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法制经济论文
一、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析
(一)决策风险。决策风险主要来自银行本身,也是产生信贷资产风险的关键原因。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责任还在于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时决策不当而致。一试征信市场法律缺位,贷前风险度量技术主要以经验判断为基础。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贷前风险度量技术主要还是专家法和信用评级法。专家法的决策基础是专家依靠自身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但在具体施行过程中程序繁杂、信息传递环节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因此专家法存在着风险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的问题。信用评级法虽然也为风险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它一般只能在新客户申请贷款时和每年年初进行,不能即时反映风险,仍然存在着指标选择缺乏理论基础、风险测量主观因素过多等问题。二是贷款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准确性。由于我国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对信用状况掌握不全面和不充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失信行为的大量发生、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另外,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观因素较多,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对贷款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类。
(二)政策原因。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使政府和银行的管理者在观念上习惯把银行看作是政府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导致政府对银行行政干预多,银行管理者对信贷资产缺乏经营意识和效益意识,表现为:一是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政府为扩大内需,扭转宏观经济形势,人民银行也制定了有关指导原则,鼓励各商业银行发展信贷资金业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现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放贷指标。不少银行为完成贷款任务,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贷款资金;二是银行在过去发放了许多政策性贷款,现在基本上都成为不良贷款。政府往往处于自身考虑,常常命令银行发放一些“救助贷款”、“开发贷款”、“稳定贷款”、“税收贷款”等专项资金贷款,由于银行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就不得不向一些建设项目或企业被动贷款,这些贷款往往都会形成风险。
(三)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制不健全。银行虽然建立了担保抵押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抵押物品产权难以界定,抵押拍卖和银行处置缺乏法律依据,抵押物难以变现,致使贷款担保形同虚设。一旦信贷资金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二是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企业或个人往往把银行信贷资金理解为国家的钱,贷后缺乏还款意思,特别是一些企业通过假破产等形式架空银行贷款,导致银行贷款难以追索,资金大量流失。三是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目前,国内许多银行官僚主义严重,部门之间缺乏整体的联动机制,使一些道德水准不高的借款人有机可乘,很多银行内部的公司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零售业务部、银行卡部等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地办理各不相同的消费信贷业务,且各自都有一套不完整的借款人信息资料,一套核算管理办法和风险控制措施等,致使一些借款人在同一银行里多头借款或透支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贷款资金风险。
(四)人为因素。银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潜在风险增大。银行制定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形同虚设。有的贷前调查走马观花,项目评估失真,调查报告敷衍了事;有的不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不讲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贷时审查不严格,权力过于集中,集体审批往往只是一句空话;贷后检查又不得力,重贷轻管思想严重。此外,银行之间缺乏密切协作,为了各自的利益,未能形成一套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的整体运作、协调配合体系,给企业套取银行信用打开了方便之门。银行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不高,政策水平低下,工作责任心不强,很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误;甚至有少数信贷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向客户索贿或接受客户的贿赂,以贷谋私,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风险。
二、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对策
(一)多方参与,共同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企业破产、贷款呆帐准备金等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破产程序,依法破产,减少行政干预,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对企业破产前的资产转移作出严格限定,对破产企业有关人员追究责任并对其破产后的生活和工作作出限制。用司法规范企业转移资产行为,对集团内成员间资金、资产转移行为,要追究集团内相关成员的连带责任,建立健全法人股流动市场,对股东恶意逃废子公司债务问题,赋予债权人追溯大股东财产的权利,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同时,针对呆账准备提取水平过低、提取方式单一、提取范围过窄和银行对准备金的提取、核销缺乏自主权的问题,将贷款呆帐准备金的提取与贷款分类制度与企业的经营利润挂钩。
2、加大改革力度,推行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分开经营。
当前,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应加快步伐,特别是加大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不能仍停留在整顿金融秩序的一些临时性措施上,而应该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做到责任到位、权力分明,利益清楚、相互约束,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提供体制保证。建议推行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分开经营模式,彻底区分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的经营,真正落实商业银行的商业化,防止发生新的因政策性贷款而产生的新的呆坏帐。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和风险补偿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库和网络查询系统,利用舆论工具,使失信者失去市场;二是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联手行动,建立健全对失信客户的制裁体系;三是要利用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掌握客户和各家银行信贷往来情况,定期召开金融行业联席会,对失信“黑名单”企业,停止办理金融业务。完善信贷资产风险补偿机制,可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督促企业参加各类保险,提取风险基金等手段,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有效。
(二)推行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和完善的授后监控及风险预警系统。
1、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授信业务组织架构的合理与否,将会给管理制度以极大的帮助,对减少整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大有好处。建议将授信业务营销与审查审批相分离,其中业务营销部门负责市场调查、目标客户选定、授信产品制定和风险分析、提出授信申请;授信业务审查审批实行独立垂直管理,即在总、分行两级建立起授信业务首席执行官领导下的授信审查委员会和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集体决策机制,总行首席信贷执行官对分行首席执行官授权,两者共同为权限范围内资产质量负责。授信审查委员会负责正常类授信业务的风险审查,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负责问题类及潜在风险较大的授信业务审查,两者拥有否决权,首席信贷执行官对经上述两会审查同意的授信业务有行使最终否决的权力。
2、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我国银行业现有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围绕的重点是客户最终还款能力。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要求在行业和管理风险分析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全面财务分析,产生关键财务指标的未来预测值,预测客户未来的现金流量变动得出量化的借款原因与还款能力,为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做依据。并且对客户和具体授信业务分别进行评级:对客户风险评级包括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财务报表质量和客户行业以及其相对地位的评价;对授信业务评级是在客户风险评级的基础上增加担保评价、授信目的与结构评价、国家风险评价等因素。
3、完善的授后监控和风险预警系统。授后管理一向是国内银行授信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加强授后管理,应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以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实现贷后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一是加强企业贷款风险监测,严格贷款风险预警的责任。建立健全贷款企业改制、经营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做到预警风险早预报;二是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及时处理预警风险,对企业改制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坚持债随资产走的原则;对已办理有效抵押手续的,依法行使抵押权利;对未办理抵押手续的,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对企图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的要依法制止改制方案的实施,对不听劝阻的,应采取法律手段保全银行资产。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王振宇.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4).
[3]贾廷勋.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6).
[4]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China'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alysis and asset management strategies
Abstract: Bank credit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s a major source of efficiency. Risk of decision-making, policy reasons and social risk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many factors, making credit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creased risk. Guard against and defuse credit risk assets, on the one hand through the bank itself to the efforts to raise the level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ssets; on the other hand, caused the Government, social attention an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sset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 words: credit assets; risk analysis;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pervision syste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