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一、《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定位
(一)节目引进背景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购买韩国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和模式而重磅推出的明星亲子互动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创下“最高收视率”、“零差评”的各种冠军记录,开创了中国综艺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先河。[1]
引进这档亲子秀节目,是因为如今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父亲,更是逐渐淡出孩子的生活,“爸爸”一词在很多孩子心中已经成为一个概念而非实在的称呼。为了使父母重视对孩子的陪伴、拉近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塑造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湖南卫视推出《爸爸去哪儿》这一亲子互动节目。
(二)父亲明星双重角色的融合
《爸爸去哪儿》中的五位老爸都是明星,但同样他们也是父亲,是老爸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融合的典型代表。节目中五位老爸虽然都是明星,但身份各有不同:集演员、歌手、赛车手、老板于一身的“不老童话”林志颖;在演艺界颇为稳重神秘的郭涛;世界跳水冠军田亮;导演王岳伦以及从厨师到模特行业通吃的年轻爸爸张亮。五位爸爸,五种性格,三类年龄段,可谓是抢足了观众的眼球。但真正引起观众持续关注的,还是五位明星对家庭角色的回归和父职参与。
在节目播出前,我们知道“人气天王”林志颖的风光,却看不到他对儿子的耐心和柔情;郭涛一向很少混进娱乐八卦,《爸爸去哪儿》让他和儿子石头的形象深入人心;从前说起田亮,我们总会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跳水冠军”这四个字,节目播出后,观众更多的用“森碟粑粑”来形容他……节目最大的亮点便在于能使观众看到生活中的明星爸爸,使受众感受到,“其实每个爸爸都是一样的,他们爱孩子胜过于爱自己的生命。”
(三)节目播出后的社会反映
《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以亲子与娱乐定位,以“回归家庭,关爱孩子”为宗旨,看明星事小,学习明星爸爸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法事大,节目常常引发观众的思考,给予观众以正能量。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这档节目所引发的,不只是关于亲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讨论,还或多或少承载起更新社会性别观念的功用,有助于推动性别角色多元化、弹性化的现代性转变。“爸爸去哪儿”其实是一句诘问,传递了家庭育儿父亲不宜缺位的现代新观念,而父亲角色的如何更好地重建和亲子的共同成长又引发了人们的自我反思。
此外,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不仅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应。首先,节目组录制的外景地随着节目的热播而变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着实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其次,节目中的父子装、父女装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商场里,一些知名成衣品牌趁热打铁推出亲子装商品,想方设法地追赶这股“亲子消费”的潮流。再次,随着节目的持续走热,广告商蜂拥而至,主办方在赞助费、冠名权和网络播放平台等其他形式的广告费上获得了巨大收益。
二、《爸爸去哪儿》中父亲的形象
(一)全面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把男人的职责更多的归功于“立业”。似乎只有成功,男人才能有资格成为丈夫和父亲,否则一损俱损。所以很多爸爸的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发展事业上,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便成了妈妈的份内之事。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男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真正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为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任务,已成为一个家庭讨论的重点。这也正是观众持续关注《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焦点所在,同时节目也见证着五位老爸的进步和变化:王岳伦从一个不会给女儿扎小辫,甚至不会买菜还价的爸爸,变成了一个可以用女儿拔回来的红萝卜做一道美味健康菜的“三好”爸爸;田亮从一个对女儿的哭闹无所是从的窘爸,变成一个可以和女儿像朋友般商量问题,共同完成任务的知心老爸;郭涛从一个只会煮泡面的“康师傅爸爸”变成了儿子心中会为儿子做五彩炒饭的“厨神”;林志颖从一个面对kimi哭闹找妈妈时不知所措的爸爸,变成了一个被kimi时刻“缠着”的爸爸……在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日子里,爸爸们找到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同样也体会到了孩子妈妈平时的不容易。
(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节目中,石头表现出了“小男子汉”的形象。这其中便离不开他的爸爸郭涛的教育。首先,郭涛本身有担当、有责任感,这种性格特征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子。另外,石头的大哥风范与其说是遗传了爸爸的真性情,不如说是石头爸一直提醒石头,“你是哥哥,你要照顾弟弟妹妹”产生了作用。
爸爸张亮为儿子天天作出的最好榜样便是乐于助人。从一开始主动帮助林志颖父子提行李;之后五位老爸比赛河里抓鱼环节时,张亮的所作所为让节目变得更为温馨,让比赛也变得其乐融融,同时他也为儿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天天得到爸爸的言传身教后,化身“小暖男”,在节目中表现出同龄孩子少有的懂事、细心和体贴,对待小伙伴们更是谦让、友好。他的这一表现也使得广大观众朋友心生爱怜。
(三)各具特色的五个父亲
五位明星老爸,各有各的特色。比如“石头爸”郭涛是六零后,是几位爸爸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在和石头相处的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较为严厉的“六零后”教育模式。他要求儿子要做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要有责任心,有时甚至有点小苛刻。在石头犯错误后,郭涛直接拎起儿子,把儿子关到院子外。很多观众都说这个爸爸有点体罚儿子的感觉,但这正是中国传统中地地道道的严父形象。郭涛其实他深爱儿子,但不会一直挂在嘴边,很多时候他甚至不好意思去表达这样一种爱,只有在石头睡着的时候,他才会偷偷亲亲儿子的脸蛋,告诉他“我爱你”。
而与之相对的是张亮和天天这对父子,张亮是一个年轻的爸爸,他在自己近乎还是孩子的时候有了儿子天天,很多时候他们的相处模式就像朋友之间的沟通,会一起商量解决很多问题。张亮会很直白的表达出对天天的爱,“我爱你”这三个字更是经常脱口而出。他还会告诉“哥们”天天,“替我好好照顾妈妈”。这种朋友间轻松的交流状态和直白的感情表达方式也把天天教育成了一个小“暖男”,很受观众的喜爱。
三、父性教育对孩子的关键意义
(一)树立高大坚强、正能量的榜样
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对教育子女是一种优势。父亲在子女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亲对于孩子承担的主要是人格教育、创新教育、性别角色示范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种种同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是他们在婴幼儿时期同父亲的教养分不开的。[2]幼儿期是孩子形成正确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男孩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起“男子汉”的气概;女孩则从父亲那里接纳、学习同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张亮父子在相处时,张亮多次告诉儿子“你是男子汉,你要照顾好妈妈”,这在无形中就给儿子天天以心理暗示,为他树立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正能量感。
(二)给予孩子强大的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与孩子相处可以带给孩子阳刚之气,在培养孩子坚强、刚毅、积极上进的良好品格的同时,也给予孩子一种“有爸爸在,你别怕”的心理暗示。《爸爸去哪儿》刚开播的几集中,我们发现Kimi似乎是几个孩子中最“胆小”的一个。在要求小朋友们一起独立完成任务的环节,只有他不愿意与爸爸暂时分开,在与大家交流的时候也很腼腆。这与他平日里与爸爸相处时间较短、期待时刻和爸爸在一起有关。而通过在节目中和爸爸相处时间的增多,我们发现他胆量越来越大,比过去开朗活泼了,也开始愿意单独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因此,安全感的树立,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增强孩子内心的满足感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孩子与父亲相处的时间较少,更没有什么深层次交流,这样也会让孩子对父亲有一些疏离感。甚至还有很多父亲认为,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妈妈细心的呵护和关爱,而父亲的角色在孩子幼小时期可以略弱一些。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安全感的树立,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安全感的树立,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的。事实上,父母双方共同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