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我弥留之际》的多重叙事

作者:郇怡斌来源:《芒种》日期:2015-09-15人气:3902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发表于1930年,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篇。这篇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南方农民本德伦为了遵守死去妻子的遗愿,率领全家人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其家乡杰弗生安葬的艰苦历程。小说共由59结组成,这59节是由本德伦家族以及其邻居的内心独白构成的,从不同的叙事时间、角度、声音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这一送葬的完整过程以及其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再加上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使得这部情节简单的小说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杰作,福克纳也认为《在我弥留之际》这部作品是其最好的小说。这部小说看似荒诞,但却是福克纳对人性善恶、人与自然、生存死亡、生活苦难等诸多问题的深层思考。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送葬充满着愚蠢、自私与野蛮,但是本德伦一家还是遵守了承诺,克服重重苦难与险阻完成了这次使命。这部小说依旧可以体现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深切的关照与思考同情,并且福克纳将这种思考扩展到了全人类的身上。目前学界对《我弥留之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人物心理的分析,对小说叙事模式的研究并不多且并不深入,本文就将从这部小说的叙事模式为切入点,从叙述声音、叙事时间、意识流手法三方面全方面分析其多重的叙事模式。

一、叙述声音

   叙述声音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子项,他是衡量小说主观与客观程度的重要参数。叙述声音的强弱与叙述者介入的程度有关,美国叙事学家查特曼依据叙述者介入的程度划分为缺席的叙述、隐蔽的叙述、公开的叙述三种类型。福克纳是一位追求客观叙述的作家,所以在《我弥留之际》中我们看到了多层次的叙述声音。

   首先,《我弥留之际》共分为59节,这59节作者安排了15个人分别进行叙述,由这15个人零碎的内心独白构成,读者只有将这些人物的内心独白串联起来才能了解到这次送葬的全过程,通过不同的叙述声音我们了解到了本德伦一家对艾迪去世的不同看法,进而让我们能从更多的角度了解这部小说与人物形象,从他们的内心独白中 我们知道了安斯送葬主要是为了到镇里镶牙;女人德尔主要是为了打胎;小儿子主要了为了买玩具火车......,这种多重的叙述声音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家人的痛苦、渴望、恐惧以及对生活的渴望,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家人关系的疏远,如果这样有一种叙述声音,我们就不可能全面的了解到每个人的内心感受,自我的表达与别人的叙述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不同的叙述视角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理解,这种多重的叙述声音让福克纳笔下的人物散发着迷人的独特魅力。

    其次,福克纳本身是一位追求客观叙述的作家,这种多种叙述声音的使用就是这点的体现,这种多重叙述大大超出了作家本身的叙述,就使得客观远远大于主观,使得小说更加具有真实性与说服性。这种多重的叙述声音常常被用在人物对话以及意识流小说中,都是人物自己直接向我们展示其语言以及思想,并不在需要一个叙述者,在《我弥留之际》中,我们甚至感觉不到作者本身的存在,我们只是通过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来分析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而对其作出评价与判断,除了本德伦一家人的心理独白之外,我们还可以看见其邻居的心理独白以及对话,这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这一家人,如果说本德伦一家的叙述让我们从内在了解故事本身,那么邻居的叙述声音则从外围让我们了解本德伦一家。这种多重叙事声音让我们离文本的距离更近,进而更好的体会文本本身。

二.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是叙事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何为叙事时间?叙事时间又被叫做“文本时间”只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叙述故事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小说的叙事时间形态纷繁复杂,包括多种叙事时间形态:连贯的叙事时间、夸张的叙事时间、淡化的叙事时间等。

    首先,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采用了倒错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内心的独白表现出的时间到错、重叠与中断,可以看出福克纳非常重视小说中人物的心里时序。这种颠倒倒错的叙事时间是福克纳经常使用的,不仅仅出现在这部作品中,在其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他的《喧哗与骚动》,这种心理时序对福克纳来说更加接近人的真实精神状态。的确是这样,小说中人物的深层次的心理意识流动是没有所谓时间的界限的,各个人物的心理时间流动是可以相互渗透并成为一体的。这种交错、重叠、中断的叙事声音虽然随机的、任意的、偶然的,但是却有着其内部的逻辑性,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种叙事方法虽然带给读者一种阅读上的障碍,但是对读者来说同样具有新鲜感。因此,在《我弥留之际》中,59节的内心独白中,时间并没有顺序可言,只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时间碎片,人物的心理意识流动并没有遵循时间的顺序。

    其次,小说的名字是《我弥留之际》,从名字中就知道了叙事时间的颠倒倒错。艾迪可以说是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因为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因为她而产生的,但是她却死去了,但是艾迪并没有就消失不见了,福克纳让艾迪的独白在其死后出现,但并没一开始就出现,而是安排在了小说的中间部分,这种颠倒的时间安排让艾迪一直贯穿着小说始终,虽然艾迪死去,但是她的心理意识活动一直流动着,一直影响之后全家人以及邻居的心理流动过程。除了这种颠倒时间的叙事方法,重叠的事件叙述在小说中也多次出现,例如达尔出去拉货,但是他却看见了艾迪在家里死去的场景,达尔的时间流动与艾迪的时间流动相重合。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流动时间都是碎片式、独白式的,这不仅仅是叙事方法上的一种创新,同时也可以给读者留下一中独白的空间,使得小说更加具有开放性。

三、意识流手法

   意识流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广泛的应用于小说的创作中,现代派的作家对意识流手法格外的重视。意识流主要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多层次性、流变性等多重特点,所以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小说本身叙事的多重性。

    首先,对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福克纳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大家,他的许多作品都都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首先,意识流小说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心理活动系人,以心理活动系事,主要表现人物的心理,人物种种心理活动的发生都通过期表现出来,很少对人物外貌等特征进行描写,淡化情节描写并且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时间以及心理描写顺序。《我弥留之际》就是一部小说。小说中共出现了15个人的心理意识流动,这就代表了15个人共同叙事,我们同时体验着15个人的心理流动方式,这本身就增加了小说叙事的多重性,这种多重性的可以让读者更真实的体验小说本身,并且同一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不仅仅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意识,同时也揭示出了其他人的心理意识活动。例如达尔的心理意识活动,从他的心理活动我们知道其妹妹怀孕的事实,知道了艾迪与牧师之间的私情,可以看出这些角色之间是相互连接与相互揭示的关系,福克纳就是通过这种多重叙事的意识流手法向我们揭示了本德伦一家真实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运用意识流这种手法,这中多重的叙事是不可能完成的  。

    其次,这部小说虽然由多个人物的心理意识独白构成,进而形成了多重的叙事结构,但是,除了心里独白之外小说中的人物还对周围的一切进行着观察与思考,这与心理意识流动又组成一种多重叙事。小说中的达尔虽然是一个癫狂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物,他总是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以及大自然,希望可以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以及生活的方向,渴望一种新的生活,达尔最终有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无从得知。最后,达尔被送进了疯人院,也许那里是适合达尔的地方,因为现实的生活并不适合他。正是通过达尔,我们真实地了解了这个荒唐的世界,同也让整部小说在虚幻中透出了种种真实,真实与虚幻彼此交替叙事,这种叙事结构从多方面上表达出了作者写作目的,进而让我们更接近文本的来接小说的主题内涵。

    综上所述,《我弥留之际》的确可以代表福克纳最高创作成就的作品,这部小说从出版以来受到各个方面的解读,足以见得这部作品写作技巧的高超以及思想内涵的深厚。福克纳借助多重的叙事方式,将多个人物的内心独白的碎片进行整合结构,进而将一个杂乱无章的心理意识流活动完整的构建并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这部小说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思想,都值得以后的评论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