵循。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机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准则,这是当前我国传媒界亟需的。21世纪网新闻敲诈暴露出的媒体公权力失衡的问题需从法制层面完善与防范,以新闻立法为新闻界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才能让新闻的专业理念、新闻价值理念与商业的宣传现实环境达到高度统一,才能让新闻与经营划清界限又双向实现媒介效益。只有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行业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个人的新闻道德失范、防范组织化的职业道德沦丧。
2.新闻公关行业乱象,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
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产物,在企业传播,品牌构造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公关行业日趋壮大和成熟的过程中,不乏涌现一些没有底线的“黑公关”, 删帖、枪手、五毛等这些属于最低端的黑公关手段,在经过一年的打击整治之后,逐渐的藏于水下。但是将大众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炒作、长线策划事件仍然不绝于耳。伊利、蒙牛,王老吉、加多宝、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都深陷其中。
另外,媒体采编人员与专业公关公司勾结是近年出现的新闻敲诈社会化生产方式。在21世纪网案件中涉案两家公关公司—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充当掮客的角色,抓住上市公司一般愿意花钱消灾心态,在其中牟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