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纪录片的“语境化”传播 ——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作者:孙峰龙来源:《视听》日期:2015-11-22人气:1289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立足于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制作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该片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片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解读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道路。

一、历史语境下的美食文化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曾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的“语境化”,以“语境化”一词对文化传播进行具象化解读,将文化传播分不同的层面进行探讨。

美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美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与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存在样式,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契合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文化的笔触描摹了一个关于美食的诗意人生,在关乎文化与人性之美的绢帛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该片以美食为切入点,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讲述了关于美食的故事,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部成功的关于美食文化传承的纪录片,除此之外,更吸引人的是文化背后关于人性之美的描摹,淡淡几笔,深刻的挖掘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历史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骨气相融”、“阴阳和合”,认同宇宙至美盈天地间皆是,于是在创作审美意象的同时也会将这一精神融入其中。《舌尖上的中国》将两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该片将美食作为骨架,建构了一个关乎文化的审美意象;另一方面,将中国传统精神之美融入其中。传承中有了积淀有了神韵,使得立足于历史语境下的文化传承有了根基,有了风韵。《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作为创作内涵,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作为创作的主体意识,把片中“中国元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刻画的光鲜亮丽又不失内敛优雅。历史语境下“中国元素”的使用让《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了中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真正民族艺术样式, 成为国际纪录片市场代表中国纪录片地位的璀璨明珠。

二、“高语境”下文化的传播  

“沉默的螺旋”一词是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就“大众舆论”提出的理论假设,概念基本上是对大众舆论形成的样式予以描述。大众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舆论场域中是否受到认同,如果受到认同的程度低或者没有被认同,那么这部分人会选择沉默,而被认同的一方就会衍生成为主要舆论体。在跨文化传播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这也是造成跨文化传播差异化的关键点,因此跨文化传播的“语境化”传播显得极为重要。在主要舆论场域中会就其“舆论导向”的方向性予以捍卫,“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得以凸显。在跨文化传播中,必然会遇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换句话说跨文化传播中必然会出现“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是传播过程中文化自我保护的一种条件反射,其形成离不开自有的文化根基,是一个关于文化的“围城”。在“文化中心主义”的语境下进行文化传播成了跨文化传播中遇到的首要困难。

霍尔理论中的“高语境”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是基于西方社会系统的一种描述。“高语境”文化传播是对“强势文化”的一种传播,其中有着意识形态和利益之间的较量。“高环境交流通常被用做艺术形式。它们是一种统一和内聚的力量,寿命长,变化慢。”。对于“强势文化”的传播,并不是要消解“强势文化”因素来达到传播效果,而是就传播文本中的文化认同成分进行有效传播。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对于西方很多国家而言,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该片以文化认同中的共鸣成分“美食”为延伸对象,在跨文化传播中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有效传播。

三、“低语境”下文化的传播

相对于“高语境”下的文化传播,“低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更加具有大众化的倾向。“低环境交流不具备统一的力量,但可以轻易和迅速的加以改变。”,“低语境”化传播的稳定性较弱,分散性更强,容易受到传播内容的限制,相对来说出现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因此在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中“低语境”下的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也更为紧迫和突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低语境”下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异化传播问题,比如网络上将《舌尖上的中国》与食品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出现恶搞图片、恶搞视频等等,“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没有共享同一符号体系。”编码”和”解码”理论是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是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编码”中的意义和内容在“编码”中转换成误解性阐释,曲解了其原初的内容和意义。我们知道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差异性必不可少,其差异性决定了“编码”和“解码”之间的距离,因此缩短文化差异性之间的距离必须要注意传播文化中的“共享文化”成分。

综上而言,在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一词的阐释方式和意义指向,这也是“语境化”传播的方向性所在。“语境化”传播为纪录片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文化的多元化传播提供了方向。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