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麦卡勒斯笔下孤独者的形象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与同是南方文学代表的福克纳生活在同一时期。麦卡勒斯在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四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部未完成的自传。长篇小说包括:《心是孤独的猎手》、《黄金眼睛的映像》、《婚礼的成员》、《没有指针的钟》;短篇小说集《伤心咖啡馆之歌》;自传《神启与夜之光》。其中,《心是孤独的猎手》不仅令她一举成名,这部作品还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麦卡勒斯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孤独的世界。孤独、独立以及隔绝疏离始终贯穿在她的作品中,每个人都不可能逃脱孤独的统治,麦卡勒斯曾经说过:“人的精神孤独---这是我所有小说主题的基调。”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孤独既表现出了作者本人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迷茫,同时也是美国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沟通的一个真实表现。目前国外评论界对麦卡勒斯的研究比较广泛且深入,主要从新批评主义、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酷儿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略显苍白,赵毅的《孤独者的悲歌》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从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研究麦卡勒斯作品的评论,除此之外,也有从其作品的叙事手法、哥特现实主义以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从其作品中的人物入手,重点分析卡森·麦卡勒斯笔下孤独者的形象,包括爱情中的孤独者、亲情中的孤独者、寄托中的孤独者。
一、爱情中的孤独者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妙的事情,孤独的人们总是渴望通过爱情来摆脱自己生存的困境,但是在麦卡勒斯的笔下,爱情不仅不能使人们摆脱孤独的境地,抚慰人们精神的空虚,反而却使得他们成为了爱情中的孤独者,一步一步将他们推向死亡的边缘。
首先,人的孤独体现为永远不对等的爱情。在麦卡勒斯的笔下,处于爱情中的人似乎永远找不到对等的位置,也就是在爱情的关系中,一个人不可能在扮演爱者的同时也扮演着被爱者,爱情中的对等关系是不可能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说中的爱密利亚小姐是镇上一家咖啡店的女主人,她的外貌粗犷健壮,具有男性化的特点并且性格古怪,然而镇上的美男子马文·马西却偏偏爱上了她,为了赢得爱密利亚的爱情,马文·马西一改从前的流氓本性,变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但是马西的改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爱密利亚不仅对其拳脚相加,而且还将马西送入了进监狱。令人意外的是,爱密利亚却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丑陋不堪且驼背的李蒙,爱密利亚对李蒙事事迁就,就像马西从前对待她一样,然而李蒙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马西,然而马西在和李蒙砸掉爱密利亚的咖啡馆后将其卖入了杂技团。所以在这场爱情中,没有人得到相应的回报,“爱”与“被爱”永远不对等,三个人最后都成为爱情的孤独者,继续生活在无尽的孤独中。
其次,人的孤独体现为婚姻的禁锢。婚姻可以说是对爱情的升华,然而在麦卡勒斯笔下,婚姻只不过是爱情的监狱和坟墓,处于婚姻中的人们实质上并没有情感和精神上的交流,他们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即使存在的爱也是扭曲变形的,它们都成为了婚姻的禁锢者。小说《黄金眼睛的映像》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群孤独者。小说主要向我们讲述两组婚姻,上尉潘德腾与妻子利奥诺拉,少校兰顿与妻子艾莉森,他们都被各自的婚姻禁锢着,特别是潘德腾上尉,完成为了精神孤独的隔绝者,面对妻子与兰顿少校的婚外情,他无能为力只能选择忍耐,同时他还是一个同性恋者,喜欢上了自己的士兵威廉姆斯,然而他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压抑在心里,他从来不与任何人交流,他不了解任何人,也不让任何人了解他,他能做的只是在这段绝望的婚姻中苦苦挣扎。最后发现他喜欢的威廉姆斯偷窥自己的妻子,就开枪杀死了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被困在婚姻中的孤独者,婚姻并没有将他们从孤独解放出来,反而让他们陷入来了更加隔绝孤独的境地。
二、亲情中的孤独者
若果说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情,那么亲情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了,无论何时,人们总是能从亲情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然而在麦卡勒斯的笔下,亲情如同爱情一样让人失望,同样不能将人们从孤独中解放出来。
首先,人的孤独体现为亲情的无能。小说《婚礼成员》真实的向我们描绘了亲情的无能,小说的小主人公弗兰淇虽然有爸爸、黑人女仆贝利尼斯和表弟约翰的陪伴,但是他们在实质上并内有真正的精神交流,他们对他的关心只是一种象征式、物理式的,这样的亲情使得弗兰淇处于一种亲情缺失的精神状态中,这样的家庭并没有让他找到归属感。哥哥贾维斯的婚礼成为了弗兰淇唯一的寄托,她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到哥哥的婚礼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希望可以和哥哥嫂子一起去蜜月旅行,进而消除自己所处的孤独状态。因为哥哥和嫂子的名字是以JA开头,为此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洁丝敏,因为洁丝敏的开头也是JA,但最后她还是从婚车上被拉了下来,她想融入家庭、集体的愿望又一次被打破。回家之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但第二天她还是被警察送回来了,从此以后,弗兰淇放弃了反抗孤独。从本质上说,亲情应该是反抗孤独最有利的武器,但是无论弗兰淇怎样怎样努力在亲情中需找慰藉,她还是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境地,情亲的无能导致了她寻找幸福与归宿的失败。
其次,除了《婚礼成员》中的弗兰淇,麦卡勒斯还向我们展示许多亲情中的孤独者,如《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米克。米克与弗兰淇差不多,处于青春叛逆期,她对音乐充满了幻想,但是她的父母并不理解这种想法,父母从来没有就音乐问题和米克进行交流,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工作,即使他们感到了女儿的不寻常,但还是找不到与其沟通的途径,可以这样说,米克的父母已经失去了和女儿沟通的能力,他们之间的亲情也荡然无存,他们为米克准备生日派对只是为了尽父母的责任,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女儿,所以晚会上的一切都让米克感到可笑。小说《无指针的钟》中也毫无亲情可言,法官马龙与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这种交流上的障碍源于马龙本人白人主义至上的理论,儿子和孙子都反对种族歧视观念却无力改变,最后马龙的儿子选择了自杀,孙子选择了离家出走。
三、寄托中的孤独者
人们在孤独的时候总是想法设法的摆脱孤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人们企图在寄托中排遣自己的孤独,但是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是不能被打破、不能被寄托的,将孤独寄托在他人的身上,最终反而成了寄托中的孤独者。
首先,人的孤独体现为寄托“上帝之爱”的失败。小说《心是孤独的猎人》为我们讲述了五个孤独者寻求精神寄托的生命历程,他们分别是哑巴约翰·辛格、叛逆少女米克·凯利、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共产主义者杰克·布朗特以及咖啡店主比夫·布瑞农。小说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后四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聋人辛格身上,认为辛格是“上帝”的化身,不过这个“上帝”只不过是他们按照自己心愿塑造成的,四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辛格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上除了辛格,任何人否不能理解他们孤独的处境。然而辛格虽然对每个人的痛苦都耐心的倾听,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想要理解他们孤独与痛苦,辛格对他们的孤独完全不考虑,反而觉得这些人的行为相当的古怪,辛格对他们的微笑只是礼貌性的,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所以这四个人想要通过辛格摆脱他们精神上孤独的境地是不可能的,他们这种幻想中的“上帝之爱”一定是以失败告终,他们反而成为了寄托中的孤独者。
其次,小说中的四个人都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辛格的身上并最终成为了寄托中的孤独者,殊不知辛格本人也是一个生活在寄托中的孤独者。辛格将自己的孤独都寄托在了安东尼帕罗斯的身上,他不仅是个哑巴而且还是个智障。当辛格遇到安东尼帕罗斯的时候,他就将他的精神全部寄托在安东尼帕罗斯的身上,他愿意为帕罗斯做任何的事情,然而帕罗斯对辛格做的这些事情完全无动于衷,他惟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吃,最后因为行为古怪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辛格依然常常去看他并带他喜欢吃的东西,即使帕罗斯对他做的这一切都不关心和留意,辛格还是乐在其中。所以当辛格知道帕罗斯死后,他因为失去精神寄托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辛格在本质上也一直生活在精神隔绝的精神状态,他以为通过帕罗斯可以摆脱孤独,但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辛格和那四个人一个,同样是寄托中的孤独者。
综上所述,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态,没有人可以摆脱孤独的束缚,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孤独的、颠倒的、无序的且没有意义的,在独孤面前我们只有迷茫和无能为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