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性元素的传播功效及实现途径
1、还原现场,补充新闻信息
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稍纵即逝,记者难以立即到达现场记录事件。而运用数字动画技术,可以还原事发场景和过程,弥补现场素材的缺失,帮助电视新闻展示出平面媒体所无法企及的立体、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电视新闻中,基于数字化手段,表现形式之一是对事故灾难新闻的动画模拟还原。2008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报道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和处理过程时,运用动画形式对抢险现场和抢险方案进行演示。2015年2月,台湾复兴航空客机坠河事件报道中,中央台动态模拟了客机当时的实际飞行线路。第二类是科技行业类新闻的复杂原理演示。2013年“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中央台除了直播发射过程,还穿插其发射、推进器分离、实施变轨以及着陆等各个关键动作的动画模拟,充分发挥可视性元素在新闻中的优势。
2、加深观众的理解与记忆
电视媒介的特点之一在于整合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以画面为主体的视觉语言和解说词为主体的听觉语言同时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加深其记忆效果。
《今日一线》2015年2月15日报道广州天河区某“住改商”小区居民投诉商业街扰民事件,绘制出“扰民地图”,清晰标示出商铺与居民楼的地理位置关系及扰民原因,观众一目了然,感同身受。
又如报道时政、政策经济、法律法规时,尽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却难免晦涩难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发挥可视性的优势,制作动画、图表、漫画等形式帮助观众解读,有效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
3、增强媒体自身竞争力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新闻内容同质化程度极高。可视化元素的充分运用,可以有效避免此现象,突显电视媒体在新闻内容产出方面的竞争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