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沃克作品中文化身份探寻
艾丽斯·沃克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以及社会活动家。沃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创作,并取得了空前的影响。她的作品包括小说《紫色》、《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梅丽迪恩》等,小说集《爱与烦恼》以及诗集《一度》等。《紫色》是沃克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黑人女性转变以及成长过程,充分的向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现状。她们忍受着来自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不仅如此,小说还向我们展示黑人女性为了摆脱这种压迫而做的不懈努力,体现了当代黑人女性的生活与未来的渴望,可以这样说,这部小说实质上是一部宣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为沃克迎来了极大的声誉,《紫色》于1983年获得了美国文学的三项大奖: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不仅仅是《紫色》,沃克的其他作品也都反映了一个主题,这就为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的自身权利而不断地呐喊与奋斗。目前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女性主义方面,对其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很少关注,本文就将从这方面入手,研究其作品中对文化身份的探寻。
一.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美国黑人女性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成为社会的边缘人,我可是这样形容黑人女性的:“她们被悬吊在历史的时空中,她们的选择非常有限---要么自杀,要么被男人、孩子或各种各样的压力耗尽一生。她们走投无路,她们根本动弹不得,直到她们有了可进入的空间。”沃克深知只有女性自身的意识觉醒,她们才会找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
首先,沃克作为黑人女性的发言人,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唤起黑人女性的意识觉醒,使她们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她们了解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男人和孩子,黑人女性可以做许多的事情,让她们对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肯定。沃克认为压迫黑人女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种族主义,一个是性别主义,我们先看一下种族主义。在美国的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白人,黑人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权利,更不用说黑人女性了,美国社会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这种歧视本身就让黑人女性无论是历史层面或者现实层面产生了消极情绪,蒙蔽了她们本身所具有的存在价值,让她们从根源上就认为自己是外来者、边缘者,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被拒绝在现有文化之外。但是,沃克的作品中却否定了这一切,认为黑人女性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黑热女性只有充的的认同自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女性意识的觉醒代表了其对文化身份的认同。
其次,除了种族上的压迫,黑人女性还受到性别上的压迫,这种压迫来自于黑人男性。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沃克许多作品中的女性都忍受着来自丈夫和父亲的欺凌,女性的职责就是服侍好丈夫以及照顾好孩子,同时还要忍受来自丈夫的侮辱与虐待,这些女性完全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义,更别说是对文化身份的探寻了。例如《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的玛格丽特和梅姆,她们就是逆来顺受的典型,最后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黑人男性的这种行为尤其深层的根源,他们长期的受到白人男性的摧残璀璨与压迫,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这些使得黑人男人的心理产生严重的扭曲,他们只有在妻子女儿女人的身上找到男性的尊严与认同。但是这种认同并不是对自己身份真实的认同,只不过是一种歪曲的理解,并且同时阻碍了女性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探寻。
二、对黑人男性身份的重新界定
阅读沃克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沃克一开始对黑人男人持有批判的态度,因为他们是造成黑人女性现存生活遭遇的根源之一,但是沃克逐渐意识到,黑人女性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权利除了女性自身的觉醒与团结外,还需要黑人男性的觉醒与团结。
首先,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因素,黑人男性长期被排除在经济与政治领域,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权利与平等,但是,这种传统的歧视力量太难以改变了,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进而导致了他们扭曲变态的心理。但是沃克在小说中并没有一味的去批判贬低他们,沃克用自己关照女性同样的眼光来关照审视黑人男人。这些男人虽然具有缺点,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改过自信的机会,黑人男性与黑人女性一样,他们都需要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及灵魂归属。例如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的格兰奇·科普兰,他一开始是一个心理扭曲变态的男人,无情的虐待打骂妻子,无视自己的儿子,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在回来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妻子死了,儿子进了监狱,只留下孙女露西,这时候的他已经改变了,他主动地照顾露西,希望她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但是出狱的儿子想要回抚养权并且继续控制露西,这时候的格兰奇·科普兰选择结束儿子的生命来换取露西的未来,为此格兰奇·科普兰同样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却在露西的身上继续延续下去,格兰奇·科普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文化身份。
其次,英国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了“双性同体理论”,借此希望女性与男性达到完美的和谐状态,在沃克的作品中同样有着这样的思想倾向。沃克认为黑人女性要想改变现存的境遇,必须先要黑人男性觉醒,黑人团体内部必须团结一致,互相关爱,用整个黑人团体的力量去对抗残酷的现实,进而改变现实气的黑人应有的权利。沃克的这种想法的确具有先见性与可行性,并且其相信这一定会做到,所以沃克小说中男性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如《紫色》中西丽的丈夫,我们开始的时候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当西丽最后回到家得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彻底改变了,变成了内心充满爱的一个人,进而西丽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艾伯特,这代表他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除了西丽,索菲亚与哈波也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黑人男性的改变使得女性首先在性别压迫上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接下来只有二者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对黑人文化传统的寻求
文化身份是“一种共有的文化,共享一种历史和祖先的人们共享这一文化......文化身份反映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符码。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种族尤其是出于边缘的非主流社会中的人来说,文化身份标志着一个人是谁、从哪里来、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尊严和地位。”
首先,作为非洲裔黑人女作家,沃克深深地感受到了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流逝与消亡。在黑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中,沃克深知如果没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后盾与支撑,黑人特别容易受到现有价值观的误导,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异常艰难的,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自豪感为支撑,这样才能使得斗争不失去方向和流于表面。我们都知道,对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可,首先就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可,沃克认为由于美国价值体系的冲击,黑人逐渐失去自己民族的价值与信仰,这样黑人就失去了自己的身份,没有自己的文化认同,越是这样黑人就越处于社会的边缘,以此类推,黑人是不能取得实质上的平等,所以黑人必须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呢?沃克给出的答案就是:到黑人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去寻找。
其次,沃克在作品中通过黑人女性向我们展示了黑人独有的文化传统,展示传统的过程就是黑人找到文化身份的过程。在小说《紫色》中,西丽帮助妹妹脱离了现有的生活困境,耐蒂就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行,当她踏上了非洲的海岸时,她的心中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这种感情触动着耐蒂的心灵与灵魂,她为养育自己祖先的土地感到无比的自豪,此时的耐蒂已经将自己与先辈们建立起了联系,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除了耐蒂,西丽与索菲亚一起缝制百衲被,百衲被也是黑人女性独有的一种技艺,两人在缝制的过程中逐渐的消除了隔阂与恩怨,并结成深厚的姐妹情谊,在生活以及争取权力时互相帮助,各自使得对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
综上所述,通过沃克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她对黑人生存现状的担忧,特别是对黑人女性,黑人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首先就是要找到真正地自己,要对首先肯定自己的文化身份,这种探求不仅仅是身份的认同,还包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可以说二者是相互补充的。无论如何,沃克的作品又一次让我们了解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以及她为此做出的努力,同时也真正的引导了广大黑人寻找真实的自己。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