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与电影情节的推动
绝大多数观众在观影之前是未了解电影主创人员的总体艺术构思的,对整部电影的剧作结构的概念也无从谈起,换言之,观众对电影情节的接受是被动的,但是在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的同时,部分观众可以对电影情节产生一种预测与融入,而配乐则能配合着五彩斑斓的画面,传达出某种听觉信息,帮助观众适时地产生应有的观影情绪。
但是要想使得观众的情绪与配乐能契合无垠,无疑对于作曲家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也就是说,音乐并不存在有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读方式,同样的音乐不一定能调动起所有人的相同感情。人们在理解音乐的表意时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而电影与交响乐等艺术又有细微的差异,它始终是立足于最广大的普罗大众,以期能获得最大的市场收益的,因此电影配乐的制作也与交响乐、叙事曲等单纯音乐题材的制作有所区别,必须兼顾到绝大多数人的主观感受。在电影《莫扎特》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位伟大音乐家传奇的一生,还让我们漓淋尽致欣赏了他完美绝伦的演奏。影片中的音乐运用的都是现有的音乐,都是已逝的音乐家而作品,除了配合电影之外,也有向伟大音乐家致敬的含义。这些配乐是对已有音乐的借鉴,当然,更多的电影配乐是崭新制作的篇章。
在冯小宁执导,金复载作曲的电影《红河谷》中,主题音乐“雪儿达娃”就带有明显的西藏地域特色,绝大部分的场景下,都由双簧管对这一旋律进行渲染,并加入圣洁的女声吟唱,代表了汉族与藏族两位为保卫西藏而献身的女性丹珠与雪儿达娃的形象。而在某些场景如祭祀等,则直接使用了西藏音乐与当地的法器,即使是对藏族文化较为陌生的汉族观众,也可以在这种旋律中感受到异于内地的风情。而在表现蒙古族勇士的电影《嘎达梅林》中,冯小宁则未启用金复载,而是选用了蒙古族作曲家三宝,三宝在熟知嘎达梅林故事的前提下,对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进行改变,使得全片充斥着浓重的内蒙古特色,主人公嘎达梅林抗争的悲壮也在这种旋律中一再得到强化。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