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

作者:慕莉莉来源:日期:2015-12-10人气:1133

【摘要】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应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在语文学习中,要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细致思考,设计的教学环节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借助语言文字的载体对他们的思维加以严密、深刻。本篇论文写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一系列启发学生思维的尝试,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思维启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借助语言文字的载体对他们的思维加以严密、深刻。结合教学实践,我在课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    备课阶段精心设问,在预设中丰满教学细节。

教师对问题的预设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同时也让他们在思考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例如在《祝福》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依据整体感知——品读鉴赏——质疑探究——拓展延深的步骤设计。而由于小说时代的特殊性,作者思想的深邃性,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认知的困难。所以我根据学情重新设计了部分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设计环节的灵活调整。在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质疑、释疑。主要考虑到:一是文章思想性很深,以此来观照本单元话题“女性命运”显得有难度;二是教师需要了解学情,并以此来灵活调整教学。学生的疑问多数是文章的重难点,只要教师合理引导,绝大部分问题他们都能自己悟出来。例如有学生问为什么文中反复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这句话呢?学生回答不够到位,我采用了追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我”因为什么事想走呢?走意味着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很容易回答,因为鲁镇让“我”感到窒息,祥林嫂的死也让“我”感到不安。“走”其实意味着一种逃避。教师再问:这种返乡——离乡模式在你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中有没有呢?鲁迅先生对这一类知识分子有怎样一种复杂的情感呢?通过探究,学生就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塑造“我”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所在。

其次,精心设问,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以《祝福》为例,最后一课时涉及到主题的探讨,在导学案中,我按问题的由浅入深设置了以下三个活动:找凶手,列罪状,找凶器。配合以下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你认为,哪些人就应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呢?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害死祥林嫂的?用了什么凶器?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置问题可以让他们的思维会在交流中变得更缜密。例如:有学生说祥林嫂自己也就应该为自己的死负责,而有的学生不同意,争论中,他们明确了祥林嫂身上也有封建 “节烈观”,她对自己也在施加精神折磨。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引导意料之外的生成。

意料之外的生成总会伴随着新奇、独特、深刻或者偏颇、狭隘等因素“闯”入课堂,这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机智,让这些“意料之外”变成“掌握之中”。例如在进行《孔雀东南飞》的质疑探究环节,他们对焦刘之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学生给予焦、刘二人高度的评价:既然今生无缘,那么就约定来世,即使是苦命鸳鸯,交颈悲鸣……磐石和蒲苇的誓言是爱的信仰,在来世的约定中,你们坚定着生生世世的厮守。有的学生却认为,二人的殉情没有什么价值,是一种不健康的爱情观,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人不能有了情感挫折就以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认为本文基调消极。于是,我让他们各抒己见,以求认识的深化。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的赞同说明你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大家都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消极悲观吗?

生1:我认为不是,因为我觉得这篇课文的价值不在他们的爱情观上而在于爱情的凄美,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爱情的坚贞。

生2:我不同意,难道爱情的伟大是以放弃生命为代价的吗?

生3:我们可以先假设二人不死,等焦母死了,二人必会有相会的一天,如果是那样的话,兰芝那时必定已改嫁,那时,他们都向现实低下了头,那怎么还会这段传诵千古爱情故事呢?

生4:我也想说说二人之死,我认为他们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坚守爱情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正是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对现实的另一种反抗。

师:能否再详细些呢?二人的结局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推敲,怎么解释“另外一种反抗”呢?

生4:能直接反抗当然最好,但兰芝的哥哥性格暴躁,兰芝在娘家住时间长了,她的哥哥必定容不下她;而焦仲卿呢,如果反抗他的母亲,在那个封建时代是最大的不孝。他们也只有死才能实现昔日的爱情誓言。

师:是否可以这样说,二人之死是对封建世俗的反抗,是婚姻自由的向往。

学生们点头表现出赞同。

……

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忽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把学生原有的局限性认识作为新认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见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学生的有些思维的弯路是必须要走的,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营造启发学生思维的氛围,让他们畅所欲言,进而使思维更缜密。

古希腊的教育家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课堂阅读教学而言,需要教师用聆听的姿态去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用耐心和机智为他们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好台阶,让学生拥有思维的自主权,才能让他们满怀希望和喜悦地在有效、高效的学习中收获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 谢雪红. 文学作品阅读题[J].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5,(06).

范淑娟. 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感性思维[D]. 辽宁师范大学 , 2004 .

[2] 高尚才. 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 2005 .

[3] 彭春芳. 体察•积累•探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

[4]王肇娟. 高中语文个性阅读初探[D]. 首都师范大学 , 2004 .

[5]梁伟业.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 陕西师范大学 , 2008 .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