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的背后:新媒体品牌营销的要点
2015年春节,尽管微信、新浪微博和支付宝都推出了“抢红包”,但微信红包与春晚的互动,使其成为了新年的一道大餐,小小的红包甚至有盖过春晚风头的态势。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除夕当晚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超过10亿次,18日晚八点至次日凌晨,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更是超过了110亿次。面对这一数据,我们在震惊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成功品牌营销策略的挖掘与思考。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新理念、新应用、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真可谓是日新月异,但通常只有非常少的佼佼者才能脱颖而出,广泛吸引受众关注、抢占市场制高点、获取可观效益,最终实现真正的成功。若是说失败者有各自的不足,那么成功者有哪些共同点呢?我们不妨对微信红包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一探新媒体品牌营销的成功要点。
一、要点一:了解受众心理
了解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更体现在设计要遵从受众心理,尊重受众体验,不违背受众认知规律和审美习惯,让受众感觉自然舒适。而微信红包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就离不开上述这一点。
中国红包文化源远流长,新春贺喜送红包,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可以说,红包文化已经被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国人的血脉中,难以磨灭。所以,利用网购狂欢和红包贺喜来进行移动支付的推广,就属于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追求利益,后者则是遵从受众心理,有效突破了受众的心理戒备。
而羊年红包大战中,微信红包与支付宝红包相比,两者功能上大同小异,但核心卖点却有所不同——微信红包以“抢”为主,而支付宝则以“讨”为主,一种是玩法,一种是规则。一字之差,带给受众的心理体验却是天差地别的。支付宝红包对于性格内敛的中国受众来讲,多少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特别是在涉及金钱等物质利益的时候更觉得抹不开面子。而微信红包的“抢”不仅提高了产品游戏性,而且让受众对这场红包大战产生群体性麻痹。随机算法非常巧妙地突破了“发多大红包合适”的心理障碍,趣味性遮掩了功利性,受众更容易接受。实际上,了解受众心理,遵从人的本性这一品牌营销法则,算得上是新媒体品牌营销的金科玉律。
乔布斯在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受众心理的基础上,创造了图标式菜单、光感应、湿度感应、呼吸灯等讨人喜欢的功能应用和产品服务,让苹果成为业界典范,成功实现了品牌推广和营销,这就是新媒体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二、要点二:倡导娱乐精神
倡导娱乐精神,赋予产品游戏属性和内涵,也成为了新媒体品牌营销的一大手段和策略。就目前现状而言,新媒体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是时尚的领军者和代言人,他们喜欢和追求新鲜的事物,所以娱乐要素已经成为新媒体品牌营销的必备要素。
在微信红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就充分考虑了游戏性和可玩性的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讲,微信红包并非这正意义上的红包,传统实体红包金额基本是在百元或千元,但在微信平台上无数受众为了几元甚至几分的红包抢的“昏天暗地”,不亦乐乎。微信红包所规定的单个红包最高不超过200,就是为了将受众关注点从金额多少转向抢红包的游戏中。同时,拼手气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充满未知和无限可能的抢红包过程中,体验到游戏性带来的一种愉悦和快感。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许多,比如各类收益颇丰的桌游、手游产品,网络影视、游戏的联动等等,倡导娱乐精神,加强产品游戏化,已经成为新媒体品牌营销的一大主导思维和成功要点。
三、要点三:依托移动社交
据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5.8%。据艾瑞咨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微信、QQ等手机社交软件,在移动应用日均覆盖人数上位列前两位,两大社交应用共计占据所有移动APP总时长的20%左右。有着庞大受众群支撑的超级社交软件,成为了新媒体品牌营销的最大助力,全面提高了品牌营销的成功率。微信红包自然也不例外。
客观来讲,基于微信人际传播链上的6亿受众群,微信红包就具备了一决高下的优势。相比之下,支付宝红包也具有很强优势,但由于社交因素的缺乏,基本上不会引爆社交传播。再加上微信平台强大的分享与互动功能,每次抢红包都会形成裂变式传播效应。这种依托于移动社交软件大获成功的新媒体产品营销案例还有许多,比如曾经火爆全球的Flappy Bird游戏就是如此。该游戏完全不同于市场上主流的炫酷、高清的手游,而是延续了手游最开始的简单粗糙风格,在上架苹果应用商店后,半年内很少有人下载,但却因某宅男发掘并利用推特网、脸书网等知名移动社交软件的传播,一夜间火爆了全球,并一举登上了北美区免费下载榜的首位,并长期占据,下载量突破了6000万次。不难发现,依托移动社交是新媒体产品品牌营销的一大成功要点,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点四:商业营销模式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成功的新媒体产品一定不是口碑好、效益差的,声势浩大,可能尽是看热闹的,声势与效益不一定成正比。而优秀的品牌营销,其重要前提就是满足受众的某种利益诉求,并可以据此构建起完善的商业营销模式,最终实现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实际上,失败的营销案例比比皆是,曾经火爆一时的偷菜潮、团购潮等,他们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却消沉在成功商业化的道路之上。还有,曾花大价钱进行市场厮杀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通过疯狂烧钱的营销模式扩大受众规模,并曾创下日均订单量超百万的辉煌战绩,但其后的盈利布局却步步维艰。豪不夸张地讲,遵从本性、优化体验、依托社交、诉诸娱乐,基本都是新媒体产品相较于传统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商业营销模式的缺失,却是新媒体品牌营销失败的最大原因所在。总而言之,形式美、便捷性、高性价、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新媒体成功品牌营销的必备条件。归根结底,微信红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它拥有强大的受众规模,而是因为它凭借低成本、高效率和好创意进一步实现了移动支付的商业推广,对构建微信完善的商业营销模式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及受众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传统媒体纷纷注册微博账号及微信公众号,并尝试依托移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推广与营销。同时,在受众需求日益个性化的媒体市场,许多新媒体品牌不断出现,它们不管是在传播形式上,还是在媒体功能上都有别于传统媒体。可以说,基于新媒体发展而来的媒体品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有效填补了媒体消费市场中传统媒体始终不能触及的空白领域。全媒体时代语境下,网络社区不断细化,受众体验需求提高,媒体与受众关系发生彻底改变,媒体品牌营销理念也发生了巨大革新。
总而言之,新媒体要想取得品牌营销的成功,就必须在了解受众心理、倡导娱乐精神、依托移动社交和构建商业模式四方面下足功夫。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