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卢布林的魔术师》看辛格小说的叙事艺术

作者:陈延潼来源:《芒种》日期:2015-09-17人气:1016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其作品以描写普通的犹太人和古老的犹太文化而著称,在美国文坛占据重要的位置。1978年辛格因其作品“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之中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而且还反映和描绘了人类的普遍处境”①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辛格一生创作颇丰,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俱佳,辛格个人的文学风格也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辛格九部长篇小说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1960年发表的这部《卢布林的魔术师》,被认为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代表了他小说所达到了艺术高度。目前学术界关于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包括对主人公亚夏形象的分析、小说多重主题的研究、存在主义思想倾向等方面的分析。实际上,《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独特的叙事艺术是小说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本文从叙事基础、叙事焦点、叙事主题三个方面出发,对《卢布林的魔术师》叙事艺术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体味辛格小说的艺术魅力。

一、叙事基础:犹太文化情结

    辛格作为一名犹太作家的代表,其作品鲜明的叙事风格、寓意深刻的哲理反思、强烈的犹太意识等使他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辛格一生致力于讲述犹太人的生活遭遇与精神困境,他所创作的三十余部作品无不涉及犹太人的生活,真实地再现了犹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他作品中呈现出的普世的价值情怀,正是源于作家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犹太文化情结。

    首先,辛格的犹太文化情结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波兰莱昂辛的辛格从小接受正规的犹太教教育,因为父亲是一位笃信哈西徳教的的犹太拉比,他希望辛格将来也能够成为一个犹太拉比。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感染下,莱辛对犹太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十分了解,这在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辛格一生坚持用濒临消亡的意弟绪语进行文学的写作,这也是其小说的鲜明特色之一。意第绪语的使用者以犹太人为主,因此意第绪也被代称指犹太人,由此可见辛格对犹太文化的坚守。在辛格的成长中母亲的怀疑精神与哥哥的进步思想对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母亲崇尚理性,对犹太教文化中的一些传说表示怀疑,经常与父亲发生争执;哥哥思想进步,是辛格之所以违拗父亲意愿的引路人。正是在坚守与超越中,辛格的文学作品才会呈现出与其他犹太作家完全不同的写作特色。所以,犹太文化情结成为辛格小说的叙事基础,是《卢布林的魔术师》呈现鲜明宗教色彩的重要原因所在。

    其次,在犹太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叙事空间同样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卢布林的魔术师》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十九世纪末的波兰,这时欧洲大规模的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犹太教的信仰者在这样的生存空间下,渐渐放弃了犹太传统文化,他们的精神世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魔术师雅夏·梅休尔就是其中的一员。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的世俗生活与传统犹太文化两者之间的激烈碰撞影响了犹太人的宗教价值观,在这期间是坚守本我,还是改变自己的犹太形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抉择。辛格在小说中塑造的魔术师雅夏·梅休尔这一人物,他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遭遇了信仰的危机。《卢布林的魔术师》真实再现了魔术师雅夏的精神困惑与迷惘,展现了人类精神家园普遍存在的生存危机,可以说辛格构建的叙事空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二、叙事焦点:悖论式的人物

    自古以来犹太民族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长期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生活使他们常常感到没有归属感。但是宗教的信仰巧妙化解了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感,信仰上帝使犹太人坚信所有的磨难终会过去,只有跟随上帝的旨意他们才能获得自我的救赎。身为犹太作家的辛格善于表现普通犹太人的生活境遇,这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这位正宗的美国犹太作家用他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将焦点对准雅夏这个人物,成功塑造了一个悖论式的主人公。

    首先,魔术师雅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个体。辛格在小说的第一章只是寥寥数笔便将一个生动的人物——雅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身材矮小、肩膀宽大、淡黄色的头发,薄嘴唇、窄下巴斯、拉夫型的短鼻子,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雅夏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作为一个魔术师,雅夏多才多艺,看过他演出的人都会为他的表演所喝彩。但是和其他魔术是一样,雅夏被人瞧不起。雅夏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品性方面雅夏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例如当雅夏看见担水人哈斯吉尔时,他毫不吝啬地给了哈斯吉尔二十个硬币,可见其善良的本性。雅夏头脑精明,喜欢冒险,几乎无所不能,在卢布林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要是雅夏胆敢犯罪,那么哪一户人家都不安全,由此可见雅夏的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但是为了满足情妇的一己私欲,雅夏铤而走险决定盗窃,触犯了犹太教的教义;其二,在感情方面雅夏有多情、重义的一方面。雅夏每天东奔西跑,情人无数,这是他多情的一面。但是他的多情对于妻子埃丝特来说却显得不公平,这是雅夏薄情的一面。人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矛盾的个体,辛格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刻画了这样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十分真实。

    其次,《卢布林的魔术师》围绕雅夏展开故事,注重表现了魔术师雅夏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漫长过程。雅夏在童年就念过《犹太教法典》,对犹太人的风俗习惯十分熟悉,在犹太历新年和赎罪节他会去会堂。但是在雅夏内心深处他对犹太文化并不认同:他相信造物主是有的,但是造物主究竟在哪,他是不确定的。例如小说中这样描述道:遇到最热心的道德家劝他改正的时候,雅夏总是回答:“你什么时候去过天堂?上帝是什么模样”,简单的几句话却真实地表现了雅夏对犹太文化的怀疑。雅夏觉得那些以造物主的名义说话的人都是骗子,自己既不是犹太人,也不是异教徒。虽和父亲和祖父一起出生在卢布林,但雅夏始终处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状态中觉得自己是一个陌生人,这种无法排解的边缘人的感觉是雅夏之所以会背离上帝的重要原因。但是当埃米莉亚要求雅夏放弃犹太教的时候,他又显得局促不安,难以接受。

三、叙事主题:背离与回归

    作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辛格,他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通过线性的叙事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了魔术师雅夏的道德堕落与自我救赎的精神旅程。辛格在平实的素材之下借助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将深奥的主题通过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节细致地表现出来,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首先,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辛格通过背离与回归的叙事线索安排情节。宗教信仰给予懵懂的人们以指引,对人类自身及历史和情感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解释,将人们从种种困惑不解中解救出来,帮助人们找到了自身与上帝或者与他人的认同感。相反,对宗教的排斥则意味着失去了这种认同感,那么人将陷入一种孤独又茫然的境地。②魔术师雅夏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他对满口以造物主名义说话的人极为反感,认为他们都是骗子。他虽然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但是有时刻以一种怀疑的姿态来质问他人与自己,可以说,这种精神上的左右摇摆使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在欲望的驱使下,雅夏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准备和情人远走高飞;为了满足情人的要求,他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对上帝的背离之举。可以说华沙之行是小说的转折点,也是整部小说矛盾冲突的最高点:雅夏从天堂跌入地狱,他的美梦也在此时破灭。心灰意泠的雅夏最终认清了自己的的犹太身份,实现了精神的回归。

    其次,小说通过刻画魔术师雅夏的形象来反映和描绘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在简单的情节里面,通过一个魔术师的故事不仅表达了他对犹太人身份认同,上帝信仰的看法,还探究了人内心深处那种欲望与道德之间的挣扎与斗争。③小说中三次提到教堂,而雅夏有两次走了进去。雅夏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犹太文化因子起了作用,在那里他感到自己是有罪的,这样的细节设置为堕落后的雅夏能够完成自我的回归与拯救埋下了伏笔。《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雅夏经历的道德的堕落之后最终选择了回归,实现了自我的精神救赎。小说中魔术师的遭遇其实也影射了人类的普遍遭遇,而辛格坚信犹太文化永远可以慰藉人们受伤的心灵。

    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辛格获奖无数:美国路易士·兰姆德文学奖、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创作艺术奖、美国全国图书奖、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背后是辛格对自己文学风格的坚守。辛格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吸收传统犹太文化的营养,吸收鲜为人知的意第绪语为我所用,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沟通。其作品浓郁的宗教色彩、生动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风格这一切铸就辛格小说的叙事基石。可以说,《卢布林的魔术师》彰显了辛格小说独特的艺术风采,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