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采编中人物报道的特点与技巧应用分析
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人物报道占有报道中的一大部分。在广播的电视采编中,对人物报道的时效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加强人物报道的时效性和新闻性,需要结合人物报道的特点,结合采访过程中技巧的使用,让人物报道在广播电视采编中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一、在广播电视的采编中人物报道具有的特点
(一)采访人物具有新闻性
在人物的报道采访中,都是以新闻人物进行新闻报道的形式,新闻人物不仅仅是对重要人物进行的报道,也包括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会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就是记者在采访中所选取的对象。随着网络、手机这些高端的电子产品出现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让普通人成为新闻人的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传播设备不断的更新出现以后,新闻人物的焦点逐渐转换到了普通人身上,这样一来就对人物报道的新闻性有了改进,让新闻报道离生活更近了一步。
(二)让新闻报道具有宣传性
就我国而言,作为新闻媒体不仅仅需要将新闻一五一十的说给受众,还需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需要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在对人物报道的时候,进行对人物进行刻画时,需要宣传时代的精神,宣传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作用。人物报道中都是通过人物为主要的对象,对相关事件进行阐述,在记者对人物报道的采访中,将达到所报道人物的新闻深度和新闻价值。例如:当记者在采访杨利伟的时候,记者在讲述人物的事迹时,还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宣传,向社会人民传播了人物的精神。
(三)新闻报道的传奇性
新闻记者在对新闻作品进行编写的时候,需要从广大读者的立场出发,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在新闻作品中,进行不断的创新,是文章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在人物的报道中,有较强的传奇性人物,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所以更要让该报道具有新闻性。记者在进行编写的时候,可以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写出人物具有的特点。对于传奇性的报道,前提是一定要求这个报道是真实,报道出人物突出的特点,让没一个报道出来的新闻,给人们留下印象,让读者知道记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二、广播电视采编中人物报道的技巧
(一)抓住采访中的细节
在人物的报道中,新闻记者需要抓住每一个细节。首先,需要对被采访人物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背景、语言习惯等等都需要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根据这些在进行相关的采访计划,采访时间、地点的安排,采访的地点需要结合采访人物的工作、生活地方来选择。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人物的每一个细节,能够反映出人物特点的,真实的事件来进行采访。例如:根据相关人士的经验,在采访网络上走红的戏迷时,这个戏迷每一天晚上都会在网上唱戏、教戏。所以,根据这一特点,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就把采访的时间选在来晚上,而这位戏迷在接受采访时也是很从容淡定的,一边在接受采访一边上网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上网的过程中,和戏迷之间的聊天、演唱都被录入了采访中,这对记者来说都是很好的材料。
(二)恰当的运用素材
在进行人物报道之前,需要对报道中的重点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在很多的采访材料中需要合理的利用,针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选取的材料也是不一样的,叙事的方式也会不相同。但是在构思中,不要对重要材料中的细节忽略掉,在人物的报道中,对人物的表情、动作、情节这都是报道中很重要的。例如:记者采访过的一个不平凡的女士,这位女士教会来失聪儿子会说话,自费办理起了学校等等。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需要问被采访的对象,记者就需要清楚自己要问的内容,掌握好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在采访之后,向读者呈现出来的人物报道更加全面。
(三)注重运用艺术手段
先进人物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广播电视等宣传形式,把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力量结合起来,使先进人物走进千家万户、更加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带着深厚感情进行采访,注重细节刻画全面展现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尤其是深入挖掘事迹背后所蕴涵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精神意志等,增强先进人物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人们通过电视屏幕感到先进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当前,除了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还出现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新媒体具有立体化、多维化、互动性等特点,能使宣传变得更加及时、形象和生动,更具渗透力。因此,在先进人物宣传方面,应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使之各展所长、形成合力。
三、提高记者新闻人物报道技巧的方法
(一)记者需要较强的职业素养
在新闻人物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在报道之前和报道之后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报道对象做采访前的了解和分析,收集报道对象感兴趣的事件,以利于采访工作顺利进行。在
对新闻人物现场采访时,要者要善于观察、发现、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深入采访报道。
(二)人物报道中记者要有较强的口语的表达能力
人物报道中记者要被采访者进行语言的交流,特别是现场直播的节目,记者的口语的表达能力一定要强,头脑要思维清晰,语言要逻辑性强。对于处境记者而言,把握节目的现场走势和现场气氛,是每一个记者都必备的基本功。记者需要把采访者的状况报道给大家,对于新闻人物的成长经历清清楚楚的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介绍,这不得不要求出镜记者有着很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新闻人物报道的直播节目中,面对很多的突发状况,这对于出境的记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让电视机前观众了解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1.人物报道中记者要有处理新闻突发事件的能力
新闻人物的报道基本属性决定了新闻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决定新闻记者必须保持箭在弦上的精神状态,做到一触即发,时刻和采访对象保持互动。如战地报道、突发性灾难事故的报道和批评揭露型的报道等,新闻记者随时有可能面临着各种考验。
2.人物报道中记者要有独创性
新闻人物常常被多加媒体采访,采访的内容大多相同。怎么独辟蹊径写出新闻人物的特色,需要记者具有新闻写作的独创性。报道者的学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报道的质量,别人无法越俎代庖。
3.善于发掘出新闻人物的闪光点
新闻采访者还需要善于提问,善于发掘出新闻人物的闪光点。让被采访者乐于回答,有问必答,敢说真话。这也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在记者出境中,形象也是很重要的,新闻报道的现场不仅仅只是报道新闻,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了解事件发生的真实状况,在达到报道的效果时,自己的形象也是需要注意的,记者的穿着需要和新闻报道现场的氛围相符合,这就要求记者注意自己的着装,需要大方、得体。然而,记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对新闻的敏感度。在出境中会遇到一些现场比较混乱、嘈杂,在这个时候记者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自己的情绪,发现不容易被看到的细节,观察要认真,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新闻的价值。因此,一个好的观察力和敏感度是记者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
结束语
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的报道形式,对新闻工作者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记者在对新闻作品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编中的技巧和特点,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逐渐的总结经验,这样在人物报道和采编方面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