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打磨的璀璨明珠——梅·萨藤日记研究
梅•萨藤(May Sarton, 1912—1995)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小说家和日记作家。她一生创作了50余部作品,其中多数作品的体裁为诗集和小说。在梅•萨藤的诸多作品中,是她发表于晚年的日记为她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众多的读者。她在日记中真实地描写自己的生活,并记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被称为“人类精神的探索者”。她的《独居日记》亦为她赢得了“日记体作家”的美誉。1997年出版的《梅•萨藤传》称她为“已被事实证明了的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作为一名独居的女作家,梅•萨藤在作品中对独居生活、女性身份、同性恋以及老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拟从她的日记作品《独居日记》、《海边小屋》、《过去的痛》和《梦里晴空》入手,研究其思想的精华。
一、 独居
梅•萨藤最推崇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指出,再过一个世纪,当女人拥有500磅的年薪和自己的一间房间,女性就会“有自由的习惯和直接地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事实上,在《一间自己的房间》出版后不久,梅•萨藤就践行了伍尔夫的理想,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房间,还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她先后在纳尔逊和约克独自生活,并记录下独居期间的所思所想。然而,不论在何时,独居都是一种不流于世俗的生活方式。梅•萨藤在日记中她既写下独居生活带给她得孤单和绝望,也写下了犹如新生般的精神升华的喜悦。
对梅•萨藤而言,独居是一种苦乐参半的经历。独自生活,她既要面对生活的窘境又要面对内心的孤独。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她会感觉房间冷得让人打颤,担心水管会冻结。由于旱獭、浣熊和土拨鼠的扰动,她有时夜里会无法安睡。当身体病弱时,她会担心无人依靠。当写作无法进行时,她会忧虑没有足够的收入维持生活。对她来说,更可怕的是内心的孤独和无法与人交流的痛苦,毕竟人是需要相互间沟通交流和情感慰藉的。然而,在这样的孤独、寂寞和绝望中,她依然坚持,因为独居自有其意义和价值。独居时,人必须独自面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情绪的剧烈波动,然而种这痛苦的经历亦是思想升华、灵魂丰富的机遇。梅•萨藤认为,艺术家必须跟随自己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思考能力。艺术家的全部生活在于痛苦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如果涉入过多浅薄的社交生活,就会丧失企图深刻挖掘自己的意志。可见,独居时人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因为没有缓冲,所有的经历和体会便更加深刻,而这种对生活的深切的感受、体会和表达,对艺术家而言是珍贵的经历。
二、 女性身份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梅•萨藤在她的多部小说中描述了女性的成长与困惑,在日记中她也多次写到现代女性的困境。她认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除了家务事和家庭生活以外,要想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是很难的。对于一个想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她必然要经历内心剧烈的冲突,一方面因为不能全身心照顾家庭而内疚,另一方面又因为不能专心致志进行创作而痛苦。正因为她正视现代女性的痛苦、挣扎,她被看作女性主义的斗士。然而她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在履行自己的写作责任,不是为任何一场运动作代言人。在回复读者的来信时,她表述了自己对婚姻的看法。她认为爱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爱需要克制、自律以及一种无私,并且是毕生的考验。没有承诺的爱是极其廉价的,这就是婚姻介入的地方。女性对于婚姻要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因为没有承诺,生活没有意义。女性不应因反感尽义务,就对养育儿女不屑一顾。然而与此同时,梅•萨藤又对女性既能拥有圆满充实的家庭生活,又能献身于富有创新的事业表示怀疑。如此看来,女性必须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一道单选题。梅•萨藤在目睹她同时代女性的生活后给出这样的艰难抉择。然而,她也就如何解决这道难题给出了提示,“如果存在完美婚姻这个东西的话,我们都同意婚姻的结果是友谊,那是迫切需要的东西,它必须在那里开始和结束”。友谊与婚姻的区别在于友谊是平等的、互助的,而婚姻——至少是现阶段的婚姻——意味着不均衡的义务和责任。可见,两性间应平等、尊重,共同承担婚姻生活中的责任,这样才可以使未婚的女性不畏惧在婚姻中迷失自己,使已婚的女性在为家庭付出的同时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除了两性的平等和尊重外,,梅•萨藤与伍尔夫、柯勒律治一样推崇“雌雄同体”观,“也就是女人身上兼有着男性,男人富有创造力的躯体中元喊着女性…我还会同意超常的女性像超常的男性一样可能有位置偏移,具有伟大创造力、具有异常理解力的人接近分布范围的中心”
三、 同性恋
1965年梅•萨藤出版了同性恋小说《史蒂文斯夫人听到美人鱼在歌唱》,这部书被誉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分水岭,并为以后的同性恋研究开辟了道路。梅•萨藤在日记中也说明了她写同性恋小说的原因,并表明了她对同性恋的态度。她说她想写一本“并非感情用事地描绘一个既不让人怜悯,又不令人讨厌的女同性恋者的书;一本正视事实的书: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生活很少有幸福”。在回复一位有同性恋倾向的女读者来信时,她写到“也许以这种方式开始去理解爱并不坏,去逐渐熟悉你的性自我,爱你自己的身体,欣赏它所感受到的一切。危险在于对另外一个女人的爱有时是一种自恋。我不认为它会像婚姻的长跑一样完满…女同性恋关系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她们很少能持久。不持久的原因是这种关系极易破裂…另一个原因是女同性恋者不能生孩子。在对周围人观察以及我自己的生活中,我发现,持久的女同性恋中必有一方承担了大部分做妻子的责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婚姻了,但却没有婚姻所能提供的任何支持”。可见,梅•萨藤对同性恋既不是极力推崇,也不是加以否定。在她看来,女性首先要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性自我,然后要知道同性恋所要面临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于社会,它与婚姻一样,有来自内部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四、老年
梅•萨藤笔耕不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从五十八岁到八十二岁的人生经历。也正因为她的日记主要创作于老年阶段,因此,字里行间都详尽地描述了老年女性独居生活的状态,以及作家对步入老年的看法。
对梅•萨藤来说,老年首先意味着丧失。先是失去身边亲密无间的朋友和恋人,然后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一九七四年(梅•萨藤六十二岁)对梅•萨藤而言必定是痛苦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她的挚友海伦•豪、塞利纳、朱利安•赫胥黎等先后辞世,而与她相知、相恋三十余年的恋人朱迪也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梅•萨藤感慨到“每次收到这类死亡消息对于她都如同发生了一次地震,每一次地震都会把过去的一小部分永远地埋葬”。一九八七年(梅•萨藤七十五岁),她的作品收到众多女性读者的关注,正当她盼望着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时,中风疾患无情地袭击了她。病魔施虐下,她既无法写作,也无法从事她热爱的园艺,她每天与孤独为伴,与病魔抗衡。她的身体无法再给她提供支持,反而成了羁绊。这使她对老年、衰弱有了深切的体会。然而梅•萨藤认为,老年绝不仅仅意味着丧失,老年亦有其好处。好处之一即是“我们不需要再去向谁逞能,不需要再对他人或对自己证明什么,我们是我们自己”。步入老年,人开始恢复本真。同时梅•萨藤认为,对老年的态度不应该是抗拒,而应该是接纳,“也许步入老年意味着接纳退化,这是整个生命发展神秘过程中的一部分…带着孩子般的欢喜享受眼前的一切。这是上帝赐予的一种恩典”。在深入地思考老年和衰老之后,梅•萨藤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我想一个人可以认为老年本身就是死亡过程,这是因为老年本身也在把对生活中的依恋逐一放弃。尽头又是什么?如果一个人把死亡过程当作到达一个真正的目的地,而不是把它当做完全的空白,也许一切又会充满了意义”。
五、综述
梅•萨藤一向以诗人自居,然而正是她写于晚年的日记作品为她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和广泛的声誉。究其原因,与其日记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原则密不可分。梅•萨藤开始写日记的原因之一是想要摧毁她的《种梦根深》所描绘的虚假的精神乐园,让人们接近和接受现实。因此她的日记是以真实为原则。其次,她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除了对写过的内容语言风格上修改外,不做大的变动。这样就可以使人们看到事件的本来面貌和她思想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于她像梭罗一样做出独特的选择,像卢梭一样真诚地表述自己、像伍尔夫一样对生活深入地思考,才使她的日记作品收到广泛赞颂。
作为一名独居的同性恋女作家,梅•萨藤她对独居生活、女性身份、同性恋既不鼓吹也不批判。她不是个激进的女性主义者,不赞成通过诋毁和反对男性来确立女性的地位,但在作品中又详尽地描述了现代女性的困境。她对独居生活中的脆弱、孤独、绝望毫不讳言,但同时也享受独居带给她的真实的内心体验。她在日记中描述同性恋人间真挚的情感,同时也指出同性恋的缺憾。她所做的只是客观地记录她的生活和思想,让读者做出判断。梅•萨藤日记中既有智者的低语,又有仁者的叮咛,既有觉者的哲思,又有尊者的诤言。她的思想如同岁月打磨的珍珠,在时光的历练中熠熠生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