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大力促进教学变革-教学论文
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1.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新环境,为促进教与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只有互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学校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构建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有以下的认识: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1.2 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
1.3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理解为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它是确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
1.4 从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来看: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进一步发展到创造性实践的过程。促使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因此,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社会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探知”和“导行”。其激趣导入、探知明理、深化导行、总结延伸等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的。这种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传统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认识到:要构建一种适合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型网络系统,为教与学的变革服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变革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传统的教与学模式的变革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为此,新课程下,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引起了教学领域的革命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教育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它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教学,学生不但牢固地掌握了新知,也深切感受到了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害和人类是如何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情感体验!
2.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了教学容量,活化了学习形式。
通过教育技术,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由教育技术编制的教材软件,把声、像和文字结合起来,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时空,更新观念,改革教法,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只要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对落实新课程,实现教与学的变革,实现学校优质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对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的体会是:
3.1 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了教育时空的束缚,变革了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的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的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通俗点讲,自主学习,就要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传统教学以教室为中心,而现代教育技术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连通学校、家庭、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校,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人们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获得一切学习资料,不管在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装有教育软件或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读书和学习,跟上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的迅速变化的新知识、新事物、新行业。
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学习。
3.2 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变革了教学的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的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改革,如果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不随之改变,这次课程改革,也不能达成目标。教无定式,但教学有式。教学方式变革是本次课改的显著性标志。现代教学方式是贯穿现代启发精神,以便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特别是更好的发展能力,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多角度思考权衡利弊,创造性的选择和创生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教育心理学表明各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合理和不足的地方。如单向交往,信息传递的速度快,信息接受者的秩序好,教师的作用非常显著,容易保持信息传出的权威性。网络是一个声、象、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信息。它具有传统教材文本所没有的资源集中和共享的优势:网络中心服务器和光盘库将所有教学软件、电子图书、备课系统及声像资料集中管理,全校每一个教室、办公室、阅览室的终端,只要你轻轻地敲键盘、会使用鼠标,你就会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促进教与学的变革的高效之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化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任重道远。我们小学教学改革要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聚焦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3]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4]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